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浓浓年味回归背后 4000年后的西安年为何最中国?


来源:西安日报

原标题:浓浓年味回归背后——4000年后西安年为何最中国?正月十五,500架无人机划过西安夜空,万人目睹。唐诗中“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描绘的

西北工业大学国际教育学院为寒假留校的留学生办了一场热闹红火的新年Party。(记者 杨力摄)

原标题:浓浓年味回归背后——4000年后西安年为何最中国?

正月十五,500架无人机划过西安夜空,万人目睹。唐诗中“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描绘的千家万户尽兴赏灯闹元宵的场景得以重现。今年从立春到元宵节,西安180多项活动铺陈开来,年味强势回归。专家认为,这是一次传统文化复兴的试水,也切中了传统春节的关键字——“闹”。伫立西安街头,心田一次次被久违的年味激荡,这背后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家国文化、和合文化“基因”引发的共鸣。

非遗“回归”添年味

中国人过春节的历史有4000多年。今年的春节,长安城变了。非遗展示多而集中,年味更加醇厚。

上元夜赏花灯的习俗延续了千年,制作花灯的非遗技艺与之相生相伴。“今年城墙灯会从2月8日到3月25日,共46天。”西安曲江城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市场销售部负责人贾晔说,邀请了百余位匠人用非遗技艺制作传统花灯。有18米高的生肖犬灯等突破,还开启AR游灯会活动。传统与现代结合受瞩目。“往年50万人次左右,今年接待量大约80万人次。”贾晔说,2016年春节因瓮城是春晚分会场,西安创下游客接待记录。今年,这个记录又被打破。

户县杨氏木杆秤是省级非遗项目,传承人杨卫斌去年春节接到一个邀请,今年他接到五个邀请。“忙不过来,只接了三个。”杨卫斌全家兵分两路,他初一到初六在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的非遗展示区,和其他30个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一起展示。初一到十五,妻子和孩子在大唐不夜城展示。“妻子嗓子都哑了,天南海北的游客太多了。”他初八到初十回鄠邑区参加当地“西安年”活动,再赶到曲江帮妻子。他们展示了创新的小巧礼品秤,刻小狗图案、福字,配葫芦形秤砣备受欢迎,这也给了他们继续传承的信心。

“今年的年节里,民俗、非遗项目的全方位出席,可以说是一次大复活。”陕西节庆文化促进会常务副会长,西安文史馆研究员阎建滨告诉记者,过年过节传统离人心最近。今年西安春节期间的非遗、民俗活动是最隆重的体现,很多中断多年的村级社火也火起来了。太多老艺人提前给乡亲拜年,然后春节全家出动展示。

一次传统文化复兴的“试水”

今年“西安年·最中国”180多项活动,让全城变成热闹的海洋。无论从游客数量、旅游收入等统计数字,还是旅游目的地评选前所未有的名次超越,西安都成为“2018年春节最火爆旅游目的地”。显示出年味的回归,带来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双丰收,让西安形象大大提升。

“从历史上看,西安就是中国年节的始源之城。”阎建滨说,春节虽然有4000多年历史,但汉代历法首次把春季的首月定为岁首,也就是正月,并一直延续至今。正月十五元宵节也是起源于汉代。所以,他认为“西安年·最中国”的提法是有历史渊源的。

参与西安年活动前期策划,阎建滨认为成功首先因为起点高。“以前过年各部门、各景点自己搞活动,今年从全市层面策划,起点高。”阎建滨说活动把西安春节文化特点都融入其中,又在时间上抢占优势,立春之后就开始。民俗、非遗项目全盘出动。传统与现代高度融合,即便是庙会也有崭新元素,大唐不夜城的现代唐人街,就用了新唐风+时尚风。展示非遗街、舌尖上的唐朝,还有传统建筑和现代灯光秀。硬科技无人机两次划过西安年的上空,用科技把中国年打扮得与时俱进。阎建滨说此次西安年活动把所有传统都复活了,又融入现代色彩,在全国都很突出。

“这一切源于游客想在西安过地道中国年的建议。”阎建滨告诉记者,冬天是西安的旅游淡季,一个西安年活动让传统节日回归,让淡季变旺。这背后其实是一次传统文化复兴,彰显文化自信的尝试。

“闹”字让“西安年”走向世界

陕师大教授、著名民俗专家傅功振认为,今年的活动以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节日春节为契机,通过一系列展示活动和文化盛会,诠释中华文化的精髓,引领节日新风尚,成功地把西安年推向了世界。

“这次活动最大的成功就是‘闹’得好。”他解释说,“闹”是春节内涵三个关键字之一。今年年味的强势回归,就是中国独有的和合文化、家国文化的呈现与感召。

春节处在节庆文化中最长的休闲时期,也是辞旧迎新的交替时期,一节跨两年才有了“过年”的说法。傅功振说,过春节可分为一“备”、二“拜”、三“闹”三个阶段。“备”就是备各种年货、贴窗花、写对联等。“拜”就是以亲情为核心的拜年。与亲人除夕团聚,随后几天拜年范围从家庭到社会关系层层扩大,至本族宗亲、姻亲、邻里、单位同事。第三个阶段是“闹”。各种节庆活动应接不暇,一直到最后正月十五的赏灯、闹社火,达到了万众狂欢的顶峰。

“中国是礼仪之邦,拜的是个情也是个礼,表达人与人之间的尊敬和睦。”傅功振说,重情感的中华民族,过年就是以亲情为核心,爱情、友情、乡情、国情、民族之情这六情最集中的黏合期,也是中国和合文化最为集中的体现。从小家团圆到正月十五的举国团圆欢庆,彰显的是中国独有的家国文化内涵,它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包容力。每个中国人血液里都流淌着这种文化基因。他认为今后的过大年活动如果能在给老百姓拜年,以及增加节庆活动的比赛性质上下一些功夫,家国文化的传播、中国年的影响力会更广泛。

本组稿件由首席记者 陈黎 采写

[责任编辑:杨爽]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