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宪法在我心中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运用宪法、维护宪法,是我们每个人的神圣职责。宪法存在于法律文献中,存在于司法实践中,更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19世纪英国著名宪法学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作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学习宪法、遵守宪法、运用宪法、维护宪法,是我们每个人的神圣职责。宪法存在于法律文献中,存在于司法实践中,更存在于我们每个人的心中。

19世纪英国著名宪法学家戴雪,他写了一本十分有名的英国宪法著作《英宪精义》。这个译名给我们一个启示,学习宪法最重要的是把握宪法的核心要义。那么,我国宪法的核心要义是什么呢?对此,我国宪法序言最后一段的第一句话提供了基本答案。这句话是:“本宪法以法律形式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成果,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国家的根本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学习我国宪法,可以从这句话开始。我国宪法把国家根本任务与根本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这种特色源于我国的历史、国情和实践中产生的理论,有着自己的历史逻辑、实践逻辑和理论逻辑。

2018年6月2日,本人有幸聆听了宝鸡文理学院政法学院副院长吕晓伟老师关于宪法和2018年全国“两会”的专题报告,让我启发很大,收获颇丰。通过他的讲解,结合自己两年法学专业课堂的学习及思考,我深刻理解了吕院长关于宪法核心要义和基本特征的观点。

宪法在我心中,缘于我国宪法承载着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命,是一部凝聚全国各族人民力量,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宪法。

深入学习、理解和把握我国宪法,要以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使命为基本出发点。用一句话来概括,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如果展开来讲就是二十个字,这就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近代以来,在我们国家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中国人民进行的波澜壮阔的革命、建设、改革,包括辛亥革命,也包括今天的改革开放,都是紧紧围绕着这一主题。因此,这一句话和二十个字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一百多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为之不懈奋斗的理想、奋斗的目标。我国宪法就是承载着这样的理想和奋斗目标。宪法序言最后一段所讲的“确认了中国各族人民奋斗的成果”,最主要的是确认了近代以来中国人民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民主自由,为建立新中国而不懈奋斗的成果;这里所讲的“国家根本制度”,就是社会主义制度;所讲的“国家的根本任务”,就是在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之后,不仅要牢牢维护这一成果,而且要以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作为主要奋斗目标,这就是宪法规定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国宪法的这种特点,使我国人民无论从事什么工作,都能够从宪法中看到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从而把各族人民的力量凝聚起来,为共同的理想和目标而奋斗。因此,我们可以说,我国宪法是一部向前看的宪法,是一部行进中的宪法,是一部充满理想,为国家和民族带来光明前途的宪法。

我国宪法的这种特质,决定了要理解和把握宪法规定,必须以宪法的实践为基本依据。形象来说,就是要一手拿着宪法文本,一手拿着国家建设与发展的成绩单,两者相互对照,才能看到一部行动中的宪法、一部活的宪法,才能真正领会宪法的含义,看到宪法的作用。用这种方法来学习宪法,我们就可以看到,宪法规定的国家建设和发展目标,都在稳步实现,每一个宪法条文都熠熠生辉,充满活力。新中国成立60多年尤其是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国家在宪法规范下,政治始终保持稳定,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建设了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建立了规模庞大的医疗卫生体系、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人民的生活水平、健康水平、教育水平、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我们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一大工业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第一大外汇储备国。改革开放40年来,按照可比价格计算,我国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约9.5%,以美元计算,中国对外贸易年均增长14.5%。中国人民的生活从短缺走向充裕、从贫困走向小康,联合国现行标准下的7亿多贫困人口成功脱贫,占同期全球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国家建设取得巨大成就,相应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日益提高,日益走进世界舞台中央。今天的中国人走到哪里,都能感受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自豪。实践已经证明,我国宪法是一部体现人民共同意志、推进国家发展进步、保证人民创造幸福生活、保障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好宪法。

宪法在我心中,缘于我国宪法确立和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部体现全国各族人民共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宪法。

西方发达国家的人口大约占世界人口的五分之一, 这些国家实现现代化大约用了300年的时间,我们国家人口也占世界人口大约五分之一,从1949年算起,我们要用100年的时间,也就是到本世纪中叶,把我们国家从一穷二白建设成为一个现代化强国,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完成这个历史任务,就决定了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必须走自己的路,西方国家的发展经验可以参考, 但他们的发展模式无法解决我们国家的建设和发展问题,无法实现我们的奋斗目标。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经过长时间的艰苦探索,形成了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的基本共识,开辟了适合我国国情的发展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治国理论,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创立了有中国特色的国家制度,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国宪法全面体现了这条道路、这种理论和这套制度,把社会主义原则全面融入国家的各项基本制度之中,既有历史传承,又有创新,这是我国宪法又一个重要特色。

学习和把握我国宪法,必须牢记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和各方面制度,是近代以来中国各族人民经过长期探索形成的,这些制度继承了几千年以来治国经验,又切合世情国情,为实现国家根本任务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维护宪法、尊重宪法、遵守宪法,最根本的也是维护、尊重、遵守宪法规定的国家根本制度和各方面制度。

宪法在我心中,缘于我国宪法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发展,是一部反映人民的实践经验,把国家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的宪法。

我国是一个历史悠久、深受传统影响的国家,要通过具有根本性的社会变革,实现国家现代化,是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经过长期的探索,我们找到了正确的道路,但不是也不可能一劳永逸。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发展的。比如说,1982年党的十二大提出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主要提两个方面的建设,即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在后来的党代表大会上,又先后提出了政治文明建设、社会文明建设,到了2012年党的十八大,在这四个建设的基础上,又加上生态文明建设,从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总体布局。又比如说,在法治建设方面,改革开放之初,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到了1997年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2014年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问题的决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总目标。我国的发展战略大目标始终如一,从来没有也不能有丝毫的动摇。围绕这个大目标,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根据国家建设和发展情况,制定相应的战略措施和工作重点,在这个层面不断与时俱进。稳中求进,既有目标的坚定性,又有实施步骤和策略的时代性,我们国家的事业就是这样一步一步地推向前进。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宪法。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进程相适应,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至今,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先后五次对宪法的个别条款和部分内容作出必要的修改,形成了52条宪法修正案。可以说,我国现行宪法来之不易、生逢其时、角色特殊,36年变迁、5次修改、52条修正案是在改革开放近40年的大背景下发生的,具有深刻的时代烙印,是我国改革开放、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缩影;特别是52条修正案集中回应了我国经济政治改革和民主法治发展的深切呼唤,宣导了摒弃集权、打破垄断、放松规制、约束权力、崇尚民主、追求自由、注重平等、尊重人权、保护权利、鼓励公开等价值追求,具有非常丰富的法治内涵,直观地描述了推动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的梦想。如果把上述宪法修改与改革开放进程相对照,可以看出,每一次宪法修改,都对国家建设与发展发挥巨大的推动作用,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和宪法保障。从某种意义上讲,我们国家发展到今天,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与时俱进的结果,也是国家宪法不断地与时俱进的结果。我国宪法随着国家事业的发展不断与时俱进,这是我国宪法的一个重要特色。由宪法及时确认我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以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这正是我国宪法的强大优势所在。

宪法在我心中,我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它,我要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去维护它,捍卫它,我要把它融进自己的生命。作为一名法学专业的学生和学院微尘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我还要让它走进学校的每一个角落,走进每一位学生的心里,走进周边每一个社区,走进每一位市民的心田。

(宝鸡文理学院 李雨欣)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凤凰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责任编辑:满政达]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