注册

陕西“苹果扶贫”启示:一个产业链 脱贫一千万


来源:中国网

原标题:陕西“苹果扶贫”启示: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千万编者按:陕西渭北粮食生产条件差,“面朝黄土背朝天,十年九旱闹饥荒”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

原标题:陕西“苹果扶贫”启示: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千万

编者按:陕西渭北粮食生产条件差,“面朝黄土背朝天,十年九旱闹饥荒”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前农民生活的真实写照。曾在发展生产、脱贫致富方面走了不少弯路。经过近二十年的实践探索,目前这里已基本形成了“小苹果,大产业”、“一个产业链,脱贫一千万”的脱贫致富格局。昔日的“穷窝窝”变成“金钵钵”。

习近平总书记2015年2月视察陕西时提出了“果业强、果农富、果乡美”的目标。

在刚刚闭幕的全国政协十二届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常委、陕西省政协副主席、民建陕西省委主委李冬玉作大会发言,介绍陕西“苹果扶贫”经验。以下为她的发言摘编。

陕西“穷窝窝”变“金钵钵”的启示

目前,陕西省已建成44个苹果生产基地县,其中老区县25个,全产业链从业人员逾千万,创出了“一户一亩苹果园,不愁脱贫过好年”的经验。截至目前,全省苹果种植面积1042万亩,是全球苹果集中连片种植面积最大的区域,年产量1037万吨,占全国近1/3、世界1/7;浓缩果汁出口量占全国1/2和世界1/3。

农民感慨地说:“东奔西跑打工忙,不如山上建银行”。洛川县曾是有名的农业穷县,通过发展苹果产业,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85年的263元提高到2015年的12987元。菩提乡刘家塬村去年苹果销售价格比往年低,户均收入仍达到30万元。宜川县落窑科村99%的耕地种了苹果,人均纯收入由2005年的1484元提升到2015年的4万元。不少果农在城里买了房,家里主要劳动力都买了小轿车。苹果全产业链发展带动脱贫一大片,昔日的“穷窝窝”成了今天的“金钵钵”。

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最关键最重要的扶贫措施。既能稳脱贫,又能不返贫;既能带动脱贫户致富奔小康,又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陕西产业扶贫实践带来深刻启示:

一是选择产业必须“精准”,尊重自然规律。渭北旱塬具有优质苹果生产必备的经纬度、海拔、年光照时间、昼夜温差及深厚的黄土层等七项自然条件,是苹果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

二是做大产业必须依靠科技,提高农民技能。农民开始种植苹果时由于技术和管理差,商品优果率低,苹果曾经“三毛五毛的没人要,三元五元的买不到”。陕西数年来坚持励志扶智送技并举,培训果农,推广了“脱裙子、摘帽子、卸膀子、开窗子”和“大改型、强拉枝、巧施肥、无公害”等优果生产技术,大大提升苹果产量和品质。

三是巩固产业必须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农业生产周期长,不能“一个将军一道令”,一定要扭住一个产业不动摇,一任接着一任干,一张蓝图绘到底,实现规模、品牌、市场和扶贫致富的综合效益。

四是延长产业链必须不断创新,拓展市场营销。陕西初步形成“互联网+合作社”的营销模式,合作社连接千农万户,鼠标一点,订单顺“网”而来,销售到国内外。

为产业扶贫提四点建议

产业扶贫是一项艰巨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各级各部门精准聚焦、靶向发力,突出重点、倾力支持。为此建议:

一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实行水电路库网协调推进,着力破解产业园区配套设施滞后等瓶颈,加快旱区水源、道路通达和数字网络建设。

二要加大果业转型技术支撑力度。全面推行标准化生产和循环绿色生产;加快优质品种选育和新品种、新栽培技术的研发;加强防冻防雹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建设。

三要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统筹整合涉农资金,提高财政扶贫能力,积极开发支农金融产品,充分发挥扶贫小额信贷、农产品自然灾害保险、特色产业发展担保基金重要作用,为产业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四要支持建设特色产业园区。赋予示范区更多的优惠政策和项目支持。如以延安·洛川为依托,建立国家级现代苹果产业科技示范区,建设“园区+基地+科研+贮藏+物流”的全产业链新格局。

[责任编辑:陈晨]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