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 奋力谱写新时代卫生计生事业新篇章——2018年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报告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这次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任务,动员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卫生计生事业新篇章。

2018年陕西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

 

2018年陕西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

省卫生计生委主任 刘宝琴

这次全省卫生计生工作会议的主要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全国卫生计生工作会议和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省人大十三届一次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安排部署2018年重点任务,动员全省卫生计生系统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奋力谱写新时代陕西卫生计生事业新篇章。

一、2017年卫生计生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2017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全省卫生计生系统坚决贯彻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认真落实国家卫生计生委和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聚力打硬仗,锐意促改革,统筹抓发展,圆满完成既定目标任务,人民群众得到更多更好的健康保障。

(一)健康扶贫攻坚战取得重要进展。按照省委、省政府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总体部署,切实发挥健康扶贫行业牵头作用,对外加强协调联动,对内在全系统实行健康扶贫“一把手”工程,动员一切有效力量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为了让贫困人口看得起病,我们建立了新农合、大病保险、医疗救助、补充医疗保障“四重保障”体系,并将贫困人口大病起付线降至3000元,住院报销比例提高10%、慢性病封顶线提高20%,免除门诊一般诊疗费、乡镇卫生院起付线、定点医院住院押金,将县级医院和省市级医院非合规费用控制在5%和8%以内。为了让贫困人口看得好病,我们积极实施大病救治一批、慢病签约一批、重病保障一批“三个一批”行动,对11种大病5680名贫困患者进行集中救治,组织医师团队、乡村医生、公卫计生专干对所有贫困家庭实行签约服务,一半以上县区建立健康扶助基金。为了让贫困人口方便看病,我们建立了医院对口帮扶、大病救治帮扶、服务保障帮扶、精准结对帮扶“四大帮扶体系”,实施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三年提升计划,推行延川流动医院服务模式,建成“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窗口1751个。为了让贫困人口少得病,我们实施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深入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六进”活动。我省健康扶贫“两手抓”的思路得到中央政治局常委汪洋的充分肯定,医疗帮扶成为陕西脱贫攻坚的特色,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务院扶贫办在汉中召开现场会,推广我省健康扶贫的经验。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全省卫生计生系统戮力同心、艰苦奋斗的结果,是广大基层干部责任担当、埋头苦干的结果,是相关部门积极支持、共同努力的结果。为了打赢健康扶贫攻坚战,各级卫生计生部门主要领导靠前指挥、亲力亲为,广大干部和医务工作者加班加点、任劳任怨,有的还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充分证明我省卫生计生系统是一支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的队伍。我代表省卫生计生委,向全省广大卫生计生干部,向相关部门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二)综合医改迈出坚实步伐。连续出台“十三五”深化医改方案及医联体建设、公立医院控费等14个政策文件,医改制度体系更加完善,实施路径更加清晰,改革措施更加有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全面推进。10个设区市和83个县(区)成立了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管办分开取得积极进展。全省所有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实行药品零差率销售,动态调整医疗服务价格3635项,控费目标逐步实现。分级诊疗制度加快建立。全省55家三级公立医院组建医联体,四种类型医联体总数达到101个,覆盖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超过1600家。家庭医生签约服务面持续扩大,普通人群签约率42.1%,重点人群签约率71.9%。基本医保制度不断健全。成立省级城乡居民医保管理结算中心,“六统一”政策加快落实。10个设区市按病种付费的病种数都在102个以上。省内和跨省异地结算全面推行,全省266家医疗机构与国家平台联通,合作省份扩大到31个。药物供应保障制度进一步完善。城市公立医院药品耗材采购“两票制”全面实施,以市为单位组建11个采购联合体,药品耗材实行分类采购、分类限价。由我省发起,联合10个省区组建全国最大的省际医用耗材采购联盟。综合监管持续加强。推进“放管服”改革,向自贸区委托下放12项行政审批事项。大力推行“双随机一公开”,对近7000家医疗卫生机构进行了监督检查。总体看,我省综合医改试点扎实推进,善作善成,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果。

