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推动高质量发展 陕西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迈进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原标题:本期关注·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引领 超前研发 营销海外 陕西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迈进本报记者 沈谦如今,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西安比亚迪的系列新能源汽车、陕汽集团的纯电动物流车、宝

图为陕汽德龙驾驶室总成装焊线生产线。 本报资料照片 袁景智摄

2018年12月6日,工人在比亚迪3系装配生产线上作业。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2018年12月10日,工人在陕西法士特伊顿(西安)动力传动系统有限责任公司离合器生产线上作业。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始终坚持以创新促发展,实现了企业高质量、高效率、可持续的绿色智能化发展。 本报记者 袁景智摄

原标题:本期关注·推动陕西高质量发展 智能化引领 超前研发 营销海外 陕西汽车产业向智能化迈进

本报记者 沈谦

如今,在西安的大街小巷,西安比亚迪的系列新能源汽车、陕汽集团的纯电动物流车、宝鸡吉利的博越SUV等陕西制造的汽车明显增多。这标志着陕西汽车产业在制造、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创新步伐不断加快。

据统计,2018年前11月,我省汽车工业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398.8亿元,同比增长11%。其中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11.18万辆,同比增长58.8%。全省汽车产业呈现良好发展势头。

“人机合一” 智能化引领汽车制造

陕西法士特汽车传动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壳三车间机器人操作工杨海亮,在法士特集团已经工作8年了,自2016年企业在生产中开始使用机器人,如今杨海亮与机器人已是“人机合一”。 

2018年12月18日,杨海亮告诉记者,他现在从事的工作是为汽车变速箱金属外壳去除毛刺。变速箱金属外壳的毛坯布满了尖利的金属毛刺,必须仔细将这些毛刺打磨清除掉,最终涂漆安装,使产品的质量和外观达到要求。 

以前,为汽车变速箱金属外壳去除毛刺这道工序全依赖人工操作。但变速箱金属外壳很重,1个约有30公斤重,工人来回搬运、翻转,十分消耗体力,时间长了身体吃不消。而且,在打磨的过程中,工人的胳膊要伸入变速箱金属外壳内清除毛刺,常常被锋利的金属毛刺划伤手臂。2016年,企业对这条生产线进行了智能化改造,引进了工业机器人——壳体毛刺器。开动机器人后,按照设定的程序,机器人的机械手臂灵活转动,毫不费力地抓起变速箱金属外壳,借助高速运转的刮刀,不到2分钟就能将金属外壳的内外毛刺全部清除。而人工打磨一个变速箱金属外壳通常需要5至10分钟。以前,壳三车间一天只能打磨200个变速箱金属外壳,现在,一天可以打磨650个。 

杨海亮表示,打造智能化生产线,不是只引进机器人就完事了,而是要结合企业生产实际,让工业机器人更高效、更智能地工作。同时,工业机器人不光满足单机工作,还要实现机器人与机器人之间的复杂工序协作。这就需要每一个操作智能设备的工人不断去学习,适应产业发展需求,把智能生产线的优势最大程度地发挥出来。 

记者获悉,工业机器人和智能化生产线是未来工业生产的大趋势,为了跟上这一趋势,法士特集团从2013年开始大规模进行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引进了100多台机器人,自主建成近20条智能化生产线,将工业自动控制、通信、智能机器人、定扭拧紧、信息控制、测试等多项技术结合应用,多工位实现自动化。通过智能化改造,工人劳动强度降低了90%以上,产品加工效率提升了10%以上,有效推动了企业由技改型向研发型转变。 

与法士特集团相距不远的西安比亚迪汽车有限公司,近年来的智能生产线也快速发展。随着该公司乘用车产业的扩张,产能的提升,公司乘用车生产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智能化水平快速提升,特别是焊接和涂装生产线上98%的工序都使用上了工业机器人。 

在汽车产业领域,我省各企业都在积极推行智能化生产线改造,陕西汽车制造业将迎来全新时代。 

超前研发 赢得市场主动权

陈国栋是陕西汽车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技术中心智能汽车研究所的副所长,2018年,他带领团队致力研发,使陕汽拥有了自主开发的无人驾驶观光车。记者乘坐陕汽集团的园区无人驾驶观光车,真切地感受到无人驾驶的神奇:车上只需安排一位安全员,负责异常情况下接管无人驾驶观光车的控制权,其余的事诸如汽车的启动、加速、减速、拐弯、避让障碍、刹车等,全部由无人驾驶观光车的控制软件完成,准确无误。 

