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交通大学举办第二届新时代重大问题跨学科合作与交融高端论坛
2019年05月17日 11:31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5月17日上午,由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第二届科技•人文•社会 新时代重大问题跨学科合作与交融高端论坛在南洋学术交流中心举行。
论坛现场图
5月17日上午,由西安交通大学社会科学处主办的第二届科技•人文•社会新时代重大问题跨学科合作与交融高端论坛在南洋学术交流中心举行。论坛邀请到中国科学院院士、南京大学王颖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西安交大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研究所郑南宁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管学院青年“长江学者”吴俊杰教授分别以“关注中国海”、“ 直觉性AI与无人驾驶”和“行为计算:在学科交叉中翩翩起舞”为主题进行主旨报告,并和与会师生展开热烈的互动交流,给现场150余名来自理工文医不同学科领域的师生带来一场学科交叉思想盛宴。论坛由西安交通大学席光副校长主持。
校党委书记张迈曾到会并致辞。他指出社会的发展需要交叉融合的学科跟进服务。学科间的交叉融合,打破各自界限,促进相互贯通,一定会形成适应科技、社会、文化需要的新学科,一定能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他希望通过跨学科合作与交融高端论坛,能启发更多的学者们用更多的自觉,更大的力量帮助学科发展注入新的视野、新的活力,不断创新学科发展新境界。
王颖院士持续60年研究中国海,6次调查大西洋,她在报告中指出中国海是由岛屿环围的边缘海,具有海岸海洋—Coastal Ocean的特性与海陆双向影响的持续效应。王院士以历史资料和图件为依据,明证南海诸岛外围的断续线段是我国在南海的海疆国界线,并提出以断续线标注海域疆界是符合海洋科学原理和国际上标注海域界线的方法。王院士在报告中强调认识自然、遵照自然规律、调整人与自然关系使可持续发展十分重要。
郑南宁院士结合其研究团队的研究工作,讨论如何从认知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交叉融合,来应对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面临的挑战。郑院士谈到由于人工智能模糊了物理现实、数据和个人的界限,衍生出复杂的伦理、法律和安全问题,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发展和广泛应用,如何应对人工智能所带来的深刻的社会问题已成为全球性的问题,人类社会需要审慎管理人工智能来应对这一转变,郑院士认为在这一方面,人文社会学科领域和哲学学科将大有作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青年长江学者吴俊杰提出近年来随着大数据在各应用领域的涌现,研究人员得以从时空序列、通联网络、用户生成内容等异质数据中提取实体多维行为信息,并通过智能建模以描述、理解并预测个体及群体行为,这就为行为计算打开了大门。行为计算是典型的多学科交叉领域,其基础理论涉及心理学、认知学、经济学、社会学,研究范式则包括机器学习、计量分析、复杂网络分析等,其关键科学问题是异质数据融合建模与可解释预测,在精准营销、金融监管、电信反诈等重要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报告中吴教授介绍了行为计算的前沿进展,并对预测和因果两类研究范式的冲突与融合问题做深入探讨,为理工科研究与人文社科研究的交叉融合提供有益参考。
主旨报告之后,现场师生围绕跨学科项目研究、社会科学领域的创新探讨、探索社会问题的规律是否有方法和技巧可循、如何定义人工智能的充要条件等方面与三位主旨报告嘉宾展开热烈的互动交流。
席光副校长指出,发展交叉学科,是落实《“思想交大”建设纲要》学术繁荣工程的具体举措,是学校文科发展的必争战略和潜力所在。专家们通过自己对跨学科的研究与思考,为探索科技前沿的人文研究提供了思路,为解决复杂性现实问题指明了方向,有益于开阔研究视野,扩大知识领域,推动学校各学科繁荣发展。
科技·人文·社会新时代重大问题跨学科合作与交融高端论坛是在学校每两周举办一次的“青年教师跨学科论坛”基础上创办的高层次跨学科研讨与对话,旨在探讨关于国家发展、社会进步等重大问题的跨学科合作交融,发现和抢占新的学科增长点和制高点。与会师生表示,与三位专家的交流碰撞收获良多。希望学校以创新港建设为契机,不断完善跨学科研究促进和评价机制,通过科学合理的体制机制激励和保护教师参与文理交叉工作,建设校级文理交叉科学研究平台,以重大现实问题为导向,开展跨学科研究,产出一批切实解决现实问题的高端跨学科研究成果,更好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
[责任编辑:李欢欢]
- 0好文
- 0钦佩
- 0喜欢
- 0泪奔
- 0可爱
- 0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图片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