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赵望云捐赠作品展感言


来源:西安晚报

原标题:赵望云捐赠作品展感言■杨力舟赵望云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先进文化的精英人物,是中国画革新的先行者、实践者,是忠于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创新作品为大众服务的人民艺术家。赵望云先生的351幅作品

原标题:赵望云捐赠作品展感言

■杨力舟

赵望云先生是中国二十世纪先进文化的精英人物,是中国画革新的先行者、实践者,是忠于祖国,热爱劳动人民,用自己的创新作品为大众服务的人民艺术家。

赵望云先生的351幅作品由子女捐赠给国家,圆了赵先生毕生奋斗的爱国梦,体现了赵家高尚的家风。赵先生的遗作由中国美术馆收藏,增加了艺术史的宝贵物证。我作为中国美术馆的老职员,向赵先生的子女由衷地表示敬意。

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民族危亡的年代,中国美术界的基本状况是,新兴的各类“为艺术而艺术”的时尚和回避现实追摹古意之风盛行,革命的美术远在延安。赵望云却难得地正视现实,和国统区的左翼文艺家们站在一起,发出呼声,逆流前行,为新中国画寻找出路,发表理论与思想,在国内不少地方从事艺术活动。1942年,他定居西安立足西北引导社会,大力奔向农村写生。从本次捐赠的作品中,我清晰地看到了中国现代美术史中赵望云先生“歌颂劳动大众,歌颂劳动之美”的艺术观,以及革新中国画的足迹。

出身农民家庭的赵望云对北方农村生活有着天然的情感,对旧中国的农民苦难和贫穷的状况又有着深切的关注和同情。对淳朴勤劳的劳苦大众,从心底充满热爱,因此,他运用中国画的笔墨,抒写了大量西部民众的水墨风情画意。他说:“我为了描绘现实,我爱旅行。”他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艺术旅程中,所到之处满目疮痍,百姓平民生活在战乱频仍走投无路的境遇之中。《晚成庐藏书画集锦》中,他用笔墨留下了真实的图景:苍凉的大地,荒芜的原野,凋敝的村舍……简约传情的画面呈现出各类民俗人情,为生计奔波的生存状态,以正义感十足的大胆冲击现实的勇气,写出了文人画家的胸臆,让我更多地看到赵先生忧国忧民的人文情怀。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赵先生的作品用真诚朴实的欢愉、明朗、和平、快乐的大写意形式,歌颂新疆地区少数民族生活,以及黄河三门峡建设与社会主义新农村战天斗地的时代风貌,特别展现了赵先生把握新时代的脉搏的叙事能力与笔意纵横的新境界。还有一批大炼钢铁的写生作品,政治史实的是非并不影响他的作品价值,他以歌颂劳动者的命运为出发点,记录了这一历史现象。让我们看到劳动人民的淳朴之美,当然也让人联想到在那特殊年代的艰辛与无奈。

“歌颂劳动大众,歌颂劳动之美”贯穿了赵先生毕生的艺术追求。

赵望云先生坚守中国画的本质,用笔墨画出历史,用先行者的艺术实践倡导改良中国画。在国难当头的时刻,他著文《抗战中国画应有新的进展》指出“大后方的国画不能为抗战服务,落后于版画、漫画”,“至今临摹之弊已登峰造极,陈陈相因,千篇一律,只有临古人的躯壳,毫无自己的精神”。在抗日救国的时代用艺术为武器的使命感十分难能可贵,为人民的艺术志向终生不渝,赵望云先生炽热的爱国情怀光照日月。今天的捐赠展览,我们得以再次认识赵先生的崇高人品,他为中国画发展所作出的不懈努力和奋斗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赵先生改良中国画的学术宗旨至今发人深思:“我们在旧国画中扬弃的不是它的技巧,而是它的空虚内容”。他在艺术实践中坚持不懈地深入生活,“师古而不如师今”,这与当下的时代召唤一脉相承。为长安画派形成和发展起到先导、奠基与开创性的作用。我看到通行的高中美术教材一书中写道:“二十世纪三十年代,赵望云的农村写生开辟了中国创作的生活之路”,这一历史性的评价普及到每一个学龄青少年的心坎上,足见赵先生所开创的艺术之路之重要与不朽。今天举办这样的展览,再研究和发扬赵先生的艺术成就,推动中国画的创新。

希望大家静下心来,深深融入人民生活,努力多出好作品,奉献给美好的时代。(作者系原中国美术馆馆长)

[责任编辑:王琳瑶]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