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中建西北院成立67周年:铸就新时代建筑新辉煌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2018中国经济年度贡献企业、改革开放40周年企业文化建设标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企业、西安经开区突出贡献企业,研究成果荣获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第二个“中国品牌日”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成为2018年建筑建材领域24家上榜单位中唯一的建筑设计单位……

2018中国经济年度贡献企业、改革开放40周年企业文化建设标杆、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创新企业、西安经开区突出贡献企业,研究成果荣获2018年度陕西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二等奖,第二个“中国品牌日”2018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成为2018年建筑建材领域24家上榜单位中唯一的建筑设计单位……

2018年,企业奖、科研设计奖、集体奖和个人等各类奖项屡创佳绩,全院各项经营指标均创历史新高,在全面贯彻落实国家“五大”发展理念、全力推进深化改革征程中,实现了持续稳健发展。

2018中国经济高峰论坛暨第十六届中国经济人物年会

2019年6月1日,正值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建西北院”或“西北院”)建院67周年的日子,喜报再传:承接了国家级特大型综合类博物馆——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项目,西安火车站改扩建等重大工程设计工作顺利推进,相继中标十余项重大工程;企业深化改革迈出了历史性的关键步伐;各类成果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奖9项大奖、中国建筑勘察设计奖15项,其它科技创新奖10余项,各类创评成绩突出。其中,延安大剧院荣获中国建筑学会建筑设计综合奖金奖、获中国建筑勘察设计大奖唯一金奖。

品牌价值彰显,美誉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第三个“中国品牌日”2019中国品牌价值评价信息发布会上,成为建筑建材领域23家上榜单位中唯一建筑设计单位……

每一年度,每一份成绩的后面,都书写着许许多多感人的故事,都能感受到西北院人秉持初心,不断创新,持续拼搏的文化力量。这是全体西北院人奋进前行中的集体荣誉,也是每一个追梦者智慧结晶的年度标注。

汇聚群英,共铸新篇

中建西北院成立于1952年6月1日,是建国初期国家组建的六大区设计院之一,是西北地区资质最全、规模最大、实力最强的甲级建筑设计单位。现在隶属于世界500强位列第23位的中国建筑集团公司,主要业务覆盖特大中型工程设计、EPC工程总承包和投资等板块,在各类大型公共建筑,“高、大、新、特、重、外”现代建筑领域,传统与现代“和合”建筑,以及超高层建筑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作品遍及全国3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全球24个国家。

张锦秋,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我国建筑工程领域杰出的科学家,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她与西安城,被喻为西班牙的安东尼奥.高迪(Antonio Gaudi)之于巴塞罗那城、德国的瓦尔特.格罗皮乌斯(Walter Gropius)之于魏玛城。哈佛大学著名建筑教授称赞她为“中国第三代建筑师的领头人”。

中国工程院首批院士、中国工程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张锦秋

她是首届梁思成建筑奖获得者,曾荣获何梁何利基金科学与技术成就奖和陕西省最高科学技术成就奖。2015年5月8日,编号210232号小行星经国际小行星委员会批准,正式命名为“张锦秋星”。

她是西北院第二代工程师(设计师)的代表,是激励西北院人持续向前、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

以张锦秋院士为代表的第二代设计师,从上世纪80年代起,致力于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科学与艺术相结合的探索,践行“天人合一”“和谐建筑”“和而不同”的创作观,先后创作了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省政府办公大楼、“三唐”工程等许多经典作品。进入21世纪,更是创作了陕西省图书馆、黄帝陵祭祀大殿、延安革命纪念馆、西安大唐芙蓉园、大明宫丹凤门遗址博物馆、世园会天人长安塔等一批经典之作,这些作品成为了城市的新地标。其中,陕西历史博物馆和“三唐”工程均被列“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名录,陕西历史博物馆被载入《弗莱邱建筑史》。近期,张锦秋院士领衔设计中国大运河博物馆项目。

西安世园会中心区鸟瞰

在张锦秋院士之前,建国初期西北院第一代设计师,以留美留法归国的董大酉和洪青为代表,创作了西安人民剧院、西安人民大厦等一批经典,成为那个时代中国追求民族特色建筑的代表。其中,西安人民剧院和西安人民大厦被载入《弗莱邱建筑史》,并被列为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还有许多早期建筑成为了时代的记忆。

赵元超,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是继张锦秋院士之后西北院第三代建筑师的代表,是我国恢复高考以来,在创作一线成长起来的中国西部地区首位全国工程勘察建筑设计大师。他是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内地与香港互认建筑师,APEC中国建筑师,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陕西省首届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国当代百名建筑师,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目前,赵元超总建筑师带领设计团队,正全身心投入到国家重大工程的设计任务中。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中建西北院总建筑师赵元超

这一代建筑师以中青年为主要力量,他们承继多元、风格各异、视野开阔,其作品凝聚着建筑理论创新和探索的成果,既彰显着大国文明的自信自觉,又展现出了传承创新中华建筑文化的时代力量和精神。