(三)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成效显著。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从12类扩大到14类,经费标准提高到人均50 元,服务内涵和质量进一步提升。编制印发艾滋病、结核病、慢性病、地方病、职业病和精神卫生等重大疾病防治规划,疫苗接种服务进一步规范。《百姓健康》系列栏目全面优化,健康中国行陕西主题宣传周活动深入开展。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由6种扩大至10种,全省传染病疫情稳中有降,其中麻疹、乙肝、布病、手足口病分别下降84%、15%、22%和18%,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减三健迈向健康”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加快普及,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深入推进。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10个、国家卫生县城58个。全面提升卫生应急实战能力,有效处置H7N9突发疫情,全力做好榆林7.26洪涝灾害卫生防疫工作,有序组织8.10西汉高速特大交通事故等一系列紧急医学救援,卫计部门冲锋在前,白衣战士救死扶伤,有力保障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四)医疗服务能力和质量安全稳步提升。完成全民健康保障工程“十三五”项目库建设,争取中省预算内投资10.8亿元,支持卫生领域基本建设项目61个。遴选申报了4个疑难病诊治能力提升项目,中央投资额度达6亿元。筹资2.49亿元,为300个中心乡镇卫生院、9820个村卫生室装备医用设备,扩大有效投资工作受到省委、省政府表彰。加强儿科体系建设,积极开展国家儿科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工作。新招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1264人,为县及县以下医疗机构招聘医学本科生1959人,培养培训基层人员1300人。加快全民健康信息化建设,与中国电信合作推进全民健康信息平台、跨省异地就医结算、健康医疗大数据试点,实现五级互联互通。做实做细医疗机构对口帮扶,由86所省内外三级医院,组派119支医疗队,帮扶110家县级二级医院;218家市县二级医院帮扶1634个乡镇卫生院。开展医疗质量安全专项督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组建医院感染管理、血液净化、临床用药等31个省级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完成12所医院等级评审(复审)。推进电子化注册,强化医疗从业人员管理。全省血站实现血液核酸检测全覆盖。在各级医疗机构集中开展改善医院环境、提升医疗服务质量“百日活动”,狠抓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落实,扎实推进医院厕所革命、“一站式”结算、预约诊疗、优质护理等10项措施落地,有效改善了群众就医体验,涌现出省肿瘤医院、西安儿童医院、咸阳中心医院等一批先进典型。社会第三方评价显示,委直委管医院住院患者满意度为91.1%。

(五)计划生育工作加快转型。积极落实两孩政策,推进计划生育服务管理改革。2017年全省出生人口42.88万人,同比增长9%,符合预期目标。推动妇幼保健与计划生育技术服务资源整合优化,已有90%的县、镇完成机构合并,实现业务融合。加快妇幼保健机构能力建设,保障母婴健康安全,累计建成县级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66个。推进生育全程基本医疗保健服务,在50个县推行孕产妇系统保健免费基本服务项目,孕产妇住院分娩率达到99.98%,孕产妇和新生儿死亡率分别降至10.5/10万和4.31‰。实行生育服务证网上一站式办理,流动人口均等化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出生人口性别比逐步下降。落实各类计划生育扶助资金4.7亿元,30.52万户家庭受益。

(六)中医药事业振兴发展取得新成果。制定出台全省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建立中医药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新增国医大师1名、全国名中医2名,5所省市中医医院、科研机构入选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省中医药研究院迁建项目顺利启动,全省55%的县区建成基层中医药工作先进单位,80%乡镇卫生院设立中医馆。积极推动健康服务业发展,确定国家医养结合试点城市3个、省级试点县区12个,铜川成为首批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创建单位,成功举办第四届中国孙思邈中医药文化节。

(七)依法行政和行风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深化卫生计生“放管服”改革,取消行政审批1 项,新增行政审批2 项。深入开展医药购销和医疗服务不正之风专项治理活动,严格落实“九不准”。积极推进“三项机制”落实,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加强医德医风建设,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涌现出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杨惠云、白求恩奖章获得者尹贻明、全国巾帼建功标兵杨怡萍、中国好医生刘永生等一批先进典型,以西京医院麻醉科副主任陈绍洋为原型的话剧《麻醉师》荣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

总体看,我省卫生计生事业进入了新时代,健康陕西2030规划纲要颁布,健康陕西建设上升为全省战略;健康扶贫攻坚战首战告捷,省卫计委在八办两组考核中勇夺头名;深化医改亮点纷呈,在国务院医改办考核排名中位列第五;改善医疗服务行动获得群众好评,得到国家卫计委的肯定和推广;重大疾病防控和卫生应急救援保驾护航有力,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的表扬肯定;医疗援外援藏工作成效显著,大国担当和奉献情怀得到彰显,赢得受援国和受援地政府和人民的高度赞扬。过去的一年,我们取得了来之不易的新成绩。

