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西成高铁通车运营 西部又添经济路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原标题:西部又添经济路——西成高铁通车观察之二本报记者 张权伟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成高铁的开通,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沿

12月6日14时,西安北开往成都东的D4257次动车组列车从西成高铁跨西宝高铁、福银高速公路特大桥上飞驰而过。 本报记者 刘强 摄

12月6日,在西安北站站台上,乘坐西成高铁首发列车的乘客自拍留念。本报记者 母家亮 摄

原标题:西部又添经济路——西成高铁通车观察之二

本报记者 张权伟

作为“八纵八横”高铁网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西成高铁的开通,直接影响着区域经济的发展和沿线民众的生活。当然,更重要的是,西成高铁成为西北和西南地区经济核心区之间的快速通道,将促成陕川城市带的形成。 

1 关中城市群实现扩围

2017年,对于我省的高铁发展而言,是个福年。6月27日,陕西省铁路工作推进会召开,会议提出我省将确保实现西安至延安、西安至十堰、延安至榆林、西安至安康4条高铁和西安至韩城等4条城际铁路年内开工建设;7月9日,宝兰高铁通车,陕西向西的高速通道打通;12月6日,备受瞩目的西成高铁开通,陕川两省实现4小时左右互通互达…… 

无疑,这一年是我省铁路新开工项目最多、投资额度最大、工作任务最繁重的一年。而事实上,自去年7月20日国家发改委发布修订版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后,西安在整个国家高铁网络中的区位优势便进一步显现出来。围绕省会西安,陕西全省范围内形成的米字型高铁网,吸引了无数人的关注。 

西北大学丝绸之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卢山冰认为,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取决于社会分工程度和商品交换频率,而社会分工程度主要取决于商品交换市场范围的大小,市场大小又取决于交通手段的发达程度。可以说,交通手段是社会分工的必要前提条件,也是现代市场经济发展和繁荣的前提。 

“随着西安高铁‘米字型’构架逐步形成,原先的关中城市群有望升级为大关中城市群。”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会长张宝通说。但是,即使加上天水,关中—天水城市群实力还是不如成渝城市群、中原城市群。谈及原因,张宝通认为关天城市群在产业规划上,没有做到错位互补,大中小城市间的协调作用依旧不明显。西安的产业也未能有效地发挥带动辐射作用,无法将产业链向其他城市传导。 

在上述背景之下,陕川两省各界对西成高铁表现出的热情远超之前通车的其他高铁线路。“主要原因来自于共同的发展需求。”陕西省宏观经济学会会长赵锐说,“西成高铁的开通标志着华北地区至西南地区又增加了一条大能力、高密度的旅客运输主通道,对于加强关中—天水经济区与成渝经济区的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相应城市群的范围将扩大。” 

因此,随着西成高铁的开通,中国西部又增添一条经济路。 

不仅如此,在西安“米字型”高铁网建成后,原先的关中城市群的范围会迅速扩围升级,西安周边200公里至300公里范围的城市,比如延安、十堰、固原等都有可能被纳入。 

2 秦巴山区迎来发展机遇

秦巴山脉自古便是汉中天然屏障,阻挡了北方风沙侵袭的同时,也是汉中这座古城与外界交流、发展的一大障碍。在没有现代交通工具的时代,汉中人想去外面发展,花费的时间不可想象。而汉中由于地形环境限制,受外界经济大潮的影响不大,一直发展缓慢。 

蜀道艰险,出行难,有了高铁不再难。汉中,这座隐藏于秦巴大山间的文化底蕴厚重、自然风光独特秀丽的城市,在陕南三市中率先迈入了高铁时代。 

如同7年前郑西高铁开通前,西安人对于陕西第一条高铁的期盼一样,陕南三市群众有足够的理由为陕南高铁时代的到来而欢呼喝彩,也期盼高铁能给陕南带来更多的资金、信息和人才,推动整个秦巴山区经济社会的腾飞。但是,欣喜之余,他们也有冷静的思考,思考最多的,莫过于高铁通车后的“虹吸效应”。 

