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40年陕西博物馆数增12倍 可移动文物总数居全国第2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原标题:四十年我省博物馆总数增长十二倍 瑰丽陕西在博物馆里绽放——可移动文物收藏总数居全国第二本报记者 郭青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博物馆的新建和改扩建、运营管理

西安城市记忆博物馆。    资料照片

陕西古代文明陈列展览一角。    资料照片

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举办的吐鲁番与丝绸之路特展。 资料照片

长安大学公路交通博物馆。    资料照片

安康博物馆。    资料照片

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    资料照片

原标题:四十年我省博物馆总数增长十二倍 瑰丽陕西在博物馆里绽放——可移动文物收藏总数居全国第二

本报记者 郭青

改革开放40年来,我省各级政府不断加强博物馆的新建和改扩建、运营管理、文物保护、展示利用、社会服务等工作,充分发挥博物馆在构建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方面的重要作用。全省博物馆事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博物馆事业发展迅猛

近年来,在省委、省政府和国家文物局的领导和指导下,我省以建设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体系、弘扬中华文化为根本目的,以“建设彰显华夏文明历史文化基地”为契机,按照“科学规划、突出重点、统筹安排、协调发展”原则,指导各地科学合理开展博物馆建设,博物馆建设驶入快车道。自2013年以来,我省博物馆总数以年均7%的增长率稳步增长。截至2018年9月,全省博物馆总数达到302座,年均接待观众3900余万人次。 

目前我省博物馆总数是改革开放前的12倍,其中国家一级博物馆9座、国家二级博物馆13座、国家三级博物馆17座;文物系统博物馆163座、国有行业博物馆56座、非国有博物馆83座。按照第一次全国国有可移动文物普查结果,全省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52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量3,009,455套7,748,750件,总数居全国第二。 

从西安碑林博物馆北扩、秦始皇帝陵博物院提升改造、陕西历史博物馆改扩建、陕西考古博物馆新建等省级文化项目的实施到重点市级博物馆建设,从突出汉水人文生态的安康博物馆到突出黄河人文特色的渭南市博物馆,从展示红色文化的凤县革命纪念馆到讲述北京知青插队延安故事的知青博物馆,从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等特色行业博物馆到数十座非国有博物馆建成开放,从展示当地历史人文特色的县级博物馆到留住乡愁记忆的社区博物馆,大批收藏保护展示我省优秀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的博物馆、纪念馆建成开放,我省基本形成以国有博物馆为主体、非国有博物馆为补充的省、市、县、乡镇、村五级博物馆体系。 

在博物馆数量不断增加的同时,我省始终坚持社会效益和质量优先原则,在博物馆陈列展览、环境整治、设施提升等提档升级方面下功夫,打造出大批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影响深远的博物馆、纪念馆。1950年开放的延安革命纪念馆是我国第一座革命类纪念馆,1958年建成的西安半坡博物馆是我国第一个新石器时代的遗址博物馆,1979年建成的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多次被观众评为全球最受欢迎的博物馆之一,1991年建成的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誉为我国第一座现代化博物馆,2006年开馆的汉阳陵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是我国第一座地下博物馆,西安大唐西市博物馆是我国一级博物馆中唯一一座非国有博物馆。 

遗址类博物馆发展壮大

中国古代文明发展鼎盛时期的周秦汉唐都城遗址和帝王陵寝分布在陕西,这些文化遗产是当时科技、文化发展最高水平和中华文明辉煌成就的典型代表。我省积极将重大考古成果通过新建博物馆向公众开放。据2017年统计,全省遗址类博物馆共有87座,占博物馆总数的29%。 

1958年,中国第一座遗址类博物馆——西安半坡博物馆的建成开放,拉开了陕西遗址博物馆发展的序幕。1979年,茂陵博物馆、昭陵博物馆、乾陵博物馆、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建成开放,前三者是由文管所改为博物馆,走出由文管所发展为博物馆的新模式。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开放至今,每年当之无愧地成为全省博物馆接待观众人次之最、接待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次数之最、出国展览次数之最。 

