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艺术丨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艺术的“现代之路”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从莫奈到苏拉热:180年间西方艺术的“现代之路”作者:本报记者 田呢 《光明日报》(2017年05月22日09版)【新展大观】光影潋滟,睡莲、水面和树的倒影,细腻中有着

《睡莲》 克劳德·莫奈1907年

《田园景色—古老风景》 古斯塔夫·库尔贝约1840年

《星期四》 奥古斯特·赫尔本1950年

原标题:从莫奈到苏拉热:180年间西方艺术的“现代之路”

作者:本报记者 田呢 《光明日报》(2017年05月22日09版)

【新展大观】

光影潋滟,睡莲、水面和树的倒影,细腻中有着微妙的对比,环形的样式让视觉范围更加集中,画面空间却仿佛被无限打开。1907至1908年间,莫奈面对他在法国吉维尼住所的水面,创作了仅有4幅的圆形《睡莲》。拒绝透视、抛弃水平面,追随着稍纵即逝的光色变幻……这些被莫奈称之为“水的风景”的装饰性处理,强调与自然的灵性沟通,甚至得益于他多年来收藏的日本浮世绘。印象主义画家将画架搬至自然面前,彻底改变了欧洲传统绘画的习惯准则,预示着20世纪中叶艺术家们所进行的探索实践。

日前,“从莫奈到苏拉热:西方现代绘画之路(1800-1980)”展在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举行。包括罕见的圆形《睡莲》,51件风格各异的现代艺术代表性作品,均来自法国圣埃蒂安大都会现当代艺术博物馆的馆藏。除了莫奈、库尔贝、马蒂斯、毕加索、杜布菲、苏拉热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艺术名家,很多我们并不熟知却产生了重要影响的西方艺术家们的作品在展览中亦有呈现。古典主义、印象主义、立体主义、超现实主义以及抒情和几何抽象主义等,一系列风格流派的激变,共同展现出1800年至1980年间,西方艺术走过的“现代之路”。

风景与肖像的感知

法国画家古斯塔夫·库尔贝说过,“自然的美胜于艺术家能想到的一切”。受到17世纪荷兰风景画和19世纪初期英国风景画的影响,19世纪的法国画家们在创作中尽可能地接近自然。作为对工业化及法国自然景观再发现的回应,古老宏伟的森林成为备受青睐的创作主题。一些艺术家离开巴黎,并将自己的工作室安置在枫丹白露的森林里,巴比松镇由此成为活跃的艺术阵地。展厅中库尔贝的《田园景色—古老风景》构图别致,中央矗立着高大的树,而背景的细节让人联想到神话故事的场景。库尔贝将他想象的地中海风景与其出生地法国东部地区的风景结合在了一起,见证了他创作的转折时期。《贝勒岛的城堡》是亨利·马蒂斯年仅27岁时创作的作品,引发了他在图形和色彩处理上的巨大转变。厚重的笔触、柔和色彩的叠加,显示了他构建几何空间的想法,尽管未达到纯粹用色的程度,但从画面的简化可以看出其创作风格正逐渐走向“野兽派”的夸张道路。

除了对风景的新感知,艺术家笔下的肖像画也展现出了新的面貌。尽管仍使用的是古典技法和传统绘画方式,但画家们建立在分析、研究和诠释基础上的肖像画却风格各异。或是对神话的再现,或是侧重某种情感的视角,象征主义艺术家更是用比喻来回应现实。《领圣餐者》中,莫里斯·德尼专注于再现仪式中年轻女孩的轮廓,并绘之以模糊的线条。他用三角形构图实现了画面的平衡,而不同背景的彩色分层和人物的装饰风格都采用了柔和的色调。

挑战现实的超越

早在1908年,乔治·布拉克和巴勃罗·毕加索就向意大利文艺复兴以来建立的绘画准则发起了挑战。他们致力于解构现实,并试图创造出比物体外观更客观的“其他东西”。毕加索的《静物:壶、玻璃杯和橙子》中,他不喜欢看到物体死气沉沉地维持原样,于是用粗黑的线条将静物进行了简单分割。斜投影、多视角赋予了物体新的体积、密度、材料和重量,而外观却毫无破绽。毕加索在不断质疑着自身绘画方式的同时,也将立体主义推向了巅峰。

20世纪20年代初,文学和诗歌界的超现实主义运动探索了精神分析的新方法。它专注于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发现的“无意识”在人类思维中的重要性。超现实主义艺术家的作品也在无意识现象中注入了新生命,揭示出心灵的真正功能。安德烈·马松的作品不能归入任何一类艺术流派,但在他的《狩猎麋鹿》中,简洁流畅的线条与几何式的语言转变为一种隐喻的形象,寓意着梦境。伊夫·唐吉则通过特定的视觉效果将幻象直接展现在了画布上。

回归后的纯粹

1935年,在作品《绘画G.G.(石块)》中,阿尔贝托·马涅利使用了未经加工的黄麻画布,这引发了艺术家对原始和实用材料的关注。而罗歇·比西埃将注意力转移到蛋彩画和壁画上,让-米歇尔·阿特朗则受诗歌和哲学的启发,开始研究自然的基本力量。让·杜布菲特立独行,他从当时流行的抽象风景画中抽离,放弃了材质的效果和暗沉的色彩,将对大地的关注简化到细碎却引人入胜的新方向上,《虚幻的风景》中,他将“模块”组合在一起,创造出了一个崭新的世界。

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夕,艺术家通过木板、线条、形状和颜色之间的联系,将想法和感受转至画布上,逐渐摒弃绘画的具体主题,艺术成为人们寻找“纯粹”的通道。奥古斯特·赫尔本的作品《星期四》乍看上去简单至极,规则的几何图形和单纯的色彩却呈现出独特的视觉符号系统,构建出一个平面的空间表达方式。同样在皮埃尔·苏拉热的“黑画”中,展现了所用原料的简单性。黑色几乎覆盖整个画面成为主宰,刮刀的划痕打乱了水平条纹的肌理。苏拉热强调黑色所反射的光线,“将黑色从黑暗中解放出来”,成为对“纯粹”的大胆探索。

西方现代艺术更迭和创新的崎岖之路,诠释出社会文化精神和艺术风格、观念的转变。从莫奈到苏拉热,众多西方现代艺术中的代表性作品,像一系列闪回的镜头,带领我们回望那个时代多变的历史轨迹和丰富的文化意蕴,展现出艺术对人类生活永恒的激情表述。

据悉,展览将持续至8月31日。

(本文配图均由清华大学艺术博物馆提供)(本报记者 田呢)

[责任编辑:王琳瑶]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