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书画丨李鱓与加冠图:“冠”与“官”谐音比喻功名


来源:人民日报

原标题:李鱓与加冠图(艺海钩沉) 朱万章 《人民日报》(2017年02月19日12版) 丁酉新年,掀起了关注历代以“鸡”为题材的艺术品的热潮。鸡以“德禽&rdquo

广东省博物馆藏李鱓中国画《加冠图》。

原标题:李鱓与加冠图(艺海钩沉)  

朱万章 《人民日报》(2017年02月19日12版)  

丁酉新年,掀起了关注历代以“鸡”为题材的艺术品的热潮。鸡以“德禽”形象深受历代画家喜爱,其“文德”更是画家着墨最多之处——头戴冠,“冠”又与“官”谐音,有功名之喻。因此,明清时期,“加冠图”尤为画家钟爱。单以作品数量论,头筹恐非清代李鱓莫属。

和其他“扬州画派”画家一样,李鱓(1686年—1756年)生活在商业文明和艺术市场活跃的扬州,故其绘画多迎合艺术赞助人的审美。以吉祥寓意的题材入画,成为其创作的不二之选。赞咏鸡之“文德”也就成为其常备的画题。在现存作品中,李鱓的画作多见同题多画的现象,“加冠图”尤为明显。就笔者阅历所及,在李鱓的近百件绘画中,以“加冠”命题作画者有三件,雷同率在其传世作品中居于前列,可见其对“加冠”题材的热衷程度。

李鱓有两幅作于乾隆七年的作品分别藏于山东博物馆和北京。前者绘一只雄鸡寻觅于寿石、鸡冠花之间,鸡冠与花冠均用朱砂和曙红绘就。作者题识曰:“昔人画德禽于波罗奢下,名曰官上加官,以赠当时之缙绅士大夫,所以称颂之者,至矣。夫虽有五德,躬膺三命,五德益修,则天爵人爵并美,自不负昔人称颂之心耳。乾隆七年五月,李鱓。”波罗奢即鸡冠花,鸡冠花之“冠”与雄鸡之“冠”并处于一画之中,有“官上加官”之意,这正是该画所传递的吉祥喻义,也是“加冠图”所高扬的画外之音。后者绘一雄鸡于鸡冠花下啄食,题识与前作大同小异。两画用笔均显粗率,赋彩鲜艳,具有很强的观赏性。相信这类画在当时受众面较广,且文字和构图均有一定的模式,容易在短时间内重复绘制。或许这正是包括李鱓在内的“扬州画派”诸画家在特定生存环境下的艺术抉择。

在两画之外还有一件作于乾隆十二年的《加冠图》存世。该图亦描绘一雄鸡在鸡冠花和寿石旁觅食。与前作相比,该画在鸡冠花的描绘上用笔更为松动,有没骨之意。或许,其技法受到恽寿平开创的“常州画派”影响。恽氏画法影响清初以降花鸟画坛三百余年,李鱓即为一例。从构图及题词看,该画与前两图并无二致,只是题词表达、随类赋彩与经营位置有差异,可知李鱓在“加冠图”的创作中已然形成特有的范式。这种状况在“扬州画派”诸家中并不鲜见,如郑燮的兰竹石图、金农的梅花图、黄慎的高士图、罗聘的罗汉图等,都有类似现象。

当然,李鱓也画了不少其他以“鸡”为主角的花鸟画,如作于乾隆二十一年的《百事大吉图》,仿沈周笔意画一只雄鸡伫立于柏树之上,此画也是“假借音义”而成的吉庆图。正是因为题材上采用了谐音,再加之以题词予以诠释,使得此类画作雅俗共赏,为广大受众喜爱。

李鱓早年曾做过宫廷画师,作品以工整精细为主。离职后,他在扬州以鬻画为生,画风因而转为粗犷小写意一路,今人所见其行世画作大多属此类风格。清人李斗称李鱓“花鸟学林良,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得天趣”,便是针对这一时期的画风而言。比李斗稍晚的鉴评家秦祖永在《桐阴论画》中沿用了李斗此论点,也指出了李鱓画中不足:“究嫌笔意躁动……盖积习未除也”“此外纵极超妙,终不免失之犷耳”。这在“加冠图”等诸作中同样有所体现。李鱓画中常见的粗率甚至荒野之气,在其后期绘画中更为突出。“扬州画派”很多画家的画风被时人目之为“怪”,故有“扬州八怪”之名。另辟蹊径是“怪”之根源所在,李鱓画风由工细转粗犷的原因或许正在于此。

[责任编辑:王琳瑶]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