二、准确把握新时代卫生计生工作新要求

新时代全省卫生计生工作总体要求是:全面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落实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突出健康陕西战略主题主线,聚力促改革、补短板、强弱项、优服务,不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精准实施健康扶贫工程,切实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有效预防控制重大疾病,健全完善卫生计生综合监管制度,促进生育政策与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为我省实现追赶超越发展提供健康保障。

我们要紧扣中央重大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五新战略”要求,准确把握新时代卫生计生事业历史方位,统一思想认识和行动步调,努力使2018年成为站位提升的一年、改革突破的一年、政策落实的一年、服务改善的一年,确保新时代卫生计生事业开好局、起好步。

(一)聚焦中央要求,推动站位提升。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基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必须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将习近平总书记新理念新思想新论断,贯彻落实到健康陕西建设的全过程、各环节。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放在第一位,坚持为人民健康服务,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三秦百姓。要认真落实“五个扎实”和“五新战略”要求,坚持把健康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强化各级党委、政府统筹协调责任,做到健康发展规划、财政投入、人才保障、科技创新“四个优先”,将健康理念融入公共政策制定实施的全过程,实现健康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要坚持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积极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推动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健康为中心”,全方位全周期维护人民健康。要坚持发挥广大医务人员主力军作用,从薪酬待遇、发展空间、执业环境、社会地位等方面入手,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我们只有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始终聚焦中央要求,才能科学研判形势,正确把握卫生计生事业发展的大方向。

(二)聚焦突出问题,推动改革突破。用改革的思路破除束缚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的体制机制矛盾,是推动卫生计生事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根本动力。我省作为全国综合医改试点省,敢啃“硬骨头”,攻克发展的“瓶颈”,为全国医改提供了陕西样本。但是医疗卫生事业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和问题仍然突出,公立医院公益性体现不充分,分级诊疗制度还不成熟完善,群众看病就医负担依然较重;城乡医疗资源分布不均衡、发展水平不平衡,人才、信息化等制约因素还很突出,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比较薄弱,重医疗轻预防等现象依然存在。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按照十九大确定的新任务新要求,巩固改革成效,聚焦改革难点热点问题,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劲头,以蹄疾步稳、循序渐进的韧劲,不断深化改革,推动我省卫生与健康事业更加平衡、更加充分地发展。

(三)聚焦战略目标,推动政策落实。实施健康陕西战略要与国家和全省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到2020年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到2035年居民主要健康指标达到高收入国家水平,到2050年建成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相适应的健康陕西。实现上述战略目标,对于提升我省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水平,实现追赶超越意义重大。我们要立足国情省情,坚持稳中求进总基调,一张蓝图干到底,接力探索、接续奋斗。要科学把握“稳”和“进”的辩证关系,既做到保持战略定力的“稳”,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不做不切实际的高承诺;也要在“进”上奋发有为,无论是公共卫生服务,还是基本医疗服务,都要抓实落细做好,把握好力度、速度和社会承受度的关系,合理引导群众预期,以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向前推进。我省卫生计生事业经过长时间的努力,积累了快速发展的潜力,特别是在深化医改、公共卫生服务、健康扶贫、中医药发展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政策框架和体系,只要我们扑下身子推动政策落实,就一定能实现既定的目标。

(四)聚焦群众关切,推动服务改善。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是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基础性工作,也是我们做好新时代卫生计生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我们要把服务理念贯穿卫生计生工作全过程,方便人民群众看病就医优化服务流程,提升医疗服务质量改进服务模式,引导优质资源下沉提升医疗服务同质化水平,加快信息技术应用发展智慧医疗,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发展社会办医和健康服务业,整合项目资金推动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全方位提升卫生计生系统服务水平。全系统都要把群众关注和群众需求放在首位,躬身笃行、做实做细服务工作,让服务成为卫生计生工作的标签,推动卫计行业服务大改善。