其后,在遗址考古调查和考古发掘的基础上,我省依托重要古遗址和考古发现成果建立了法门寺博物馆、周原博物馆、汉景帝阳陵博物院、秦公一号大墓博物馆、梁带村芮国遗址博物馆等一批文化内涵丰富、历史价值突出、陈列主题鲜明的专题博物馆。 

纪念类博物馆类型丰富

陕西在中国革命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全省共有革命旧址2051处,涵盖党中央及地方党政军机构旧址、重要会议旧址、领导人旧居、边区政府机构旧址、战场遗址、烈士陵园等类别。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全省先后建成旬阳县红军纪念馆、川陕革命根据地纪念馆、宝天铁路英烈纪念馆、西安事变纪念馆、渭华起义纪念馆等革命纪念馆以及三原县于右任纪念馆等。进入21世纪,延安革命纪念馆等部分馆舍进行新建或扩建,新开放陕甘边照金革命根据地纪念馆、马栏革命纪念馆、蓝田县汪锋故居纪念馆等。 

近年来,我省发挥革命旧址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作用,建成了一批以凤县革命纪念馆、中共中央西北局纪念馆等为代表的弘扬延安精神的纪念馆,在丰富陕西博物馆体系的同时,逐步实现了革命旧址保护展示利用与红色旅游相融合、与经济社会发展相呼应、与群众美好生活相契合。 

高校、社区和非国有博物馆

发展迅速

进入21世纪,我省高校博物馆迅速发展。2002年西安科技大学地质博物馆正式开放,2004年西安交通大学博物馆正式开放,2004年隶属于陕西中医学院的博物馆更名为陕西医史博物馆,2006年陕西师范大学博物馆开放,2006年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土壤博物馆、动物博物馆、植物博物馆、农业历史博物馆建成开放,2007年西安工程大学纺织服装博物馆开放。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5年建成建筑博物馆,2009年建成材料与矿物标本陈列室、校史馆;2007年,第四军医大学筹建我国第一座口腔医学博物馆;2013年,西北大学博物馆建成开放,包括地球馆、生物馆、校史馆等;2017年,陕西师范大学教育博物馆建成开放,西安音乐学院艺术博物馆建成开放;2018年,陕西科技大学中国轻工业博物馆建成开放。高校博物馆以其丰富的藏品资源、优质的专业队伍、强大的学术支撑,成为博物馆发展的重要力量。 

我省首批民办博物馆建成于20世纪末。目前,全省注册登记的民办博物馆共83家,占陕西省博物馆总数的27%。诸多博物馆在建馆规模、管理模式、保护管理理念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填补了博物馆门类上的空白。 

2009年,西安市提出建设“博物馆城”目标,并出台《促进非国有和行业博物馆发展实施办法》和《促进民办博物馆发展的实施办法(暂行)》,非国有博物馆得以迅速发展,在政策支持、资金扶持方面为陕西博物馆发展树立了标杆和典范。 

我省积极贯彻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创新性开展“陕西历史文化使者评选”活动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建设、省级文化遗址公园建设、社区博物馆建设的“一个引领三个平台”建设工作,进一步解决文化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 

2017年,省文物局印发《陕西省文物局关于社区博物馆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全省范围内开展社区博物馆设立申报工作,组织专家对92家申报设立社区博物馆的材料进行审核,从中遴选出27家社区博物馆进行指导和资金支持,并于2017年11月举办陕西省社区博物馆建设培训班,对条件成熟的12家社区博物馆授牌。2018年5月,省文物局对15家社区博物馆授牌。 

社区博物馆建设是为了解决在新型城镇化建设、新农村建设和移民搬迁等工作中产生的文化割裂,解决文化发展不平衡和发展不充分的问题,打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最后一公里”,让社区博物馆成为寻乡愁、寻记忆、寻根脉的精神家园。 

博物馆作用发挥明显

作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我省文物系统树立“保护文物、传承文明、发展文化”的理念,积极推动博物馆各项工作稳步发展。 

