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

暖“心”闻:只要孩子们健康 再辛苦也值得

来源:西安日报

2018-11-19 第期

李占魁(资料图片 受访者提供)

原标题:只要孩子们健康再辛苦也值得

——记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李占魁

西安之星风采

一张张孩子们的笑脸,一个个值得纪念的成长瞬间……李占魁的手机里,存放着许多他曾救治过的患儿的照片,说起这些孩子的故事,李占魁如数家珍,脸上露出慈爱的笑容。作为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主任,李占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35年,救治过的孩子数不胜数。“只要孩子们健康,茁壮成长,再辛苦都值得。”李占魁说。

■记者 王燕

挽救众多早产儿生命

有一个早产的女宝宝,是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人人皆知的小“明星”。她的妈妈因为宫颈口宽,怀孕十次都习惯性流产,第十一次怀孕后,在其他医院进行宫颈结扎手术后才顺利保住胎儿。然而,母胎孕育到28+3周时,还是因为胎膜破裂必须进行刨宫产术。于是,这个可爱的女宝宝就提早降临了。

“孩子出生时体重仅有1120克(2.24斤),且伴有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症和血管瘤。因此,一出生就被送到我们科室。”李占魁说。在接下来的63天里,李占魁精心为她医治,并且和医护人员无微不至地照顾小宝宝,大家亲切地把小宝宝称作小“十一郎”。孩子一天天变好,一天天长大,据科室近期随访记录显示,小“十一郎”已经一岁五个月大了,发育良好,近半年来都没有发生肺炎等严重呼吸道感染,血管瘤也渐渐消退,已经会走路、会叫爸妈了。

和小“十一郎”一样,“小牛哥”也是一个早产儿,胎龄24+6周时便出生,体重仅为730克(1.46斤)。“这个孩子的成长在医学上可以说是个奇迹。”李占魁说。从孩子出院到现在,一年多来,孩子的妈妈一直通过微信向医生“汇报”孩子的点滴变化,“孩子吃饭特别好”、“孩子会走路了”、“孩子身上起疹子了”……“是李占魁医生和新生儿科的每一位医护人员给了孩子生命。”这位母亲如是说。

新生儿靠啼哭表达对医技考验巨大

据《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2017》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中国的儿科医生数约为12.8万,而全国共有2.3亿0至14岁的儿童,每千名儿童仅拥有0.55位儿科医生。

“新生儿科更是儿科中的小儿科。”李占魁说,新生儿与普通成人最大的区别在于,成人拥有成熟的语言系统,对身体的感知是敏感并且能捕捉的,而新生儿从母体孕育脱离后,对待外界环境是陌生且害怕的,他们只能通过啼哭来传达自己的不舒服。这对医生的诊断和治疗都是一种考验,很多情况下,新生儿科医生都必须凭借自己积累的经验来进行判断。

“对于新生儿的看护与成人也是有很大区别的。”李占魁一边说一边掏出工作服中每天都随身携带的计算器,“别的科室开药都是几剂、几片、几瓶,但新生儿用药量都要精确到克数(几分之几片),每天都有固定的量,所以计算器就成了我们的随身必备之物。”

承载着无数家庭的希望前行

自医学院毕业后,李占魁从事儿科临床工作已有35年,他发自内心地热爱这项工作,无论是临床、科研还是教学工作,他都为陕西儿科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李占魁就在国内较早开始致力于新生儿脑损伤的研究,主持完成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病理机制与防治新途径临床和实验研究”项目,获得陕西省人民政府科学技术二等奖。

2011年,他主持完成的《蛋白聚糖和雄激素在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中的作用研究》在全国众多参与评选的科研项目中脱颖而出,获得“宋庆龄儿科医学成果奖”,该奖项被誉为我国儿科医学领域的“奥斯卡”奖,标志着陕西儿科医学发展的新水平。

同时,李占魁积极参与教学,主持两项教学改革项目,发表5篇教学改革研究论文,曾先后荣获卫生部优秀教师、陕西省教委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三秦学者”特聘教授等荣誉称号。2010年以来,他带领团队,使西北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科发展成为西北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的专业学科。

随着二胎时代的全面到来,新生儿科医生变得更加忙碌辛苦。“我们的肩膀上扛着无数家庭希望的重担,我们必须化希望为力量,坚定前行。”李占魁说。

暖新闻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sn@ifeng.com

栏目介绍

  • 《暖新闻》是凤凰资讯出品的温情社会新闻栏目,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