他们先后创作了杨凌国际会议展览中心、西安浐灞生态区行政中心、西安市行政中心、陕西省委办公区、西安市南门广场综合提升改造、西安高新区软件新城软件研发基地、西安寰球中心、西安绿地中心双子塔、西安幸福林带建设工程、西安火车站改扩建工程、西安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和延安干部学院、延安大剧院、宁夏自治区党委办公新区、须弥山博物馆等作品,并完成了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大学南校区核心教学区等30余所高校新老校区的规划与建筑设计。其中,咸阳国际机场T5航站楼成为建筑创作本土化和国际化相结合的范例。

西安行政中心

始终如一的原创追求、精益求精品质保障,奠定了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在67年的发展历程中,西北院建筑作品基本上奠定了西安城市建筑的主基调,其作品创造力获得了好评,赢得了较好的品牌影响力。

扎根于千年古城的西北院,汇聚着各类优秀人才。建筑师、工程师、规划师、咨询师、策划师……他们来自于清华大学、东南大学、同济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和西安建筑科技大学等建筑名校,各类注册人员密度全国行业领先。

在这里,既有专家、行家,又有大师、院士。如张锦秋、赵元超、周敏、安军、曾凡生、屈培青、吴琨……他们始终坚守着“天人合一”“古今融合”“中外和谐”的“和合建筑”创作理念,始终坚持科技与艺术、建筑与环境、建筑与城市、建筑与人文等的和谐统一,其深刻的文化理念和强烈文化艺术追求深深地浸润于行为自觉。

他们坚守捍卫,弘扬创新,赋予了城市建筑特有的情感与思想,彰显着城市的文化特色;他们几十年如一日,精益求精,所浇筑的“工匠精神”赋予着现代建筑全新的意义。他们来自五湖四海,立足于西部大地,在西北院这个流动性、开放性和价值创造平台上,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和合建筑”创作之路,为坚定文化自信与中华建筑文化的复兴做出了贡献。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东航站区规划暨东航站楼(T5航站楼)

倡扬文化,滋养长青

“传承”和“创新”始终是西北院不断改革创新、不断实现可持续发展一以贯之的文化灵魂。2016年,形成了以“和谐传承共生,合作创新共赢”为内核的“和合”企业文化体系,凝聚人心,激发创新潜能,践行“天人合一”“古今和融”“中外和协”为灵魂的“和谐建筑”理念,拓展幸福空间,极大提升了企业软实力,成为文化引领创新发展的楷模,荣膺了陕西质量领域最高荣誉——陕西省质量奖,成为了我国勘察设计行业首家获此殊荣的单位。

熊中元,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他是改革开放的见证者、城市蓝图的绘就者和推动国家城乡建设事业的实践者,1982年投身于西北院。

他说:“建筑同文化艺术密切相关,是人类活动的基本生存空间,其重要的功能应该是人类对幸福生活向往的载体”。西安曾经“创造了世界历史上城市辉煌的典范,也成就了中华民族的大国文明”。“西北院生于此、长于此、成就于此,有这样一份使命和责任:坚持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创新、弘扬和光大”。

中建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熊中元

他作为中国勘察设计协会副理事长,在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第四届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创新高峰论坛上发言认为:“只有坚定中华文化自信,才能充分汲取文化营养、传承建筑文化基因,实现建筑文化的创新发展;才能创造出具有鲜明民族特色,反映中国时代风貌、体现人民精神的优秀建筑作品;才能不负时代、不负使命,书写中华建筑发展的崭新局面。”

陕西省勘察设计协会理事长张文亮对西北院67年来在传承弘扬中华建筑文化、大力创作建筑经典及优秀建筑人才培养等方面给予评价:“勘察设计行业虽然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也面临诸多困境,但在陕西这块大地上,幸得有像张锦秋院士、赵元超大师等一大批建筑师的坚守和捍卫,中华建筑文化必将再攀高峰。”

陕西省住房和建设厅党组书记韩一兵说:“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对中华优秀建筑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是建筑人义不容辞的责任,是坚持文化自信的时代担当。陕西是中华文化的天然博物馆,凝聚着优秀的传统建筑文化,我们有自信、有责任、有义务继承和发扬,而中建西北院在中华建筑文化传承和创新方面为行业树立了标杆,值得全国业界同行学习借鉴。”

建筑,尤其是在重要的位置和城市节点,往往是一座城市整体形象表达和文化解读最为醒目的载体。67年来的风雨兼程,历经三代设计师的耕耘苦旅,为祖国大地生长出一座座建筑经典,勾勒了一道道的亮丽风景线。建筑不仅仅是建筑本身,更是文化与思想,它焕发起广大民众源自于内心深处对千年华夏文明的认同与自信,激荡着强大的民族精神与创新发展的时代力量。西北院积淀和培育出的坚守原创、创作建筑经典的“作品文化”;为员工赋能、成就大师的“人物文化”;助推行业发展、持续价值创造的各类“标准文化”等,它们都是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弘扬和创新的具体实践与生动诠释,滋养着企业长青。

