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德漂艺族景德镇瓷都新生的的艺术血液


来源:福建日报

原标题:“德漂”艺族,瓷都新力量本报记者 李芳 通讯员 寇婉琼 文/图立春这天,漆彩驰陶瓷工作室的黄国銮一大早就急匆匆地从厦门赶回德化。“今天有一位客人想来看看作品

“蛙叔”孙正元和他的青蛙瓷作品。

原标题:“德漂”艺族,瓷都新力量

本报记者 李芳 通讯员 寇婉琼 文/图

立春这天,漆彩驰陶瓷工作室的黄国銮一大早就急匆匆地从厦门赶回德化。“今天有一位客人想来看看作品《诞生》,可能还要定制一批。今天就算开工了!”黄国銮一边说着,一边打开工作室大门,抓紧时间整理茶席,备好茶叶,烧上水,等候客人的到来。

在德化,像黄国銮这样的人很多。他们来自四面八方,为了心中所热爱的陶瓷艺术,在这座小城坚定地漂着,他们有一个共同的身份——“德漂”艺族。

探索无限可能

“看到德化白瓷后,我眼前一亮,这是景德镇陶瓷所无法比拟的。一眼就喜欢上,没有办法。”2007年,欧阳兆坤第一次看到德化瓷的温润洁白,便爱不释手。为这一眼的惊艳动心,他说走就走,毅然关掉了在景德镇经营了五年的工作室,来到了德化进行瓷板绘画创作。

欧阳兆坤的创作,追求自然天成。德化白瓷通体洁白透亮,好似一张等待创作的画纸,恰好给了欧阳兆坤创作空间。“我喜欢连画带写,任墨汁自由流动,再根据其自然形成的肌理效果加以想象创作。”话虽这么说,但他对每一件作品都是精心构思,“在动刀雕琢玉石前,要再三思量;对于好的瓷坯来说也是一样,构思很重要。”

和欧阳兆坤一样,来自广东梅州的陈威红也在德化白瓷中看到无限可能。

陈威红的作品,总能让人眼前一亮。谁能想到取名为《望月》的作品,其实是屁股高高翘起的一头肥猪,脑袋趴在地上拿眼偷偷地望着天空?陈威红喜欢琢磨不同的雕塑材质。她尝试将白瓷与紫砂相结合,意外得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陆羽思茶》是陈威红的代表作之一。陆羽端坐在一截树根上,左手执扇,头略微抬起,仿佛正在回味一道好茶。人物采用白瓷来体现,树木则涂一层紫砂土,两种材质组合绝妙,作品意境迥然。“德化瓷洁白细腻,紫砂粗犷而质朴,二者的结合使作品呈现出天然本色,不仅独树一帜,更体现德化白瓷的包容性。”

陈威红的丈夫是德化瓷艺人杨德宝,两人因“瓷”结缘。

刚到德化时,陈威红并不了解德化瓷,在创作时遇到了不少问题。而杨德宝技法熟练,陈威红常向他请教。现在,两人都找到自己独特的创作风格,既有差别,又有默契。

如此,陈威红便在德化深深扎下根来。

创作融入自然

“蛙叔”孙正元,辽宁大连人,自小生长在海边。1997年,孙正元骑着一辆单车从北京到了厦门,在厦门做外贸生意,与德化瓷和德化人结缘。

多次造访德化,孙正元看过了德化的山山水水,并为山水间的陶瓷文化而着迷。于是,他开始一趟趟地去山间水旁寻找老房子,“只要能与山水相伴,再偏僻也没有关系”。最终,他把自己的陶艺工作室安在龙浔镇英山村的一处山腰上,屋旁有竹林瀑布,取名“上土陶舍”。

孙正元没有接受过专业训练,就是凭着一腔热情,开始把玩泥巴。他的作品大都随性之至,并与自然和谐相融。他偏执地只做“蛙”,工作室的展厅里摆满了蛙,形态不一,绚丽斑斓,所以得了“蛙叔”这个称号。

不仅爱蛙,孙正元对蛙也有着不一样的解读。青蛙吃害虫,是人类的伙伴;童话故事中的青蛙王子,让人感受真爱的神奇;井底之蛙,甘于井底,迷恋那片属于自己的天空。

就这样,孙正元创作出了40多种形态的陶瓷青蛙,写实或写意,规矩或夸张,可爱非常。置于茶几一隅,攀于墙面一角,握在手中把玩,怎样都不违和。

大自然中的小东西,总是蕴含着生活的大情趣。“占山一隅,竹为邻,流水即乐,蛙便是我搭档。”孙正元如是说。

[责任编辑:王琳瑶]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