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西北工业大学黑科技:3D打印 竟能如此刻“骨”铭心!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大家都知道,西工大的金属3D打印技术处于领先地位。,,但你一定想不到,竟有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这个领域——3D打印活性仿生骨。

大家都知道,西工大的金属3D打印技术处于领先地位。

但你一定想不到,竟有一位老师,带领学生团队,将3D打印技术运用于这个领域——3D打印活性仿生骨。

3D打印动物仿生骨

也许你会有疑问,在科技高速发展的今天,很复杂的金属都能3D打印,打印骨头有这么困难么?

其实,3D打印技术要实现真正在各个领域应用,仍需要不断完善,尤其是生物医疗领域,还存在许多技术难题亟需突破。而打印仿生骨,最大的难点就在于“活性”,如何做到与原生骨高度相似,如何能与生物体“完美兼容”,甚至替代原生骨的功能?这为这项技术提出了巨大的难点,也是科学家竭力探索的关键。

而我校这位老师在目前的动物试验中,所制作的3D打印活性仿生骨可以做到与自然骨的成份、结构、力学性能达到高度一致,甚至可以“以假乱真”!动物活体试验显示,该技术制造的仿生骨可在生物体内“发育”,甚至使自体细胞在人造骨中生长,最终将人造骨与自然骨很好地生长在一起,较好融入动物体内环境。这项技术的主要参数指标目前已经处于先进水平!

令人振奋的是,这项技术正在被不断深化,其打印的范围,不仅限于仿生骨,还能打印其它组织……(谜底将在文末揭晓)

这位研制出3D打印仿生骨的老师,就是西北工业大学机电学院的汪焰恩教授。十几年来,从理论、技术,再到应用,他凭着自己的坚持和坚韧,探索了一条生物医疗3D打印的新路径。

生物3D打印实验室

生物3D打印实验室

技术前景:未来,3D打印人造骨也许将为骨缺损治疗带来新希望

骨缺损是骨科临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我国每分钟就有7人因交通事故导致严重伤残,每年约有1000多万骨缺损患者。骨缺损修复重建一直是国际临床难题。

传统金属、高分子材料存在仿生结构不可控、力学性能不匹配、生物相容性差、无发育功能、运动错位、磨损等术后并发症。尤其是没有生物学活性的假体,无法在人体内发育,不能与自然骨良好地融合,需要二次手术修复。

为了克服这项难题,科学家进行了不懈努力。随着3D打印技术的出现,以生物陶瓷为材料的3D打印骨,成为公认最为理想的骨填充材料。

生物医疗3D打印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由美国科学家首先提出,起初是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人工组织工程支架。因3D打印具备个性化定制的显著优势,引发了生物医疗界的追捧。经过20余年的发展,该技术已初步在临床应用。

近年来,国外研究机构研发了3D打印生物陶瓷骨植入医疗器械。然而,该技术因采用酸性粘结剂和功能梯度,仍未实现陶瓷骨的完全降解,在植入后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疼痛等副作用。

在国内,目前此项研究(包括本文中的西工大3D打印仿生骨技术在内)基本仍停留在动物实验阶段,因此,3D打印陶瓷骨离临床应用,还有一段距离。

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治愈母亲腿伤

2004年,还是西工大一名博士研究生的汪焰恩,就为自己立下了“研制人造骨3D打印技术及装备”的flag。

对于这一想法的源起,汪焰恩坦言:“我母亲的腿有残疾,当时我只是单纯希望能通过自己的努力治愈妈妈。”每当看着行动不变的母亲,他总是特别心疼。

“刚开始的想法很简单,以为只要把程序编出来,把控制系统做好,就能打印出人造骨。”汪焰恩沉默了一下,接着说:“如果那时的我知道这件事这么困难,需要做十几年,估计早就放弃了吧。”

然而,尽管在十几年间经历了重重困难,他还是在仿生骨3D打印这个方向上坚持了下来。

从基础理论的探索,到粘合剂的选择和打印材料的配比,再到仿生骨生物活性的研究;从打印机的结构设计,到硬件开发和控制系统;从动物实验,到检测设备的研发。汪焰恩用15年的时间,从一个生物3D打印的门外汉到今天的专家,走出了一条从理论研究到应用探索的新路径。