2018年12月19日,陈国栋告诉记者,他是2014年来到陕汽集团,之前他一直从事通信软件开发。来到陕汽后,他转型为汽车类软件研发工程师。2018年年初,陕汽集团技术中心决定研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汽车,陈国栋被任命为陕汽集团技术中心智能汽车研究所副所长,牵头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智能汽车研究所有50多人,平均年龄26岁。通过这个年轻团队坚持不懈的探索创新,2018年下半年,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无人驾驶观光车研制成功,该车目前只是在企业园区内部测试,条件具备时将上路测试。 

陈国栋认为,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未来必定是智能汽车的天下。陕汽集团自主研发无人驾驶汽车,旨在捕捉市场先机,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的主动权。 

记者获悉,陕汽集团技术中心成立于2011年,旨在针对商用车进行技术研发,帮助企业开拓市场。该技术中心下属的新能源汽车研究所研制的纯电动物流车,成功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市场领域。新能源汽车研究所副所长袁凯告诉记者,2015年,针对当时物流产业迅猛崛起的状况,陕汽集团决策层精准地判断出其中蕴藏的巨大商机,同时结合国家的环保政策,于当年年底果断决定研制纯电动物流车。2016年,该研究所研制的纯电动物流车E9轻卡成功上市。2017年,E9轻卡销量为1000辆,2018年销量约为2000辆,目前该车正在向全国推广,预计未来几年的年销量很快可达到上万辆。眼下,该研究所刚研发出E6中重卡纯电动物流车,即将投放市场。 

近3年来,陕汽构建起了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研发体系,产品结构布局日趋均衡合理,并在新能源、智能网联等领域始终保持行业领先。企业生产的燃料电池整车产品和国内第一辆L3级智能化重卡目前已完成阶段性测试。市场热销的X3000牵引车、成功开发的X6000高端车型成为引领重卡客户需求的主导产品。 

创新是企业赢得市场的法宝,这已成为企业的共识。法士特集团将科技成果转化为拳头产品。企业自主研发生产的液力自动变速器、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S变速器、客车变速器、轻卡变速器和液力缓速器、离合器、减速机八大系列新产品全面满足商用车升级换代需求,赢得市场青睐。 

海外营销 构建国际化产业体系

2016年,陕汽外籍员工哈里德荣获“西安市优秀外国专家奖”;2017年5月,哈里德在西安曲江购了房安了家。 

哈里德告诉记者,1995年他来到西安公路交通大学(现长安大学),在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学习,本科毕业后又读完了研究生,并在2007年拿到了博士学位。2008年,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进入陕汽工作。 

如今,哈里德已是陕汽海外营销工作的“元老”,除了精通阿拉伯语、英语外,他还说着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参与过陕汽中东地区几乎所有的商务谈判工作。 

哈里德告诉记者:“在我刚刚作为陕汽销售代表为中东客户推荐产品时,他们对中国产品有些抵触,认为产品质量不好,服务得不到保障。在我再三说服下,客户决定采购几辆汽车试试,后来事实证明,陕汽的产品是高效可靠的,服务是贴心及时的。” 

如今哈里德已经在陕汽工作了10年,他把自己美好的青春献给了陕汽重卡海外销售事业,他说:“陕汽,早已经是我的家了。下一个10年,我依旧扎根陕汽。” 

在陕汽,还有许多像哈里德一样敬业的海外营销工作人员。 

通过开拓海外市场,陕汽产品现已出口到欧洲、非洲、亚洲的90多个国家和地区,出口量连续多年名列行业前茅。同时陕汽集团大力推动全球布局和产业体系国际化,在肯尼亚、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马来西亚等国家实现了陕汽重卡本地化生产。 

法士特也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其产品出口美洲、大洋洲、欧洲的多个国家和地区。 

产业体系国际化现已成为我省汽车产业发展趋势,助推我省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壮大。

[责任编辑:冉旭阳]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