三、扎实做好2018年卫生计生重点工作

实施健康陕西战略,是新时代我省卫生计生工作的主题主线。在指导思想上,认真落实《健康陕西2030规划纲要》,着力构建大卫生大健康格局,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在重大政策制定、规划编制和工程项目建设等方面,守住健康“红线”,从源头上消除影响健康的各种隐患。在组织推动上,成立省级专门机构,负责健康陕西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制定健康陕西建设监测及考核办法,形成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社会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在工作载体上,以健康城市创建为抓手,深化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健康学校、健康机关、健康企业等健康细胞建设,在国家卫生县城首先启动健康城市建设,全方位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今年重点要做好以下十方面工作:

(一)持续推进综合医改试点,建立完善五项基本制度。继续坚持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补短板,以综合医改试点为抓手,突出“三医联动”,制定出台加强公立医院党建工作、国有企业办医疗机构改革、医教协同推进医学人才培养改革与发展、加强医疗卫生行业综合监管等政策措施,全面推进五项制度建设。

推动分级诊疗取得更大进展。进一步推进多种形式的医联体建设,重点完善医联体内部管理措施和考核机制,探索对医联体实行按人头总额预算包干支付方式改革,倡导建立紧密型医联体。要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促进内部资源整合,加快构建以县医院为龙头,以医保基金为纽带,实现利益、责任、管理、服务“四位一体”的医共体,提高内部资源配置利用效率,降低运营管理成本。今年,每个县区都要建立县镇村医共体,覆盖面达到50%以上。建立医疗卫生机构分工协作机制,通过组建医联体、对口支援、医师多点执业等方式,完善三级医院帮扶二级医院制度体系,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有序有效向基层下沉,全面提升基层首诊率,逐步构建科学合理就医秩序。加强对韩城区域医疗协同救治联合体、石泉县县域医共体等典型的支持和推广力度。

建立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全面落实《陕西省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实施方案》。建立健全公立医院治理体系,实行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制度,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和举办职能,落实公立医院经营自主权。创新编制和人事薪酬制度,推行人员总量制、聘用制和岗位管理制,推行院长年薪制试点,探索建立薪酬动态调整机制。扎实开展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示范工作。健全以质量为核心的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医疗服务价格动态调整机制,进一步优化医院收入结构,严格控制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定期对各市(区)公立医院医疗费用控制情况进行排名公示。依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医院章程,建立健全决策机制、民主管理、医疗质量安全、人力资源管理、财务资产管理、内部绩效考核、人才培养培训管理、科研管理、信息管理和后勤管理等10项制度,规范内部治理结构和权力运行规则,提高医院运行效率。

进一步健全全民医保体系。继续推进城乡居民医保制度整合。加大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力度,全面推行按病种付费、总额预付、单病种付费与临床路径管理相结合等复合型付费方案,继续提高实行按病种付费的数量,加快探索按疾病诊断相关组(DRGs)付费方式。继续推进基本医保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工作,扩大即时结算地区和医疗机构范围。实行医保资金预拨付制度,加快结算划拨速度,缓解医疗机构垫资压力。进一步加大对医保全过程的监督,通过建立和应用智能审核监控系统,加强对定点医药机构医疗行为、医务人员服务行为和参保人员就医行为的全方位监管。完善内部审计制度,全年审计城乡居民医保资金覆盖面至少达到20%以上。今年各市县原则上不再新出台提高医保报销比例和扩大报销范围的政策。

深化药品供应保障制度改革。加强药品短缺情况监测,采取综合措施缓解低价药、“救命药”、儿童用药等短缺药品的生产供应问题。推动药品耗材“两票制”及配套政策措施全面落地。推进县镇村一体化配送,提高配送效能。落实医疗机构药品、耗材采购主体地位,完善联合采购制度和机制。以医联体和采购联合体等多种形式,进一步规范医用耗材采购。对医疗卫生机构基本药物使用情况进行督察。加强合理用药监测和干预。落实二级及以上医院设立总药师制度,规范医生处方行为,保障群众用药安全。

加强法制建设和综合监管制度建设。落实各级卫生计生行政部门监管责任和医疗卫生计生服务机构主体责任,建立违法违规行为联合惩戒制度,加强对重点领域监管。创新医疗服务、药品供给、医疗保障等领域监管方式,持续推进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进一步强化全行业属地化监督,推动落实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修改完善相关法规,加快职能转变,简政放权,强化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建立卫生计生领域社会信用制度,深入开展医疗卫生行业政务公开和院务公开,主动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开展第三方评价,向社会公布评价结果。