让人造骨“活”起来

汪焰恩团队研制的3D打印仿生骨,最核心的技术就在于“仿生”。

仿生骨与天然骨的结构对比图

由于传统陶瓷骨与自然骨的各项性能仍有较大差异,不能实现在动物体内的良好发育。

为解决这一问题,汪焰恩首先从打印材料入手。羟基磷灰石是目前世界通用的仿人骨材料,然而,如何将粉末状的羟基磷灰石粘合起来,一直是个难题。国外就是因为采用了酸性粘结剂,而给被植入者带来术后痛苦。

汪焰恩说:“也许在搞化学的人看来,找到一种能够粘结羟基磷灰石的材料非常简单,但是,当这个问题一旦限定在3D打印和在人体上应用时,就变得异常复杂了。”

首先,粘结剂大多是粘稠和表面张力大的有机化合物,如何让其通过直径只有20μm(微米)近似于头发丝那么细的打印机喷嘴,成为最大的难题。同时,这种粘结剂还要能被动物乃至人体环境所接受。

为了找到这种合适的粘结剂,汪焰恩共试验了上百种不同的方案,用坏的喷嘴装满了好几个大箱子。终于,他找到了一种酸碱度类似于生物体环境,且性质良好不会堵塞喷嘴的粘合剂。

经过多年探索,汪焰恩和他的学生已经能将羟基磷灰石、粘合剂、细胞液、蛋白液(生长因子)等按照不同个体的骨骼性质,对打印材料进行科学配比,从而打印最适合被植入个体的人造仿生骨。

解决了“用什么打”后,最重要的问题就是“怎么打”。

自然骨不仅外观形态非常不规则,而且其内部结构也比较复杂,不同部位的密度不一。想要让人造骨在结构上模仿自然骨,是极具挑战的。

汪焰恩发明了活性生物陶瓷仿生骨3D打印技术,解决了“怎么打”的问题。

首先,利用激光对被打印对象进行片层扫描,还原对象的宏观和微观结构。

在配比材料、铺粉打印环节。传统3D打印的材料单一、密度一致、粉体单一、铺粉均匀,难以满足仿生骨的打印需求。汪焰恩不仅研制了一套打印控制系统,还攻克了打印的关键机械技术,实现了仿生打印的结构复杂、密度不均、复合粉体和非均一铺粉。

这套设备独创的常温压电超微雾化喷洒技术,突破了细胞液、蛋白液喷洒速度、喷洒量难以精细控制的技术瓶颈,处于国际先进水平。

同时,团队还建立了仿生骨与自然骨渗透率检测设备,实现了仿生骨发育能力简便、快速、客观的评估。

硬骨3D打印机

生物软体3D打印机

动物试验表明,仿生骨在植入动物受体体内后,能够很好地发育,也就是通过受体的新陈代谢,使自体细胞在人造骨中生长,并最终完全长成自体骨。

人造骨植入兔子体内6个月后,发育成密质骨

在西北工业大学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军医大学(后建简称空军军医大学)的联合动物试验中,尚未发现排异反应的案例。

“从目前的试验来看,我们还不能明确指出仿生骨在受体体内会产生哪些副作用。这可能需要长时间的跟踪研究,才能有所发现。”汪焰恩的话语中充满了科学的严谨。

经过检测,该3D打印活性仿生骨与天然骨成份、结构、力学等性能达到高度一致。与其他类似3D打印技术相比,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汪焰恩教授透露,团队已经掌握了仿生骨、软骨和皮肤的3D打印技术。“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探索真皮层中汗腺、毛囊、皮脂腺等结构的稳定打印技术,做到与自然皮肤非常接近。”团队老师魏庆华说。

目前,在3D打印兔子皮肤的植入试验中,仿生皮肤比自体皮肤愈合时间短25%。

当然,从动物实验到临床应用,3D打印仿生骨和皮肤还有很长很长的路要走。现在,汪焰恩教授正在与空军军医大学进行合作,双方共同探索3D打印活性仿生骨等的应用。

未来,也许这项技术能够更好地治愈骨缺损、皮肤损伤等患者,为他们的生活注入新的希望。

稿件来源:西北工业大学

[责任编辑:李欢欢]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