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教师“入戏” 为让孩子在戏剧中学习


来源:新京报

教师同台飙戏上演教师版《雷雨》,老师们为何变身戏剧演员?又为何选择演绎这部剧作?

11月7日至8日,教师版《雷雨》在中国儿艺假日经典小剧场上演,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十余名教师同台飙戏,共同演绎曹禺先生的经典剧目。朱博 摄

11月7日至8日,教师版《雷雨》在中国儿艺假日经典小剧场上演,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十余名教师同台飙戏,共同演绎曹禺先生的经典剧目。朱博 摄

原标题:教师“入戏”,只为让孩子在戏剧教育中绽放

班主任老师换上长衫变身周公馆大少爷;手握画笔的美术教师转脸成为贪财好赌的管家鲁贵;女老师“反串”善良率真的小少爷周冲。11月7日至8日,“教师版”《雷雨》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假日经典小剧场上演,北京市东城区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十余名教师同台飙戏,共同演绎曹禺先生的经典剧目。老师们为何变身戏剧演员?又为何选择演绎《雷雨》这部剧作?

整合社会资源学科联动推进戏剧教育

选择《雷雨》对灯市口小学而言意义非凡。

灯市口小学始建于1864年,最初定名为“男蒙馆”。1900年更名为“私立育英学校”。1952年回归国有,小学部更名为灯市口小学。1933 年,曹禺先生创作了《雷雨》,第二年,育英学校的“新剧社”就在东四社交堂进行了《雷雨》的公演。可以说,话剧《雷雨》与灯市口小学有着不解之缘。

2014年,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成立,以“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为办学理念,以“艺术绽放人生”为艺术指导思想。也是从那一年开始,资源带参与北京“高参小”项目,与中国儿童艺术剧院合作,打造戏剧课程,成立“小小马兰”戏剧社。2014年9月至2017年7月,资源带开设戏剧必修、选修和社团课程共计5607节次,包括形体舞蹈、剧本赏析、基础表演、英语戏剧等。

同时,资源带通过“学科联动”的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在戏剧活动中受益。比如在排演大型童话音乐剧《马兰花》时,学校淡化学科界限,将所有学生动员起来,美术课上制作手工头饰、绘制海报;音乐课上学唱经典的《马兰花》歌曲;书法课上围绕马兰花中所表现的诚实、友善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练习书写等。

戏剧是形式育人是本源

灯小资源带还为学生创设实践机会,搭建丰富的展示平台。比如举办校园戏剧节,倡导“人人都参与、班班有剧社”,不登台演出的学生则化身为班级剧组中的小小剧作家、导演、策划、剧务、海报设计师、戏剧节logo设计师、摄影师,不仅为班级戏剧贡献力量,更提升了自我管理和自我发展的能力。

此外,资源带成立“小小马兰”剧社,排演的大型童话音乐剧《马兰花》自2015年起,连续三年在中国儿童艺术剧院的舞台公演。随着戏剧教育的深入,资源带的学生还参与了中国儿艺全英文音乐剧《公主与豌豆》在美国和国内的巡演,与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合作的小学生版《茶馆》也在北京人艺菊隐剧场上演。

灯市口小学优质教育资源带校长滕亚杰强调,戏剧是形式,育人是本源。戏剧教育作为美育的一种模式,开拓学生艺术视野,增强学生审美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教他们学做人、学做事。比如学校原创歌舞剧《爱的烦恼》讲述了在二胎政策背景下,孩子们如何与弟弟妹妹分享父母的爱。小学生演给小学生,通过戏剧解决孩子实际生活中面临的问题。

学校艺术中心主任李嘉表示,在过去的三年中,我们看到了戏剧教育对孩子综合能力的改变,比如自信心和责任感的提升,团体意识和吃苦精神的增强等。“两年前一个‘小小马兰’剧社的孩子第一次跟我去参加中国儿艺的活动,他非常拘谨胆怯,不想上台;现在,他已经成为校内的小明星,可以在各种场合中自信得体地表达自我。我们希望,在艺术方面有特长的学生,能在舞台上展现他们最灿烂的一面,也希望平日没有相关特长的孩子能通过戏剧舞台挖掘自己的潜力。”