(二)坚持精准脱贫,持之以恒打好健康扶贫攻坚战。全省卫生计生系统要继续按照“两手抓”的思路,确保健康扶贫目标不变、力度不减、劲头不松。在精准识别上,今年要对所有贫困人口进行健康体检,以此为契机全面做好精准识别,努力做到零误差。在政策落实上,不折不扣执行中省医保倾斜政策,加强部门协调和政策衔接,确保已出台政策的落实。今年重点实施补充医疗保障制度,市县要制定工作方案,落实保障资金,并将此纳入县域“一站式”即时结算服务范围。从严控制贫困人口住院非合规费用占比,严禁全额报销医疗费用,杜绝过度医疗。通过“保”和“控”双管齐下,进一步减轻贫困人口就医负担。在分类救治上,完善大病救治机制,夯实定点医院救治责任,推动基层首诊,扩大救治病种,将肺癌、乳腺癌、宫颈癌、尘肺病、儿童肿瘤等病种纳入集中救治范围。完善慢病签约服务制度,落实签约服务人员和经费,着力解决有签约无服务和服务不实的问题。在对口帮扶上,健全长效帮扶机制,强化医院对口帮扶管理,督促对口帮扶双方紧密衔接,制定工作清单,确保帮扶任务、协议、人员、措施“四个到位”。深入实施提升基层能力三年计划,加强人员、资金、项目“三个倾斜”,按照填平补齐原则,今年要全面完成摘帽县、脱贫镇村的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的标准化建设,实现贫困县危重孕产妇和新生儿救治中心全覆盖,增强贫困地区县级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在疾病预防上,深入推进疾病预防控制“八大行动”,做好重点人群的健康服务和重大传染病、慢性病、地方病综合防控,强化贫困地区健康教育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和妇幼保健,努力让健康生活方式逐渐成为贫困群众的自觉行动。各地要因地制宜,大胆创新,培育一批健康扶贫先进典型,今年争取创建5个国家级健康扶贫示范县,10个省级示范县。

(三)加大倾斜力度,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要把全面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首先,实行资金项目倾斜。2018年中省预算内基建投资的80%以上要安排到县及县以下,并向贫困地区和服务能力薄弱的地区倾斜。围绕县外转出率靠前的病种,着力提升县级医疗机构相关临床和辅助科室服务能力,力争实现90%患者在县域内得到救治目标。全面启动优质服务基层行活动,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建设。加大城市新建小区、移民搬迁安置区等空白区域医疗卫生机构建设力度,加快形成关中地区及陕南陕北城镇15分钟就医圈,陕南陕北山区30分钟就医圈,让群众看病就医更加便捷。其次,实行人才待遇倾斜。以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改革完善全科医生培养与使用激励机制的意见》为契机,以全省基层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三年行动提升计划为抓手,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开展全科医生特设岗位计划试点,为深度贫困地区乡镇卫生院招录100名具有执业(助理)医师证的全科医生。完善乡村医生补充考试办法,全面开展乡村全科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进一步稳定和优化乡村医师队伍,确保每个村卫生室有1名合格乡村医生。各地都要把以全科医生培养为重点的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强基层的治本之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台具体的人才培养、使用政策,真正建设一支留得住、用得起的基层医疗人才队伍。扩大公立医院薪酬制度和人事制度改革试点范围,完善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政策,给县及县以下医疗卫生单位更多的人事管理权限。健全以服务数量、服务质量及满意度为主要内容的绩效考核机制,严格按照考核结果兑现绩效工资。鼓励实行县镇卫生机构编制一体化,加快实现“县管乡用、乡管村用”。第三,实行签约服务倾斜。全面落实国家基本公卫项目,组建乡村、社区医务人员为主体的责任医师团队,把贫困人口、老年人、慢性病和严重精神障碍、结核病患者作为签约服务重点,制定落实个性化健康服务管理方案,切实增强城乡居民获得感。

