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穿越千年的大秦“密码”


来源:西安日报

原标题:穿越千年的大秦“密码”○文/图 庞任隆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位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遗址上的相家巷村里,几位村民正在田里耕地。突然,随着翻落的泥土,几个小小的、坚硬的&ld

穿越千年的大秦“密码”

原标题:穿越千年的大秦“密码”

○文/图 庞任隆

上世纪九十年代中期,位于西安市北郊汉长安城遗址上的相家巷村里,几位村民正在田里耕地。突然,随着翻落的泥土,几个小小的、坚硬的“泥坨坨”滚了出来。“这是啥?”村民们好奇地捡起“泥坨坨”仔细查看,发现上面还刻有奇怪的文字,虽然一个都辨认不出来,但它古雅朴拙的外形还是彰显出自己不凡的身份。很快,北郊出土了一批神秘“泥坨坨”的消息就不胫而走,在西安文物界和收藏界内引起了关注。

当年那几位相家巷村村民并不知道,他们挖出的正是穿越几千年依然保存完好的秦代文件“密码”——秦封泥。1997年,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收藏了这批秦封泥中的781枚。秦封泥的发现随之被考古界、秦汉史学界专家称为“秦始皇批阅文书的遗物”,是可以弥补《史记》《汉书》缺憾的珍贵文献,是统一的中国封建王朝第一部百官表和地理志。2015年,这批秦封泥中的100枚被定为国家等级文物,其中,“右丞相印”等5枚为国家一级文物。

方寸之地气象万千

封泥,亦称“泥封”、“印封”,最早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由于当时的文件和往来文书均为竹简或木牍,如果想要寄送一封机密文件或文书,古人就会在文件拆封处,用印章拓在泥上留下封泥固定,防止寄送途中有人私拆。秦封泥是秦文书封缄制度的结晶和见证,而封泥上出现的官署和官名,都是给皇宫报送过文件的部门和官员。

秦封泥的大小大多在2.5-3.5厘米左右,跟今天的邮票差不多大小。最初出土时,秦封泥五颜六色、异彩纷呈,不仅“颜值”颇高,而且在方寸之间传递出诸多历史信息。比如按照史料记载,秦代的“三公”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史,在这批秦封泥中就可以见到“丞相之印”、“左丞相印”和“右丞相印”。秦武王时初置丞相,即以甘茂为左丞相,樗里子为右丞相。从收视火爆的电视剧《芈月传》和日前热播的《大秦帝国之崛起》中能够得知,芈戌为秦昭王时期“四贵”之一左丞相,魏冉一生四任秦相,而范睢提出“远交近攻”策略,曾被秦王封为右丞相。

在这批封泥中“九卿”约一百多个,有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有掌管宫殿掖门户的“郎中”;有掌管宫门卫屯兵的“卫士”;有掌管輿马的“太仆”系列,如“上家马丞”等;有掌管审度的“宗正”;有掌管谷货的“治粟内史”系列,如“郎中左田”等。特别是主管皇宫衣食、起居、娱乐等事务的“少府”官吏特别多,如“泰官”、“乐府”等。还有掌治宫室的“将作少府”,有掌徼循京师的“中尉之印”。“列卿”系列中,掌管皇后、太子家的有“詹事”之属,如“私府丞印”;有管理少数民族机构的“典客”之属,如“属邦工室”;有掌治京师的“内史之印”。

补正历史巧绘疆图

值得关注的是,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收藏的秦封泥中,可以分出“郡县亭里”一大类别,其中能看到的郡名县名就有一百五十多个。根据谭其骧《中国历史地图集》所记,在秦全图的四大区域中,秦封泥能够与其中标注郡县地望相合的有73枚,其中关中诸郡25枚,如蓝田、芷阳、高陵、栎阳等;山东南部诸郡36枚,如泗水郡的四川(泗水)、城父、符离、下相、彭城等;东海郡的晦(海)陵、堂邑、东阳;东郡的有东阿等;山东北部诸郡8枚,如巨鹿郡的河间;邯郸郡的邯郸;河东郡的蒲反、安邑;淮汉以南诸郡4枚,如九江郡的寿春;汉中郡的南郑;巴郡的阆中等。

《中国历史地图集》中没有标注的郡县地望,在这批秦封泥中也有29枚,其中关中诸郡10枚,如内史辖的上雒;陇西郡的略阳;北地郡的安武、彭阳、西共;上郡的洛都、翟道等。郡县制是从春秋、战国到秦代逐渐形成的地方政权组织。秦统一后,分全国为三十六郡,后增加到四十郡,下设县。由于郡、县长官均由中央政府任免,所以上报文书是直接报中央的。又因“典文书及仓狱”的“丞”(县令辅佐)为直接责任人,故在相家巷村出土的秦郡县封泥中,“某某丞印”、“某某之丞”占到总数的百分之九十以上。这既是秦文书程序的明证,也能看出秦时的疆域范围。

为山设“丞” 发端旅游

旅游是一种古老的社会活动,《易经·系辞》中就出现了“地理”和“观国之光”之词,但在经济落后、交通闭塞的古代,只有帝王将相、达官贵人、富贾巨商等少数上层人物才能享受旅游之乐。到了秦代,随着郡县制的推行,对旅游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西安中国书法艺术博物馆馆藏的秦封泥中,有一枚“旱丞之印”。“旱”既不是郡名,也不是县名,而是一个“古代神山”——旱山。这座旱山位于今陕西省汉中市南郑县(周家坪)南10里,海拔1743.3米。《诗经·大雅》云“瞻彼旱麓”即指此山,汉中也是由此得名。至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因讳天旱,始由南郑县政府明令公布,改为“汉山”。汉山是汉中盆地的晴雨表,《南郑县志》载:“(汉山)顶上有云即雨”,当地谚语也说:“汉山顶亮,晒得够呛;汉山戴帽(起云),大雨即到”。清代楚文暻咏《汉山樵歌》诗:“汉山耸地立,云内闻樵歌。伐木同声应,求仙未烂柯。”这都是旱山美景的写照。

“旱丞”应该是当时管理旱山祠礼之佐官。秦代能为一个小山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且级别与一个县级别相对应,类似于我们今天的“云台山管理委员会”和“太白山管理委员会”等。由此可知,秦代在各地设立郡县的同时,对一些名山也设立了管理机构,以便于人们的游览和祠礼。

至于为什么秦封泥会在相家巷村的农田里发现呢?那是因为相家巷地处渭河南岸,秦时这里当属都城咸阳渭南宫区,正是皇帝居住办公之地。秦王朝上至左右丞相,下至郡县官吏的奏章皆由皇帝亲览。日积月累,剥下来的封泥肯定也数量可观。秦代这些封泥储存到一定程度就要集中处理,或贮存或更有可能扔进垃圾堆。这些古时的垃圾堆在现代考古发掘中被称为“灰坑”,相家巷村村民在农田里挖出的正是一个“灰坑”。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集独裁与勤勉于一身的君王,他每天要看120斤重的公文竹简,要两个人才能抬得动。所以,在他“办公厅”附近的垃圾坑中发现大量封泥,也就不足为奇了。我们完全可以推断,这批封泥是秦始皇和秦二世经手之物,甚至就是他们亲手剥下的。

[责任编辑:王琳瑶]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