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堡县同源堂国学馆54名“小秀才”探寻“家乡美”
2018年07月26日 17:14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古来今往,研学旅行从不缺席。孔子游诸国,将儒学大道遍传天下;李白赏神州,妙笔生花留千古名诗。学问不能只拘禁在盈尺之间,畅行天下,学在路上。“当我以“研学”的身份接近
吴堡县同源堂国学馆54名“小秀才”探寻“家乡美”
古来今往,研学旅行从不缺席。孔子游诸国,将儒学大道遍传天下;李白赏神州,妙笔生花留千古名诗。学问不能只拘禁在盈尺之间,畅行天下,学在路上。
“当我以“研学”的身份接近你,我深深感受到你被称为“铜吴堡”的深厚底蕴,璀璨神奇的黄河文明,风云激荡的革命故事,古朴沧桑的千年石城,得天独厚的特色产业……这一场与历史的对话中,我们终将获得成长。”
今天,吴堡县同源堂国学馆的学子们亲身探寻家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风貌。看看这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哪些亮点~
7月25日,吴堡县同源堂国学馆54名学童开展了为期一天的研学旅行活动。学童们身着汉服,在老师的带领下游览了黄河二碛、黄河奇石馆、毛主席东渡纪念公园以及吴堡石城,在蚕桑生产基地探秘特色产业。
吴堡县同源堂国学馆54名“小秀才”探寻“家乡美”
在研学旅行的首站,师生们来到了研学第二站吴堡黄河奇石馆,黄河奇石是黄河文明特有的"瑰宝",这些山石在黄河中被常年剥蚀、冲刷、洗磨,造就大量寓意深刻、引人入胜的图案石和造型石。在这里,孩子们像是上了一堂融绘画、雕刻与民俗文化于一体的美学课,进行了一场"满汉全席石头宴"。在参观期间,学童们被一块块造型奇特、独具文化意蕴的奇石所吸引,感受到了大自然和人文相结合的神奇魅力。
从奇石馆出来,师生们来到了以气势壮观而名的"天下黄河第二碛",只见流经此处的黄河水顺势倾泻而下,顿时水流湍急,骇浪翻滚,状如万马奔腾,涛声如雷震天,学童们驻足在这天然的观景台边凭栏远眺,脚下是呼啸奔腾的流水,耳边是连绵不断的飞涛声,学童们心潮澎湃,集体唱起了《黄河大合唱》。
吴堡县同源堂国学馆54名“小秀才”探寻“家乡美”
旗帜心头扬,少年有胸怀。1948年3月23日,毛主席率领党中央在转战陕北途中在川口村古渡口东渡黄河,回望着黄河对岸的陕北大地深情感叹。今天,学童们重温这段“红色记忆”,缅怀先烈,叩响着历史的回音壁……大家听老师讲述毛主席东渡故事,一段段难忘而又感人的革命插曲,在他们心中播撒下了红色希望的种子。
吴堡县同源堂国学馆54名“小秀才”探寻“家乡美”
"原来蚕宝宝是这么吃桑叶的呀!""制作一床蚕丝被真不容易!"在吴堡县武荣蚕桑开发有限公司,学童们"探秘"吴堡特色蚕桑产业。 他们以观看纪录片和听现场讲解的方式,了解养蚕知识和蚕文化故事;寻找生活中的蚕丝制品,了解蚕丝的经济价值。他们还走进丝棉加工坊,饶有兴致地参与将棉斗拉成被子的流程,露出天真烂漫的笑脸。
吴堡县同源堂国学馆54名“小秀才”探寻“家乡美”
吴堡县同源堂国学馆54名“小秀才”探寻“家乡美”
在研学旅行的最后一站吴堡石城,学童们穿梭在兴文书院和女校的院内,似是古时杏坛读书的再现。虽然处处可见断壁残瓦,却依稀可探昔日商贩吆喝、孩童嬉闹的热闹景象。孩子们时而驻足观望,时而低语问惑,仿佛走进悠悠的历史长廊。
据悉,此次研学旅行是吴堡县同源堂国学馆第二期暑假小学生经典诵读培训班的一个特色课程。该培训班还涵盖《大学》经典诵读、书法、健身操、绘画、剪纸等课程,旨在以“国学经典诵读”为切入口对孩子们进行传统文化熏陶,营造“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的国学氛围。
[责任编辑:王蕊]
- 0好文
- 0钦佩
- 0喜欢
- 0泪奔
- 0可爱
- 0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