教师“入戏” 打造全方位戏剧教育氛围

在“让每一个生命绽放光彩”的办学理念下,灯市口小学“力行”教师戏剧社于2017年3月成立,各学科老师都参与其中。

独具灯小特色的《雷雨》中设置了“戏中戏”,灯小资源带校长滕亚杰作为剧中的引读者,翻开《雷雨》一书,用娓娓道来的方式,引领每场戏、每个片段的演出。同时她也引领着老师传承和发展学校戏剧教育,成为学校戏剧文化的解读者。

滕亚杰表示,资源带教师戏剧社的建立营造了师生共同发展、上下贯通的艺术氛围,深化学校文化内涵。她说:“老师们会将戏剧中的情感表达和方式方法迁移到课堂育人中,打造全方位戏剧教育氛围。”比如,参演的音乐老师带着孩子们创作音乐剧,语文老师组织孩子表演课本剧等。《雷雨》中鲁妈扮演者、语文班主任崔颖表示,戏剧走进课堂有助于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在学习五年级《钓鱼的启示》一课中,她就让学生通过表演主人公放走鲈鱼的场景,体会小主人公从兴奋、委屈到理解的内心变化。

滕亚杰强调:“老师从讲台走上舞台,是为了更好地从舞台走上讲台。学习戏剧提升了老师的艺术修养和审美水平,更把演戏中不怕苦不怕累的意志品质潜移默化地传递给学生。”

■ 教师故事

与学生一起零起点挑战戏剧

●李霞,四凤扮演者(之一) 语文老师、班主任

既是语文老师又是班主任的李霞加入戏剧社并非出于兴趣,而是为了鼓励班里的一名学生站上舞台。她说:“当时班里一个男生被挑选为《马兰花》的男主角备选,但他以前完全没有舞蹈、朗诵等经验,所以打了退堂鼓。为了帮他战胜自己,我就加入了教师戏剧社,和他约定一起从零起点出发,争取一块儿走到舞台上。于是,他也接受了挑战。”课后,师生二人会时不时交流排练中遇到的困难,共同探讨表演的技巧。

对于李霞来说,排演《雷雨》是个不小的挑战,“我的年龄比四凤大了二十多岁,早已没有了情窦初开的感觉。”因此,她反复阅读原著、观看经典演出,对着镜子不断练习,慢慢学会用眼神、表情外化人物的内心。

在这个过程中,她真正爱上了戏剧,还将自己的收获渗透到了日常语文教学中。给一年级小学生上《和大人一起读-小兔子乖乖》一课时,她和孩子们一起排演了小型课本剧,并鼓励孩子回家和家长们一起表演,这种教学方法受到了家长和学生的欢迎。

■ 学生故事

“小师傅”教你怎么演

●吴若馨,五年级(7)班

除了请中国儿艺的专业老师指导小演员排练,学校戏剧社还采用学生师徒制的模式,将精彩角色传递下去。五年级(7)班的吴若馨在去年公演的《马兰花》中饰演小鸟一角,排练过程中,曾饰演过该角的学姐彭瑶给予了她很大帮助。吴若馨说:“每一个动作,每一句台词,彭瑶姐姐都细细地给我讲解,特别温柔耐心。”今年,吴若馨也成了一名“小师傅”,她希望传承这种无私的精神,让更多同学感受戏剧的魅力。“传授经验的过程很有乐趣,看到自己教过的小同学在舞台上表演也非常有成就感。在这个过程中,我对角色的理解在不断加深,‘小师傅’和‘小徒弟’互相促进。”

感言

戏剧表演的魅力就在于能让观演和表演者都直观地感受到主人公的情绪,这样的感同身受,有利于帮助孩子们深入理解文学作品,了解字里行间的故事,收获课本之外的知识和智慧。

——崔颖,鲁妈扮演者,语文老师

我们塑造出了无数感人至深的美好画面,点点滴滴都沁人心脾。成功属于每一位参与者和背后强有力的支持者,就让我们继续在这美好的艺术环境中做好自己,不忘初心,携手继续前行。

——王亮,周朴园扮演者,音乐老师

[责任编辑:许萌]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