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

暖“心”闻:大骨节病专家殷培璞走遍病区送“瘟神”

来源:西安晚报

2018-09-13 第期

殷培璞(右二)多年扎根地方病区为老百姓治病 资料图片

原标题:为了让大山里的孩子不再拐行

大骨节病专家殷培璞走遍病区山水送走“瘟神”

风华正茂的他告别城市走进大山,不是游山玩水,更不是寻找诗和远方,而是肩负使命与重托——他就是我国著名骨科专家殷培璞教授。

大骨节病是陕西省较为高发的地方病,上世纪60年代,西安交大一附院骨科教授殷培璞承担起国家重大科研课题——大骨节病的防治研究工作。从此以后,殷培璞扎根永寿县、麟游县病区,让试点病区的患病率大幅下降。殷培璞教授用毕生精力攻克大骨节病,离世后,他永远“留”在了曾经工作过的山区。

承载着送“瘟神”的希望走进山区

殷培璞是陕西汉中人,1923年出生在一个普通家庭。少年的艰辛让他早早明白人生不易,经过努力,他后来考入西北医学院(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前身)医学系,开始了他的医学生涯。1948年,殷培璞被派往芜湖戈矶山医院实习,解放战争渡江战役开始后在院救治了大批解放军伤员,当时的弋矶山医院地处战争前沿阵地,但他毫无畏惧,坚定地留在医院救治受伤人员。

抗美援朝期间,我国骨科人才急缺。殷培璞于1952年被选送到天津医学院,在我国著名骨科专家方先之教授门下深造。1953年,他回到西北医学院任骨科主治医师,随后带领陕西骨科专家深入全国各地,收集、整理民间正骨治伤验方2000余个,为挖掘、抢救我国骨伤科医药学遗产作出了巨大贡献。1977年,原西安医学院大骨节病研究室成立,开始全面、系统、深入地研究大骨节病。

大骨节病是严重危害人民身体健康的地方病,俗称“拐柳子病”。该病是种慢性、畸形性骨关节疾病,主要侵害生长发育期的儿童,以关节软骨和垢板软骨的变形与坏死为基本特征,被当地百姓称为“瘟神”。患者轻则关节肿大、僵硬、疼痛,运动障碍,重则四肢短小畸形、手不能握、腿不能蹬,甚至完全失去劳动能力。

陕西省是大骨节病重灾区,自大骨节病研究室成立后,殷培璞知道自己的任务就是送“瘟神”。上世纪70年代初,他随医疗队赴宝鸡、咸阳的山区开展地方病调查研究和防治工作。他常常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地去送药。在宝鸡麟游县山区,从杨家堡村到崔木镇卫生院治疗点的路,殷培璞背着水、带着馍和菜,深一脚浅一脚地走过上千回。有时候遇到下雨天,陡峭的土坡路经过雨水冲刷变得更加泥泞,他依然不放弃,坚持上门为患者防病治病。也正是从那时起,这位骨科大夫与宝鸡麟游县等病区的山区人民结下了深厚的感情。

多年扎根病区为百姓防病治病

殷培璞在宝鸡麟游县享有很高威望,这是他用几十年如一日的忘我工作换来的,他走遍了我省大骨节病区的沟沟壑壑、峁峁梁梁,行程几十万公里,治疗患者万余例。他共为1000多例大骨节病患者实施手术,仅在麟游开展晚期大骨节病手术就达600多例。

查看病情时,殷培璞对走访过的每村每户患者,立足找出病因,为患者把大骨节病的根儿除掉。为了降低和控制儿童大骨节病发病概率,提高麟游县山区群众科学防病意识,殷培璞在崔木镇杨家堡村创办了大骨节病防治单位“杨家堡村防病育才学校”。在学校,他既是医生又是厨师,为孩子们研制“黄豆海带汤”。同时,他还当起老师,让地方病区的孩子们从小就学习防病知识。

殷培璞还提倡利用当地的自然条件改善土壤环境,减少地方病区群众粮食中含硒少的作物,增加含硒多的农作物,通过改善水质,减少致病因素。2004年,永寿县、麟游县等地方病区的大骨节病基本得到了控制,儿童患病率由1982年的50.5%下降到2.5%。如今,患者多为早年遗留患者,基本没有新发病例。

殷培璞多年扎根在地方病区,对大骨节病有了深入的认识和研究,首创了大骨节病临床检查法,并且在全国推广使用。由他首先提出的“吃杂、改水、讲卫生”综合防治理论和学术思想,受到国内外同行的称赞。

他与病区群众永远“住”在一起

多年来,殷培璞走乡串户为大家治病,成了农民的贴心人。冬天门诊时,细心的殷培璞总是先把自己的手搓热才给病人检查、叩诊,他要让每位病人都感到大夫的心和手都是热乎乎的。殷培璞还经常给找他看病的患者捐助衣物和钱粮。1979年,殷培璞在永寿县调查时,看到甘井镇一个小孩被大骨节病折磨得屁股几乎挨着地,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得知小孩家庭贫困后,他决定把这个孩子带回西安免费治疗。他还从家里拿出50多斤粮票、衣物与生活用品给孩子。经过他的治疗和照顾,小孩在入院一个月后顺利出院。

1990年,殷培璞从西安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今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退休。然而,退休不退工,他仍坚持在门诊和教学工作一线,并多次和同事们赶赴当年长期驻扎的麟游县等地指导大骨节病等地方病的防治工作。2004年,就在离世的前几天,殷培璞仍在骨科门诊上班,直到最后一位患者离开诊室,这位81岁的老人把生命中的最后一点时光也留给了患者。

“让我看着这里的孩子,不再受大骨节病的折磨,别再一瘸一拐地走路。”殷培璞在去世前留下遗愿,要把他的骨灰安葬在他倾尽心血的山村,他要与地方病区的老百姓永远地“住”在一起。殷培璞的遗愿现在已经成为现实。殷培璞走了,但抗击大骨节病的战斗,并没有停下。

学生追寻他的足迹传承医学精神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长施秉银表示,2016年交大一附院建院60周年时,医院将像殷培璞教授这样无私奉献专家的事迹进行了梳理,最终著成了《大医担当》一书,成为医院特别是医院青年人的重要教材。为了让医务人员不忘医学初心、牢记职业使命,交大一附院党政班子及医务人员还经常前往宝鸡麟游县,追寻先辈足迹,挖掘、传承和发扬殷培璞教授的医学精神。

交大一附院骨科王民教授曾经是殷培璞教授的学生,作为一附院骨科的骨干医师,王民现在主要承担了大骨节病治疗的工作,他坚持每年到永寿县、麟游县等地开展调研巡诊。王民说:“殷教授一生挂念着山区的百姓,几乎将自己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麟游县,献给了当地的老百姓,他生前最大的心愿就是让麟游县崔木镇的老百姓过上幸福的生活,避免疾病对他们的影响。”为了麟游县百姓的健康,交大一附院经常带医务人员到麟游县崔木镇卫生院,与其建立联系,互相帮助,共同提高。

为纪念这位无私奉献、德高望重的老专家,麟游县群众为殷培璞立碑撰文,永远铭记这位“送瘟神”的老人,麟游县政府还把殷培璞的功绩载入了《麟游县志》。

记者 张黎娜 见习记者 马相

暖新闻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sn@ifeng.com

栏目介绍

  • 《暖新闻》是凤凰资讯出品的温情社会新闻栏目,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