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律师妈妈和儿子签零用钱协议:不一定适用别的家庭


来源:新京报网

原标题:律师妈妈和儿子签订零用钱协议:有效但不一定适用别的家庭新京报快讯(记者 周世玲)四份零用钱协议火了。广东东莞南城街道一家律所的律师吕远霞从2013年起,围绕生活和学习和10岁的儿子小明(化名)

原标题:律师妈妈和儿子签订零用钱协议:有效但不一定适用别的家庭

新京报快讯(记者 周世玲)四份零用钱协议火了。广东东莞南城街道一家律所的律师吕远霞从2013年起,围绕生活和学习和10岁的儿子小明(化名)签订了4份协议。最新2018年的这一份协议是零用钱协议,其中妈妈为甲方,小明为乙方,协议规定零用钱发放数额、用途、获得条件。协议还提到,逾期支付零花钱,需支付违约金,以及发生争议时如何处理的方法,即应友好协商,如无法协商,提交上一级长辈决定处理。协议与一般的协议一样,一式两份,双方签字并摁了手印。对此,吕远霞说,坚持和小明签协议5年,但协议并不是硬性要求执行,生活也不全按照协议来操作,协议就是为了用科学方法,将父母的要求转化为相互承诺,培养小明的法律意识和独立人格,而这种坚持也确实起了效果。网上对协议反映出的教育理念有争议,吕远霞认为,教育结果不能一概而论,教育方式适合自己就可以,而这种方式在别的家庭不一定适用。

2018年孩子主动提出签订协议

新京报:出于什么原因,您和小明2013年签了第一份协议?

吕远霞:小明当时在读幼儿园,沉迷看电视,说了又不听,有些习惯也不太好,比方不叠被子。我就和他约法三章,签了份协议书,约定晚饭前完成作业、冲凉后叠好衣服和在幼儿园一周表现优秀,才可以周六看《爱探险的多拉》和《熊出没》。

新京报:小明能接受协议吗?

吕远霞:这是我们签的第一份协议。小明当时觉得新奇,就同意了,但其实没太懂为什么妈妈让签。后边没完成约定也哭闹了。我就跟他说,这是约定好的哦,答应了但没做到,妈妈是不是有权利不让你看呢?虽然似懂非懂,但小明会说下次会遵守。大概半年后,没完成不能看他也不哭闹了,慢慢接受了(遵守协议)。

新京报:我留意到2015年、2016年和2018年签的协议版本都有所不同。

吕远霞:是啊。2015年时小明是在读小学一年级了,这个时候他已经可以自控不看电视了,需要培养的是理财观念和礼貌意识,我们就签了一份奖惩制度,每周累计获取★★达到100颗,可以满足一个愿望或者奖励一份神秘礼物。

2016年时也是有意识培养小明财务能力,我们签了一份零用钱协议书。2018年时签的零用钱补充协议书,是小明主动提出来要签的。相当于2016年时我们作为家长的主动权比较多,发起协议,2018年时他的权利意识增强了,就主动提出签协议了。

新京报:相当于我们会根据小明的成长来调整协议内容。

吕远霞:我们家里会每周开一次家庭协会,主要是爸爸妈妈和儿子参加。协议内容调整也会在开会时讨论到。确实会根据小明的成长来摸索调整协议内容和完成难度,比方小明的成绩在班级常排名前三,协议会写明,“单科成绩排名前三,获得老师奖励,可额外奖励10元”,条款难度多是经努力可克服的类型,还有些条款是针对缺点来鼓励改变而设置。

不止这四份协议,我们日常有些交流也会用这种协议方式,但不是明确写成文书,只用口头协议方式。

把家长的要求、命令转化为相互承诺

新京报:觉得签协议有效吗?

吕远霞:有效的。协议有规定“见到长辈主动问好”,小明有时候没有跟邻居伯伯问好,想起来会说,哎呀没问好,这下要被妈妈扣钱了。他会主动跟我说,下次一定会记得问好。

我这也不是硬性执行的协议,有时会真扣钱,有时不扣,主要是想让他通过这种方式形成观念。

他现在有个存钱罐可以存零花钱,平常还有支出明细,我们隔段时间也会查问一下。上次我发烧了,他一个晚上给我量了五次体温,第二天起来还给我200块钱,说发烧了要买东西吃。他会懂得感恩。

新京报:觉得坚持签协议,对小明有什么影响?

吕远霞:其实协议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也不是所有事都用协议来约束,我是个新手妈妈,只是尝试通过这种方式,想让他纠正不好的习惯,也懂得得到会相应有付出,世界是有规则的。我是一名律师,日常工作中,发现当事人没有法律意识的情况很常见,我希望小明能懂得法律、权利的存在。

我的教育理念是,通过协议这种方式来促成更加有效平等的沟通,用科学方法建立亲子间的互信理解。将单向教育转成互动双向教育。把家长的要求、命令转化为相互承诺,让孩子自我管理提升,培养自信心、独立性和思考能力,又懂规则后果。

这种签协议的方式,可能在国外更为能让人理解,因为国外对小孩的法律教育更强。这种方式在我的家庭能产生效果,在别的家庭不一定适用,不一定能有这种效果,使用也需要基础和方法。

新京报:我看这两天网上报道对你这种“签协议”的教育方法也有些争议。

吕远霞:网上主要探讨关注的是这种教育理念是好是坏,觉得小孩会因此变得唯利是图,我觉得这是片面的看法,因为他们并不了解小明的成长过程。这种方式应该也会有坏影响,比方养成的孩子性格会什么都算得清清楚楚。也有评价认为这种方式能进行普法宣传。不可否认,凡事总有好有坏。但我觉得有什么父母就有什么小孩。具体教育结果不能一概而论。可能在中国现环境,这种教育方式会显得冷漠,但其实适合自己就可以,而且现在也确实产生了好的效果。

[责任编辑:李璐]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