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

暖“心”闻:不负信任 医生巧手为6岁男童接上断指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2018-11-27 第期

原标题:医生巧手为6岁男童接上断指

本报记者 王国星

11月7日,郭女士向记者回忆起半年前揪心的一幕时,依然感到愧疚和自责。 

“5月的一天,我带着6岁的儿子鹏鹏(化名)到公司去。孩子好奇贪玩,一不小心将右手食指放入广告喷绘机的齿轮上,食指末节瞬间被齿轮绞掉。我们听到孩子的叫声,立即上前把孩子的手从机器里拽出来。当时鹏鹏的手上全都是血,我吓坏了。”随后,同事们和郭女士抱着孩子奔去医院。医生立即进行了断端缝合,而离断的食指末节已被严重挤压,失去了正常结构,无法再植。孩子的食指从此缺了一截。 

郭女士告诉记者,因为这根残指,孩子上学的时候不愿意用食指写字,总想把它藏起来。每次她看到孩子缺失的手指就止不住掉泪,担心以后孩子找工作、结婚、生活都会受到影响。她跟家人开始四处打听能够让这根残指重新“长”出来的办法。 

近几个月来,郭女士带着孩子四处求医。只要听到别人提起哪家医院能做这样的手术,她就带着孩子去咨询。跑了多家三甲医院后,她得到的回复基本上都是建议等孩子长大一些再做手术,或者用肋骨做一截“手指”接到残指上,后期再进行整形手术。 

“西安有名的医院我们都跑过了。我想把我的手指移植给他,但是医生说不匹配,我几乎快绝望了。有一天凌晨,我在网上搜索类似的病例,突然发现西安市红会医院手外科一病区的欧学海主任做过这样的手术,我一下子又找到了希望。”郭女士回忆起心中重燃希望的那一刻,依然显得很激动。 

“如今的医疗技术已经很先进了,手臂上能种耳朵,断成几截的手指能重新接好。我们对把孩子的断指接上的手术很有信心。”11月6日,欧学海主任给记者介绍了当时的情况。 

据他回忆,10月下旬,郭女士带着孩子来到医院。他查看孩子受伤的手指后将孩子的鞋脱下,仔细端详孩子的脚,看了又看、摸了又摸,然后给出了一个方案。欧学海对郭女士说:“孩子的脚趾和食指非常接近,如果移植到手指,外观也比较美观。但孩子只有6岁,血管管径纤细,有发生血管危象的风险。另外,手术后孩子要配合卧床一星期。” 

郭女士告诉记者:“听到这个方案,我一开始有一些疑惑和担心。把脚趾移植到手指,如果手术成功,孩子也会缺一小截脚趾。但经过反复权衡利弊,我决定接受这个手术方案。” 

10月20日,鹏鹏入院后,欧学海将鹏鹏的病情及手术方案向科主任魏登科进行汇报。鉴于患者年龄小、手术风险大,魏登科主任组织全科医护人员充分讨论后认为手术方案可行。 

10月22日上午,欧学海带领助手胡雷鸣主治医师及李晓旭医师,为鹏鹏行游离第2足趾再造手指手术。这台手术持续了6个小时。欧学海说:“之所以用了这么长时间,是因为把脚趾移植到手指,并不是大众想象中的先移位、再缝合那么简单。” 

术中,欧学海在放大20倍的显微镜下小心翼翼地将鹏鹏右手食指的神经、血管、肌腱进行解剖分离,把骨断端处理好后,精确测量左手食指的数据,根据数据截取脚趾,确保移植后的“手指”跟左手食指长短一致。 

欧学海解释道:“成人的手术可以肉眼解剖血管,而鹏鹏只有6岁,他的血管管径很细,所有的操作都要在显微镜下精细处理,缝合用的线比头发丝还要细,要将纤细的血管缝8针,骨头、血管、肌腱等各个细小的部位要一一对接缝合,这样才能最大程度保证再植手指的成功及以后功能的恢复。” 

11月6日,该病区护士长宋俊丽告诉记者:“术后的护理也相当重要,需要密切观察移植趾的血供情况。我们抽调专人对鹏鹏进行专护,确保术后出现血管危象时能够及时发现。” 

10月30日,记者在西安市红会医院的病房里见到了鹏鹏。记者看到从脚上“搬家”到手上的指头已经成功“安家”了。欧学海说,脚趾趾腹比手指圆润一些,3个月后,医生还会为这个新“食指”进行整形,切除部分脂肪和皮肤,使得这个“手指”的形态更加逼真。 

欧学海表示:“小孩子的手指再造比成人的效果好,因为孩子有更好的再塑、发育能力。当然,个体差异也是影响手术的一个不可控因素。把脚趾割掉再接在手指上,万一没接好,不但手指没了,脚趾也没了,两头空。我们面临的心理压力很大,但家属信任我们,我们就不能辜负这份信任。”

暖新闻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sn@ifeng.com

栏目介绍

  • 《暖新闻》是凤凰资讯出品的温情社会新闻栏目,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