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称:秦直道修筑靠搬运大量土石完成
2017年11月23日 15:15
来源:新华网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博物馆副馆长杨泽蒙近日发表论文称,通过对鄂尔多斯境内秦直道全线的考察可知,秦直道工程浩大,总体上讲,填方的工程量要远远大于挖方的工程量。
原标题:专家称:秦直道修筑靠搬运大量土石完成
新华网呼和浩特3月6日专电(记者 丁铭)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博物馆副馆长杨泽蒙近日发表论文称,通过对鄂尔多斯境内秦直道全线的考察可知,秦直道工程浩大,总体上讲,填方的工程量要远远大于挖方的工程量。
杨泽蒙说,在对鄂尔多斯境内秦直道的调查中经常可以发现这样一些现象:凡靠近“堑山”形成的豁口处的低洼地带,其路基填土均为本地原生地层中白垩纪砂岩碎块和粉末,间有原本覆盖在砂岩上属于秦代原生地表的黑垆土碎块,无疑是从“堑山”处推来的土石;而在那些远离豁口处的低洼地带,或是在地势起伏不大的连续低洼地带,路基填土则多为混合沙石,这些混合沙石绝非取自附近的原生地层,而是由远处河床中搬运而来的。
另外,通过对秦直道路基填土层下压着的秦代原生地表层观察可知,当时秦直道途经的鄂尔多斯地区地貌虽不似今天这样沟壑纵横,但地势起伏较大,有些直道途经地当时已经是深度在10米以上(个别地段深度还远大于此),宽度约数十米的大冲沟。在途经这些地段时,仅仅依靠开挖豁口处的土石方来完成填方的工程量,无疑是杯水车薪,必须另外搬运大量的土石才能完成。
杨泽蒙说,通过综上分析可知,秦直道路基垫土多就地取材,将开凿豁口所得黏土及砂岩的混合物移至丘脊两侧的低凹处,或将坡脊上端的堆积物移至下端。部分连续低凹地段,由于开凿丘脊所得土方无法满足路基填方的需求,便从附近的河床内运来沙石填垫路基。路基层层填垫的痕迹清晰可辨,虽未发现夯筑痕迹,但仍十分坚硬。
[责任编辑:王薇]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