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公众代表走进陕历博文物修复特展 感受科技力量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将文物“搬”到计算机中

《楚辞·天问》中记“女娲有体,孰制匠之”。8月18日上午,10余位公众代表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以下简称“陕历博”)“文物修复季特展”第三季“孰制匠之”——三维技术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展,了解文物三维信息采集、模型处理等工作,领略“科技+文物修复”新概念。

公众走进陕西历史博物馆“文物修复季特展”

公众体验三维技术应用:3D打印、虚拟修复

三维技术又称“实景复制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将文物转换为计算机能直接处理的数据模型,利用逆向工程制作出文物残缺部分,为文物修复工作提供依据,实现文物非接触式建模,其特点为速度快、精度高。

提梁卣(右)及3D打印成品

三维工程师韩博介绍,金银器、玉器、佛像等类型文物的三维扫描主要通过结构光三维扫描仪完成,陶器、石刻、木器等类型文物的三维扫描主要由激光式三维扫描仪完成。在文物修复室内,大家了解了三维扫描仪的基本工作原理后,分组体验了手持式三维扫描仪的应用。一人将手部摆放固定姿势,另一人持三维扫描仪进行360°扫描,连通的电脑上实时进行模型搭建。

根据文物的复杂程度,三维扫描所需时间也有所不同。“比如扫描这件提梁卣,它有很多独立的部件,完成这件文物的扫描大概需要三个小时左右。这和文物的图案、纹饰都有关系。”韩博介绍。

近景摄影测量

文物修复师陈园介绍,三维扫描仪主要应用于记录文物的形状、表面纹饰等信息。而需要真实还原文物色彩的文物,则进行近景摄影测量,多数情况下需二者结合应用。在文物修复室,一尊木质彩绘佛像正在进行近景摄影测量,来自西安的马克小朋友对文物的材质、纹理也颇有兴趣。

在文物保护中,建立文物三维模型后,用模型处理软件提取文物纹饰等信息,并采用逆向工程技术制作出文物缺失部分,可以对缺失部分进行虚拟复原。“通过扫描文物建立三维模型,也可以提取铭文信息并制作数字拓片,这样也更利于保护文物”,陈园介绍。

[责任编辑:张安琪]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