(四)加快建立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医疗服务水平。持续深入开展改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行动,不断改善人民群众的就医感受。着重在以下几方面突破:一是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安全核心制度。加强质控中心建设,发挥各级质量控制中心对医疗机构质量控制与管理作用,持续提升医疗质量。进一步巩固完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制度,以全科、儿科、精神科、妇产科、麻醉科等紧缺专业为重点,提升服务水平和能力。继续加强医疗卫生机构传染科、新生儿科等重点科室医疗废物及消毒监管,不断强化医院感染管理安全。健全完善血液保障和管理制度。突出抓好各级医疗岗位责任建设,杜绝各类医疗安全隐患。二是加强医疗中心和重点专科建设。通过国家级区域综合医疗中心、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和专科区域医疗中心创建,提升我省前沿、尖端医疗服务能力。入选疑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的肿瘤、心脑血管、呼吸及重症等四大专科,要完成项目前期工作,确保及早启动实施。三是加强临床路径管理应用。夯实医疗机构主要负责人的临床路径管理的责任,进一步规范诊疗行为,提高基层医疗质量,增加医疗服务透明度,力争所有公立医院年底前实施临床路径管理。四是大力推行日间手术。以日间服务为切入点,推进实现急慢分治,日间手术要逐步成为三级医院常规服务,有条件的医院可以根据患者需求设置日间病房。二级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为日间手术和日间治疗的患者提供康复、随访等后续服务。五是延伸提供优质护理服务。以更丰富的内涵提供照护服务,将老年护理、康复护理、安宁疗护等延伸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有条件的医疗机构要为合作的养老机构提供护理服务指导,探索为患者和老年人提供上门护理、居家护理等服务。今年要把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纳入年度目标考核、医院等级评审、医改考核之中,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机构务必将此作为重头戏,下大力气抓实抓好,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群众就医满意度得到明显提升。

(五)强化源头管控,全面加强公共卫生工作。要从大卫生大健康格局审视公共卫生和重大疾病防控工作,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全面提升重大疾病防控能力。一是深化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策略。成立省级专病专防专家委员会,建立传染病预警预测和健康信息发布工作制度,推进传染病防控关口前移。继续推进艾滋病、结核病等10种重点传染病专病专防工作,加强源头管控,努力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确保低于全国平均发病水平。西安、宝鸡、咸阳、渭南、杨凌等出血热高发地区的卫生计生部门,要积极会同林业、农业等部门,加强联防联控,扎实开展田间地头的防鼠灭鼠工作,从源头上做好疫情防控。要利用春节返乡时机,做到16-60岁适龄人群出血热疫苗接种全覆盖。落实《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巩固提高儿童一类疫苗接种率,积极推进和规范成人预防接种门诊建设以及第二类疫苗预约接种服务,全面提升预防接种服务可及性和满意度。当前流感仍处于高发期,H7N9疫情很有可能再次发生,寨卡病毒病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等新发传染病输入风险持续存在,冬春季重点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各地各相关部门要采取有效措施,做好疫情预防和控制工作,有效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二是建立慢病和地方病防治长效机制。加强国家和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以创建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典型示范县为载体,全面普及慢性病防控和营养知识,逐步提高对高血压、糖尿病患者的管理干预水平。实现地方病病区达到控制或消除标准。三是大力推进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深化《百姓健康》系列宣传栏目,扎实开展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六进”活动和健康促进县创建活动。要深化健康细胞创建,研究制定各类创建的具体标准和考核办法,推动创建扎实有效开展。四是提升卫生应急核心能力。以省人民医院为龙头,建立覆盖全省的空中救援网络。完成市级紧急医学救援基地建设,提升院前急救系统基础设施和救援能力。推进卫生应急规范化建设,力争2018年底各设区市20%的县(市、区)达到规范县建设标准。五是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将创卫工作重心向基层转移,全面开展卫生乡镇创建,将韩城市、黄龙县打造成西部首个国家卫生镇全覆盖城市和县城。扎实推进“厕所革命”,完成68万座农村无害化户厕改厕任务。