有关专家指出,所谓高铁的“虹吸效应”,是指规模大、实力强的城市获得相对明显的利益,而投资环境不佳的地区会因消费水平低、经济发展落后、文化氛围不浓、城市环境不佳等原因,使得资金、人才和信息向发展环境优越、行政效能高的区域聚集,进而造成高速铁路沿线中小城市与中心城市的差距越来越大。 

汉中夹在西安和成都这两个西部大城市之间,吸引人才和资本的优势何在?以汉中全市上下日益倚重的旅游产业为例:由于历史和地理的原因,汉中无论是饮食文化还是社会习俗都与四川接近。那么对于西安人来说,原来4个小时只能到达汉中感受巴蜀文化,而西成高铁开通后,同样的时间,他们可以到达更为正宗、更为繁华的成都去感受;对于成都人来说,汉中无论是自然风光还是人文景观,与川北的广元、南充等地相比,并无太大优势。 

早在今年6月,汉中市政府便召开座谈会,研究高铁开通后对汉中市经济发展的影响及应对措施。汉中市市长方红卫在座谈会上指出,西成高铁的开通,对汉中来讲既面临机遇又存在挑战,要提前谋划、充分准备,全方位迎接高铁时代的来临。 

“中小城市打破‘虹吸效应’的唯一出路是转变发展思路,寻找符合自己定位的发展战略,与周边大城市产业错位发展,形成互补优势,才能在这场‘高铁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卢山冰说。 

3 西三角经济圈成为现实

要想富,先修路。要实现成渝经济圈和关天经济圈的互动,搭建便捷高速的交通体系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尽管西安、成都和重庆三地之间已有道路相连,但目前从西安到重庆和成都的时间都在10小时以上。因此,西成高铁的开通将极大拓展川陕渝三地的招商引资空间。 

有不少专家学者指出,西三角经济互补性强。关中城市群的最大特点是航空航天等科技力量雄厚;成都经济圈电子、航天、商业、轻纺发达;重庆则主要发展大机械、大化工,科技转化能力强。在能源上,川渝地区缺油少煤,陕西则煤、油、气、盐资源丰富。全国13个亿吨级煤炭基地中,陕西就有3个,能够为川渝提供强大的能源支持。 

中国区域经济与城市发展学者刘斌夫2004年在《中国城市走向》一书中,最先提出西三角概念,指出以中国西部一个超大城市重庆和两个特大城市西安、成都为支撑点,将形成连接大西部南北板块的经济合作区域。 

张宝通说:“将西部地区最发达的西安、重庆、成都整合在一起,完全可以形成一个新的经济区,而经过整合的西三角经济区则势必成为西部大开发的龙头。而且这个经济区既可以带动西部地区,也可以成为继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经济区之后的国内第四增长极。”张宝通8年前便开始呼吁整合西部三大重镇,成立西三角经济区。 

在赵锐看来,西成高铁的开通,将至少为陕川两地带来四方面的红利: 

首先是消费红利。西安、成都两地同为旅游资源富集、人口密集地区,“当日往返”的交通条件,地铁与高铁的“无缝接驳”,为两地市民周末旅游、日常往返提供了便利。而旅游需求的释放,会直接带动住宿餐饮、商贸物流、文化娱乐等相关服务消费。 

其次是产业红利。在西成高铁的快速连接下,两地相关产业基于生产链、技术链、价值链、信息链的分工合作将成为可能。 

再次是改革红利。便捷的交通条件将增进两地在重点领域改革方面相互学习启发,为西安和成都的体制改革开拓新思路、提供新动力。同时促进资源共享、要素结合,为实现跨区域、跨省域的改革合作开拓新空间、探索新路径。 

最后还有开放红利。当西成高铁打破了地理空间阻隔,西安、成都两个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核心板块,不仅在自贸试验区建设、国际货运列车、跨境电商、出口加工等方面具有展开务实合作的空间,还可在文化、科技、教育、市政等多个方面,以更立体的维度提升两地对外开放格局。 

陕西省川渝商会会长陈高志认为,西成高铁的开通将有效地汇聚川渝地区与西北地区的人力、信息、资源、科技等多方面优势,形成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战略平台,从而推动区域均衡协同发展。

[责任编辑:刘珊珊]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