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假装在唐朝(三)丨除了知名的“烧尾宴” 品尝一下紫色骆驼?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都自称是“吃货”,“文”能吃的了西餐厅,“武”能吃的了大排档,似乎对美食这份执念已经融入到日常的生活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很多人都自称是“吃货”,“文”能吃的了西餐厅,“武”能吃的了大排档,似乎对美食这份执念已经融入到日常的生活。想知道自古以来中国人对“吃”到底有多讲究,从这首诗中就能看出:“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这首暗讽诗《丽人行》出自唐杜甫之手,抛开讽刺的意味不谈,里面所描写的食物让我们现代人看来都瞠目结舌,紫色骆驼的驼峰、鲜美的白鳞鱼鱼片,再配上犀牛角做的筷子……

上文给各位讲到了在我大唐谋一份差事需要哪些步骤,可这乌纱帽又不是美食。想要吃的有滋味,还的看看唐朝的“菜谱”上都有哪些菜。

《宴饮图》,现藏陕西历史博物馆。图中描绘当时盛行的游玩享宴之风,中间放置各种食物。图中有一个小细节值得关注,桌子前面摆放了一个汤盆,这或许可以反映出当时唐人吃饭时候喜欢喝汤。

堪称美食界丰碑的烧尾宴究竟多豪华

“蒸羊羔,蒸熊掌,蒸鹿尾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喜欢听相声的曲艺迷们对这段传统节目《报菜名》肯定记忆犹新,《报菜名》朗朗上口、合辙押韵,据说报的就是满汉全席里的菜肴名称。根据一些资料显示,满汉全席一共是108道菜,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几乎都涵盖到了这108道菜里。

不过即使满汉全席再豪华,也得拜大唐著名的“烧尾宴”为“大哥”,因为“烧尾宴”为后世的大型皇室贵胄聚餐开创了一个典范。烧尾宴创始人是大唐三朝元老、四拜宰相的韦巨源,韦大官人很有意思,别人给皇帝献珠宝、献祥瑞,他巴结领导的方式是“攒局”请皇帝中宗李显吃饭,可这种顶级饭局不好“攒”,让皇帝屈尊到大臣家里吃饭,不想个好由头,怕是不成。韦大官人就给饭局取了“烧尾宴”之名,意为神龙烧尾,扶摇直上青天。中宗一听,名气响亮又文雅,就欣然带着韦后去赴宴了,至此“烧尾宴”就成了庆祝升官、宴请皇帝宴席的代名词。

根据韦巨源所撰《食谱》所载,烧尾宴上的著名菜肴包括:用鸡腹中稍微成熟的鸡蛋与鱼白相拌而烹制的凤凰胎、用吴兴所产鲤鱼发酵制作的鱼鲊、用乳汁酿制的乳酸鱼、蛤蜊羹凉却后食用的冷蟾儿羹、用羊鹿舌拌和制成的升平炙、把生肉先打结再风干而成的同心生结脯、用鸡和鹿肉剁成碎粒,拌上碎米烹制的小天酥、煎烤后的光明虾炙等等。虽然现在已经没有实物能对烧尾宴进行考证,但从《食谱》所提供的资料可以看出其炊金馔玉,世所罕见,也能从侧面反映出当时长安城里有着丰富的食材来源和不少的烹饪大师。从菜肴的制作到起名,为了能让中宗皇帝龙颜大悦,韦大官人着实是下了不少功夫。写到这儿不禁说点题外话,根据现在一些资料显示,唐朝贞观时期规定一品大员的一年俸禄近一百两,其他的各种补助加一起不过近二百两,吃这一顿饭估计没个万把银子下不来,看来韦大人还是生财有道。

到了玄宗朝初期,可能因为烧尾宴太过于奢华,玄宗就停止了烧尾宴的举行,这座美食界的“丰碑”从此就走进了后世的史书中。

虽说烧尾宴成了“历史过往”,可玄宗朝贵胄饮食可不比烧尾宴差。上文提到的杜甫所写《丽人行》描写了杨贵妃几位姐妹虢国夫人、韩国夫人和秦国夫人奢靡生活,紫色骆驼的驼峰、鲜美的白鳞鱼鱼片都提不起食欲,最后派出来了皇宫里的猴脑、熊掌、燕窝等八珍赶紧送来。

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现在西安城里名小吃是什么?从泡馍到凉皮再到葫芦鸡,每位西安人都能列举一大串。在盛唐时,普通老百姓的饮食也是丰富多样。春夏交际吃樱桃的时候,唐朝人不单吃樱桃,要把樱桃蘸着奶酪吃。夏天炎热,唐朝人会将奶酪和米饭搅拌在一起,里面放上冰片做成“冰镇奶酪米饭”,有点像冰淇淋。秋天吃梨的时候唐朝人不吃生梨,要煮着吃,梨花膏就是一个很著名的饮食。

现在的大学习巷,图片来源于网络。唐朝政府在此设置了培训外国使节习用汉儒文化的学馆。

唐朝老百姓爱吃新奇的东西,海外异域来的奇货就成了当时非常时髦的食品,比如说菠菜,就来自波斯。现在回坊里有大学习巷,是唐朝时异域人士专门过来学习唐朝礼仪、文字、语言时所住的地方,文化要交流,饮食是首当其冲的交流工具。这些异域人士带来一种叫“毕罗”的食品,简单来说就是一种馅饼,把馅裹在里面然后蒸。最有名的是樱桃毕罗,热腾腾蒸好以后,樱桃还很新鲜。毕罗分品级,有蟹黄毕罗、羊腰子毕罗、猪肝毕罗等等。

唐朝还有一种饮食吃法极“怪”,把烤全羊肚子里面放上一只烤鹅,烤鹅肚子里放上糯米和肉馅,烤完以后不吃烤全羊,只吃里面的鹅,把羊扔掉。唐朝人在吃上是典型的吃货,奢侈的吃法、让人想不到的吃法太多了。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描写美酒的诗句不计其数,王维、高适、柳宗元等人都写过不少至今都耳熟能详的“酒”的诗句,可见当时酒文化的盛行。大唐时候酒分浊酒、清酒、米酒和葡萄酒。唐朝普通老百姓喝不起清酒,因为要经过一系列的蒸馏,过程较为繁杂,价位也高。据说在唐朝已经有了品牌意识,有两种清酒较为知名,一种叫“阿婆清”,是一个老太太酿的,另一个叫“郎清”,很可惜制作技艺已经失传。后来随着遣唐使的进入,日本、韩国把清酒制作技艺传走了。

唐墓出土的从事生产活动的女俑。分别反映了碾米、摊饼、簸粮、舂米等活动。(从左至右)

唐人冯贽曾在《记事珠》中写道:“唐世风俗,贵重葫芦酱、桃花酱、照水油。”足见在当时不仅美食丰富,连基本的食用调味品也应有尽有。小到油盐醋茶这些生活琐物大到动辄万贯的豪门盛宴,在大唐长安城总有一款对您胃口的菜肴。不过,在唐朝,贵族阶层虽然吃的考究,但是普通的老百姓却不得不为生计发愁,特别是在唐中后期,“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亦是真实写照。感慨完唐朝的饮食,下文《寺庙里面有戏楼 街道上能“飙马”》将带着各位感受唐朝运动休闲业。

(本文资料部分来源于陕西省社会科学院王晓勇老师和陕西师范大学王双怀老师的采访整理;部分来源于《资治通鉴》《旧唐书》等)

[责任编辑:王志成]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