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陕西文物保护科技不断引进尖端技术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陕西文物保护科技不断引进尖端技术

日前,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召开“太赫兹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研究”研讨会,邀请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太赫兹技术专家周逊博士作文物科技尖端技术专题讲座,并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陕西历史博物馆、西安碑林博物馆、西北工业大学等相关文博单位、高校专业人员对文物保护理念、理论、课题、研发、实践、应用等方面引进科技尖端技术进行全方位研讨。

周逊首先对目前在全国乃至全球文物保护领域的科技尖端技术太赫兹的特点、优势和运用进行讲授,重点分析该技术在我国文物保护实践中的材料成分、文物隐藏层和内部结构成像、文物内部缺陷和裂纹检测、文物含水量实时监测等领域的应用实例和潜力。周逊介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激光聚变研究中心太赫兹技术在我国现代科技领域具有引领作用,从技术理念、科研水平、成果应用、开发前景等方面在我国乃至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已在国防、军工、医疗、制造、航空等高技术领域得到广泛的推广应用。

与会专家在听了讲座和情况介绍后进行座谈交流,普遍认为太赫兹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深远意义,与X射线、拉曼光谱、超声波、微波、红外等技术相配合可以取长补短。专家特别强调,文物属于珍贵不可再生资源,文物的收藏、保护、修复工作应该不断创新理念、更新方式、引进技术,确保文物在保护修复过程中不改变原样、不损伤机体、不破坏品相,应积极引进尖端科技全面提升文物保护的无损害检测技术水平。经过大家充分讨论,已经就纸质、纺织品、古建油饰彩画等材质文物的共同研究、保护方面达成初步合作计划。

早在2013年~2016年,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就率先承担了国家文物局科研课题“太赫兹成像技术对壁画结构探查应用研究”。该课题构建太赫兹时域光谱检测系统,对壁画样本不同层次的材料进行光谱检测,观察到不同材料其各自的太赫兹光谱特征,构建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和连续太赫兹波的共焦成像系统。该研究成果经过国家文物局的结项评估和验收,为太赫兹技术在我国文物保护领域的实践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该院此次召开“太赫兹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应用研究”研讨会,意在继续深化对太赫兹技术的升级研究,与全国科研领军团队广泛开展课题合作和技术攻关,为陕西乃至全国文物科技保护工作在技术层面寻找新的更大突破。

陕西是文物资源大省,馆藏文物多达774万余件组,总数位居全国第二,以珍贵稀有的青铜、陶瓷器、金银器、壁画等为主,众多珍贵文物的鉴定、保存、修复都需要科学检查和认定。这是一项覆盖考古、历史、物理、化学、材料等多学科交叉应用领域的工作,利用无损害检测科学手段一直是文物保护工作者探索和发展的方向。目前在文物无损检测方面,通常采用X射线、拉曼光谱、超声波、微波、红外技术对文物进行真伪鉴定、内部结构分析、材料成分分析和表面分析等。紫外、拉曼、红外光谱方法能够分析表面物质成分,但穿透性较差;X射线和微波能够穿透表面,但X射线纵向分辨率差,且光子能量高,具有电离特性;微波横向分辨率较低,均只能满足部分要求。

太赫兹波是指频率在0.1~10THz、波长在3~0.03mm之间的电磁波,与X射线、超声波、微波、红外相比因其在电磁波谱中所处的特殊位置,在文物保护领域无损害检测方面具有多种优势。对很多介电材料和非极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穿透性;很多大分子转振动能力处于太赫兹波段,其太赫兹光谱包含着丰富的分子结构信息,也被称为“太赫兹指纹谱”;相对于X射线上千电子伏的光子能量,太赫兹辐射光子能量只有毫电子伏数量级,不会引起有害电离反应和破坏被检测物质。太赫兹技术应用在文物保存和分析领域后,证实太赫兹成像作为分析树木年代的有效技术途径,太赫兹光谱、太赫兹成像技术逐渐在文物材料分析、无损害检测方面均得到广泛应用。

(稿件来源: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

[责任编辑:张安琪]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