陈列展览精彩纷呈。全省各博物馆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深入挖掘文物所蕴含的思想道德观念和历史人文精神,举办系列社会关注、群众欢迎的陈列展览,年均展览量达800个。自2003年国家文物局开展“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精品”评选以来,全省已有14个陈列展览获全国精品奖,陕西历史博物馆已有5项陈列展览获此殊荣。同时,我省结合自身特色文物资源举办系列展览,配合“一带一路”高峰论坛在国家大剧院推出“陕西古代乐舞文物特展”,结合抗战胜利70周年、建军90周年、建党95周年、改革开放40周年等重大纪念活动举办以“延安精神”“照金精神”“不忘初心,砥砺奋进”等为主题的各类展览,进一步彰显我省文博单位在服务国家大局中的自觉和担当。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宜君旱作梯田生态博物馆典型经验相继在《人民日报》《中国日报》等媒体上作专题报道,“宜君精准脱贫模式”荣获2017年“全国民生示范工程”。 

公众教育有声有色。早在1998年,我省就创建“讲解员培训基地”,是目前全国博物馆协会唯一的讲解员培训机构。我省文物部门联合教育部门在全国率先将博物馆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编写全国首套面向中小学生的地域性历史文化遗产丛书——《陕西历史文化遗产》(22册),作为乡土教材向陕西省8122所中小学10.2万个班级赠送丛书28.4万册。省文物局与相关部门联合成立全国首家“博物馆教育联盟”和陕西青年志愿者联合会,积极发挥行业组织作用,指导各博物馆与大中小学校开展结对子活动,开发“陕西省博物馆教育活动项目库”,开展“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 

强化文物科技保护支撑作用。我省文物系统秉承“考古发掘是基础,科技保护是核心,陈列展示是手段,服务社会是目的”的理念,与教育、科技等部门密切合作,与国外文博机构和科研院所充分交流互动,将“科技保护”摆在文物保护工作的核心地位予以推动,设立“三秦学者”岗位、博士后工作站、博士后创新基地等科研工作平台,与德国、意大利、美国、日本、英国、法国等近20个国家开展合作,先后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二等奖1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区文化遗产保护荣誉奖”2项、国家文物行业大奖10项、国家建筑类大奖6项,为博物馆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提供了科技支撑。 

“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走进华盛顿

本报讯(记者 郭青 通讯员 韩东红)当地时间11月19日上午,秦始皇帝陵博物院社会教育部副主任任浩东带领金凯、韩东红两名外语讲解员来到美国,走进华盛顿国际学校,开展了丰富有趣的“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学校6至10年级学习中文的50多名学生参加了此次活动。 

《秦始皇和他的地下王国》微讲座由金凯主讲,内容涉及秦始皇的生平、历史功绩及秦兵马俑。此次讲座尝试改变以往满堂灌的形式,采用哈佛零点计划思维模式引导同学们从线条、纹式、形状、空间和运动等艺术欣赏要素认识历史人物、赏析艺术作品,使得同学们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程当中。 

知识竞赛由韩东红组织开展,第一部分必答题均与微讲座知识点相关,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第二部分选答题涉及中国传统文化的相关内容,如美食、节日、丝绸之路及文字认读等,内容组织从秦始皇到秦陵再到兵马俑,最后落到传统文化上,形式丰富,知识点连贯。秦服饰体验迎合了美国学生活泼好动的特点,先在两分钟倒计时内比赛穿秦服饰,紧接着让同学纠错,指出三套服饰的异同,之后老师进行归纳总结。答疑解惑只有10年级的同学参与,每个同学都积极提问。同学们的许多问题都很有趣,比如“秦始皇是好人吗?”“秦始皇做的最有趣的事是什么?” 

活动之后,任浩东和卡罗尔·珍尼丝等老师就当天的课程、远程教育及中美博物馆教育和学校教育等进行深入交流和探讨。老师们畅所欲言,认真分析了每个细节并给出中肯的建议,同时希望这个项目能够长期开展。

[责任编辑:冉旭阳]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