倡扬中华建筑文化,以文化增溢价值创造力,是西北院取得成就的法宝,也是推动持续前行、最为深厚和持久的自信力量。

改革创新,赓续动力

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是企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企业创新迫切需要企业家精神。当前,我国建筑产业正处于升级发展期,建筑领域相关企业正处于转型升级期。西北院领导班子,以行业和产业的升级为关注点,以关注各方的美好需求为中心、创造价值为主线,改革创新;以提升员工幸福感和企业能力素养为目标,持续追求卓越、奉献社会。

一方面在保持工程设计主业、既有核心优势的基础上,大力开展工程总承包等多元业务;大力倡导和推进“全过程工程咨询”,助推建筑业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又强化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动科技创新,保障作品创造力,并以专注价值创造,强化企业战略的顶层设计与实施,探索构建新的商业模式等,来持续增强企业核心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西北院党委书记、董事长熊中元在接受采访时说:“员工要发展,我们要提高企业员工的幸福指数;西北院要发展,我们要提高企业对社会的价值贡献指数;西北院要为建筑业的升级发展助力,为中国城市发展助力,要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华建筑文化的弘扬等方面发挥作用,贡献力量。”这是西北院改革的初心,也是改革的动力所在。

西北院从2017年推动了新一轮结构性改革,在加强党建、人才、科技、信息化、EPC板块和新领域拓展等方面聚焦与整体统筹,强化协同性与系统性推进。在模式创新方面,以设计为龙头,全生命周期的关注,全产业链资源的整合,全价值链的实现,为业主提供一站式服务,实践了“两全一站式”商业模式。如:在西安幸福林带项目中,就有效聚集、整合并管理了包括地铁、市政道路、景观园林、地下管廊、海绵城市、智慧城市、绿色生态等诸多资源和理念,在产业链中创新价值链,实现整体优化解决。

西安幸福林带建设工程

如何成为一个幸福的城市,有特色的城市?西北院提出了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城市建筑设计、城市基础设施与产业设计“四位一体”的城市发展模式。通过城市规划师、建筑师和各领域工程师的通力合作,将文化性、地域性、时代性和科学性融于城市综合功能之中,让城市更具特色、更加美丽。通过“四位一体”的统筹和综合协调,实现对人文关怀的最大公约数,让城市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

西北院现阶段正依托自身和中国建筑集团优势,在“全产业链”和“全价值链”上发力,发挥地域、资源和人才的品牌优势,聚合各类优势资源,着力加快以投资为牵引,实现规划、设计、建造、运营、服务等“全产业链”的全过程工程咨询和纵向“一体化”的发展。

“各国之间经济越来越相互依存, 数以万计的中国企业正在走向世界,提供着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企业国际化是必然趋势。”西北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王军认为:“做企业不仅要有国际视野,更要了解国际需求,充分了解国际市场和国际环境,寻求发展机会。不能坐井观天、固步自封。”“我们要保持对国际市场的敏感,积极拓展新的合作路径,持续拓展新的合作空间。”他强调要“从整个建筑行业全产业链咨询服务、全价值链实现的角度,快速地、科学地提高我们国际化的能力,要从国际化程度高的国家汲取营养和经验”,这是西北院的新时代使命。

中建西北院党委副书记、总经理、英国皇家特许建造师王军

目前,西北院已与德国、英国等全球24个国家和地区的公司开展大项目合作,加快“走出去”步伐,同时也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到“一带一路”等国家顶层建设实践中,以国际化的视野、理念,全球化的文化思维和自信、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

再续征程共筑时代华章

感恩时代,感恩于国家良好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生态环境,向中国的改革开放致敬。熊中元董事长在接受中央媒体专访时说,西北院在作品原创、科研建设、人才培养和文化弘扬等方面取得的成就,得益于国家城镇化建设事业的持续推进和改革开放40年来国家的不断强盛;得益于西北院以洪青、董大酉、张锦秋、赵元超为代表的一代代设计师,对中华文化的自信与坚守,对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得益于西北院人与时俱进的改革创新和矢志不移“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得益于陕西这片古老浑朴的土地和西安这座底蕴深厚的城市,从中汲取了充分的养分。

情系苍黎绘伟图,不忘初心继开来

“建筑是百姓生存的空间;建筑是石头的书;建筑是凝固的音乐”,张锦秋院士是这样总结的。并特别强调“我们的建筑师不仅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历史观,要有文化的自尊、自觉、自信,并且要脚踏实地,服务社会,服务大众,才能得道多助”。

“以人民为中心”创作是西北院人矢志不渝的初心和出发点,“传承、创新与弘扬中华文化”是使命和责任。西北院将以“品质保障,价值创造”为核心价值观,持续以“服务社会、报效国家”为永恒追求,在服务新型城镇化推进、建筑产业升级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在持续为社会经济、文化、生态环境和国家城乡建设事业中贡献力量。

西北院愿与广大同仁携手向前,为中华建筑文化的传承与创新而不懈努力,共同铸就新时代建筑的新辉煌。 

供稿:中建西北院

 

 

 

 

 

 

 

[责任编辑:李欢欢]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