(六)积极实施两孩政策,推动生育和相关政策配套衔接。加强人口战略研究,促进生育政策和托幼、教育、养老等经济社会政策配套衔接,推动相关部门落实重点任务分工方案,构建鼓励按政策生育的政策体系和社会环境。推进基层卫生计生队伍的转型融合,共同履行计划生育、公共卫生、妇幼保健、健康教育和健康扶贫等综合服务管理职能。启动实施11个中央投资市县妇幼保健机构改扩建项目,县级危重孕产妇及新生儿救治中心实现全覆盖,人口在300万以上的城市要规划建设儿童专科医院,加强各级综合医院妇产科、儿科体系建设。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完善三级防治举措,探索建立一体化防控模式,完善出生缺陷患儿医疗保障和救助制度。做细高危和特殊感染孕产妇早期筛查和干预工作,完善孕产妇和新生儿危急重症转诊救治网络,做实高危妊娠筛查和五级分层管理工作,建立孕产妇死亡个案报告制度和约谈通报机制,切实保障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健康安全。加强与民政等部门的沟通协作,强化医疗卫生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鼓励通过转制、购买服务等方式,促进单位内设医院、干部休养病房等闲置资源向老年病院、老年康复护理医院等医养结合机构转型,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七)加快信息化建设步伐,全面打造智慧健康服务。在完成省市县三级区域信息平台、三大基础数据库和业务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加快实现互联互通和业务协同。推行“互联网+医疗”。重点深化健康扶贫动态监控、异地就医结报、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疫苗温度监测与预防接种、远程医疗协作、预约诊疗、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医药器械采购、网上办证服务、卫生监督执法等10项应用,促进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网等信息技术与健康服务业深度融合,推动卫生健康服务模式创新和转变。积极打造智慧医院。围绕患者需求,利用互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等现代工具,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扩展服务空间和内容。积极应用智能导医分诊、智能医学影像识别、患者生命体征集中监测等新手段,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医疗服务效率。

(八)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坚持中西医并重,推动中医药和西医药相互补充、协调发展。深入宣传贯彻落实《中医药法》,组织开展中医医术确有专长人员医师资格考核注册,加强中医诊所备案制管理。大力实施中医临床优势培育工程,推进省中医药研究院等5个国家中医药传承创新工程项目实施。推进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三五”行动计划,实现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馆全覆盖。开展第三届陕西省名中医评选,充分发挥国医大师、全国名中医等引领作用,强化各层次人才培养。建立长安医派,打造陕西中医学术流派。开展中药产业调查,摸清中药种植、加工以及中药生产龙头企业底数,为大力发展中药产业、打造秦药品牌奠定基础。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养结合、医疗等领域,全面实施医疗机构、医师、护士电子化注册管理改革,规范设置健康体检、健康咨询、营养辅导、母婴照料、慢病防治等专业机构,促进健康服务与旅游、养老、保健用品等产业融合发展,满足群众多元化、多样化健康需求。

(九)充分调动医务人员积极性主动性。广大医务人员是深化医改和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主力军,关心爱护医务人员是各级卫生计生部门和医疗卫生机构的职责所在。认真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两个允许”要求,加快建立符合医疗卫生行业特点的薪酬制度。加大培养力度,坚持教育、培训、转岗并举,优化职称评审体系,为医务人员提供充分的职业发展空间。精心筹办首届“中国医师节”活动,弘扬广大卫生与健康工作者“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精神,增强医务人员职业荣誉感和归属感。要关心医务人员身心健康,合理调配安排他们的工作量,改善工作条件,执行法定休息休假制度。依法严厉打击涉医违法犯罪行为特别是伤害医务人员的暴力犯罪行为,坚决严查重处涉医突发案件。完善医疗纠纷调解机制,健全院内调解、人民调解、司法调解、医疗风险分担机制有机结合的“三调解一保险”制度体系,构建和谐医患关系。

(十)统筹推进其他工作。全面落实“两个责任”,坚决执行廉洁自律准则、纪律处分条例,从改革和法治入手,强化权力监督,加强教育和制度建设,推动全系统反腐倡廉和行风建设不断深化。始终保持惩治腐败高压态势,严厉查处损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发现一起、查办一起,一查到底、决不姑息。切实抓好安全生产,建立安全生产防范长效机制,做好重点时期、重点环节、重点场所、重点人员的安全隐患排查,加大日常监管力度,完善安全生产应急预案,全面增强安全生产红线意识。不断深化宣传工作,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合理引导群众预期和理性就医。健全突发事件快速反应机制,正确引导社会公众和网络舆情。进一步挖掘培育先进典型,促进全社会形成尊医重卫的良好风尚。

各级各部门要讲政治,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确保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落地生根。要转作风,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大兴调查研究、求真务实之风,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要抓落实,分解任务不留死角,落实责任到岗到人,以钉钉子精神抓好落实。充分发挥好督查“利器”作用,狠抓过程跟踪,做到有部署、有督促、有检查、有落实、有奖惩,用实打实的工作绩效赢得人民群众的信赖。

同志们,新时代赋予新使命,新目标激发新动力。让我们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戮力同心,务实进取,全面推进健康陕西建设,奋力开创新时代卫生计生工作新局面,为我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李欢欢]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