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关于自画像:画布上的内心独白


来源:光明日报

原标题:画布上的内心独白——关于自画像作者:董维东 《光明日报》(2017年06月16日13版)所有的艺术作品的呈现都与自身显现相关,作家以文字、歌者以旋律、画家以笔触直抵真实

丢勒油画《自画像》

弗兰西斯·培根油画《自画像》

谈起自画像,很容易想起它在神话学上的原型,美少年纳克索斯。希腊神话里有这样一个故事:河神的儿子纳克索斯俊朗无双,森林女神回声(Echo)爱上了他,回声美丽善良,且拥有一副动人的歌喉。但不幸的是,由于得罪了天后赫拉,回声不能说话,她只能如她的名字“回声”一样,重复人们话语的最后几个字。她爱上了纳克索斯,但也只能默默地跟在他的身旁,希望他能看到自己,接受自己日渐沉迷又毫无指望的真心。然而,纳克索斯却对她不屑一顾,让她快些走开。是的,纳克索斯对所有的女神都不屑一顾,这激怒了复仇女神。她诅咒纳克索斯在打猎时经过一片清澈见底的深潭,而纳克索斯将在水边照见自己的容颜。复仇女神的诅咒成功了,纳克索斯在见到自己面容的那一刻起,就再也不能离开这片湖水。他如此迷恋对自己的观看,日日流连,渐渐憔悴,最后竟委顿成一株潭边的水仙。

心理学上把这个故事作为“自恋”加以解读,甚而用“纳克索斯情结”来命名自恋症候。我们不妨先绕过这种功能化标签,回到故事本身,看看它还可以表达些什么:其一,回声和湖水的倒影同样是在“确认”纳克索斯,它们都可以满足自恋的基础条件。只不过回声以声音、倒影以图像来完成这个确认。那么,至少在这个故事里,相比于美好的声音,人似乎更容易被图像所击中。其二,面向自我,凝视自我,是让人迷醉的深渊,固然刺激,却也充满危险。神话里,纳克索斯为自己的美所折服只是隐喻。如果我们放之于常识,它实际上是在说,观看自己、理解自我真实及完整性的企图足以使人迷醉。而一旦开启了这种机制,则等同于放归自己去打捞个人历史中的一切钩沉,去面见时光中斩落掉的所有自我的尸身。当一个人真的决定走向认识自我之路,便没有人知道你是否可以顺利地回来,更没有人担保,回来的你是否还是此刻的你。

这大概也就道出了自画像的困境。自画像是这样一种东西,它逼迫你遭遇自己,盯住自己,瞬息都不能放过。而当画家在画布上和自己打完了这场遭遇战之时,他已然不再是他。就如同柏拉图在《斐德若》篇里引述的,阿蒙神关于写作与自我遗忘的警示:不能记录下来的东西就不能成形,而记录下来的东西则一定会破坏自我认知。

如果说,肖像画(描画他者)中更多体现着爱、慈悲与审视的原则,那么自画像则在这之外注入了撕裂与攻击的特质。这种攻击可能会危及心灵,当然,也就正是在这一刻,人才能与自己最深刻的本性直接遭遇,与自己最隐秘的个人历史直接遭遇。以什么样的形象把自我固定在画布上?如何绕过坚硬的自我防卫,直抵事实深处?如何接受真实的自己并与之和解?自画像,在此意义上,等同于一段最旁若无人的内心独白,抑或是,在画布上建起一座缄默的告解室。而我们必须知道,真正的魔鬼和真正的天使,都会在告解室里现身。敢于触碰真实的人危险、痛楚,但他也将以真实之高贵豁免于活死人的命运。有能力揭示真实的艺术家不会孤独,因他以一己的形象拓展了“人的形象”——人性的基础该设在哪里?人可能以怎样的尺度,怎样的样式生存?他们的作品一次又一次地推进了对这些古老问题的解答。而在他们的背后,将站着他的时代,所有的人群,以及之后无数因他的真实而获救的人们。

(作者:董维东系北京美术摄影出版社副总编辑)

[责任编辑:王琳瑶]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