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一块明代米万钟款供石的传奇


来源:澎湃新闻网

原标题:一块明代米万钟款供石15年前从日本回流上海的传奇澎湃新闻记者 陈若茜号3月17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行的“第18届上海矿物化石展”上,一块曾经流落日本的中国古奇石&md

此石也曾在CCTV《国宝档案》播放过,回国15年也极少公开亮相。这次与这块古石一同亮相的还有奇石“米芾拜石”、“较量”、“泼墨仙人”、“真牛”、“马上封侯”“春江水暖”等著名奇石藏品。

上海博物馆藏米万钟草书

————————

延伸阅读

文人与赏石

赏石文化兴盛于唐宋,成熟于元明,其后不断发展至今。在不同的历史背景下,出现了白居易、牛僧孺、李德裕、米芾、杜绾、林有麟、沈心以及陈元龙等,他们赋予了赏石高度的精神内涵与人文情趣。

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传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宅边的菊丛中,有一块心爱的石头。每当喝醉酒就在石头上睡一觉,还给它取名为“醒石”。南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有记载,南齐武帝长子文惠太子的玄圃内,“起出土山池阁楼观塔宇,穷奇极力,费以千万。多聚奇石,妙极山水。”

顾文彬款赏石

顾文彬款赏石魏晋南北朝时期,相传东晋文学家陶渊明宅边的菊丛中,有一块心爱的石头。每当喝醉酒就在石头上睡一觉,还给它取名为“醒石”。南朝萧子显撰写的《南齐书》有记载,南齐武帝长子文惠太子的玄圃内,“起出土山池阁楼观塔宇,穷奇极力,费以千万。多聚奇石,妙极山水。”

发展至宋元年间,把玩石头的文人雅士不在少数,引领着时代审美趣味的风气之先。北宋杜绾《云林石谱》中,全书分为上、中、下三卷,汇载了116种石品。北宋书法家米芾提出的“瘦皱透漏”相石四法,影响至深。他是一位著名的“石痴”、“米癫”,见石感动跪拜,称兄道弟。他觅得研山奇石后,竟爱不释手到“抱之眠三日”的地步,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曾特作《研山铭》以赞美其灵性。晚年时因失去它而终日神情恍惚,最终抑郁而终。另有苏东坡、欧阳修、吴允及宋徽宗等人,借此抒发心中对于寄情山水的渴望。而元时的文人士大夫秉承宋人遗风,博雅好石之风不减。

清代文人供石之英石

清代文人供石之英石明清两代是传统审美的又一高峰。尤其是明代,在宋元美学精神的影响下,赏石风气日盛。日益壮大的文人阶层也灌输了特有的审美情趣,赋予其全新的文化内涵和创新意识。

明代文学家张岱在《陶庵梦忆》中,点评仪征汪园峰石,“余见其弃地下一白石,高一丈阔二丈,而痴,痴妙。一黑石阔八尺高丈五,而瘦,瘦妙。”痴妙、瘦妙以作石铭,名人品石用辞,真真匪夷所思,妙言高诣,庸夫俗子岂可品得此中三眛。

明代藏石大家,《素园石谱》的作者林有麟“青莲舫”藏石,只只奇妙,虽皱、透、漏、瘦未可尽其佳妙,林有麟藏有多只祖传遗石:玉恩堂研山、青莲舫研山、敝庐石、玄池石……清供雅玩,终老一生。林氏一门官僚文人世家,有鳞固登高能赋、作器能铭的一代俊彦,曾于其祖父得于元代道士贞居子所蓄玉恩堂研山,高可径寸,广不盈握间奏刀刻铭:“青云润壁,是石非石。蓄自我祖,宝滋世泽。”此外如沈心《价怪石录》,陈元龙《格致镜原》,胡朴安《奇石记》,梁九图《谈石》和谷应泰《博物要览》等,准确、直接地反应赏石的盛况及文化水准。

[责任编辑:王琳瑶]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