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新闻

暖“心”闻:7本火车驾照 一位西安火车司机的奋斗

来源:西安晚报

2019-06-17 第期

小图:7本火车驾照见证铁路发展

大图:孙西宁展示他驾驶绿皮火车和高铁列车的照片

原标题:7本火车驾照 一位西安火车司机的奋斗故事

开栏语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70年峥嵘岁月,70年砥砺奋进,70年春风化雨。70年来,一部波澜壮阔的奋斗史诗在古都西安的大地上徐徐铺开。在这里,每一个平凡人的足迹,都成为历史的印痕;每一寸希望的热土,都铭记着奋斗者的光荣与梦想;每一次华丽的蝶变,都镌刻着新中国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今日起,本报推出《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复刻奋斗的岁月》栏目,通过亲历者的回忆,以微观的视角和复刻的方式,记录70年奋斗的故事,回顾人民群众生活的巨大变化,感受一座城市发展的脉搏。

“从前开火车,穿的衣服像‘油包’,如今开火车,西装领带白衬衫;从前开火车要先学习给锅炉投煤,如今开火车,不懂英语和计算机不能过关……”李西宁是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西安机务段的一名司机。今年49岁的他已经有30年火车驾龄,拥有蒸汽机车、内燃机车、电力机车、动车组列车4个时代的7本火车驾照。这7本火车驾照上,不仅是一帧帧时代的缩影,也铺就了李西宁的人生之路,写下了中国铁路的变迁史。

蒸汽机车时代

从给火车锅炉投煤开始

从小就梦想成为火车司机的孙西宁,1989年从武汉铁路司机学校毕业,分配到西安机务段北货队。他接触到人生第一列火车,就是蒸汽机车,如今他还能清晰地记得是解放型蒸汽机车。

登上蒸汽机车,孙西宁要从投煤学起。给火车锅炉投煤这活儿看似简单,实际上却既要有力气又要懂“窍门”。当时他跟的是西安至瑶曲线,这条线上有连续长大坡道。100多公里的路程,一趟下来要烧掉8吨煤。这对于年仅19岁、身体瘦弱的孙西宁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刚开始练投煤,根本抬不动锨,投出去一锨2.5公斤的煤,费劲得很,当时我都想放弃了。”孙西宁回忆说。

“如果练不好投煤,就当不了司炉,当不了司炉就不能考火车驾照,学也就白上了。”简单朴素的想法,让孙西宁鼓起了勇气和干劲,并慢慢摸索出其中的窍门。经过苦练,投煤关过了,可另外两关,不是靠努力就能改变的:一个是夏天车内的热,一个是过山洞时的“呛”。

“蒸汽机车没有空调。夏天的时候,锅炉产生的热量,加上不能中断的投煤劳动,流汗如流水一般。那种火热的滋味,我一辈子都忘不了。”孙西宁感慨地说。

每次过隧道,随着“咚咚咚”三声气阀响,司机室总是被水蒸气和煤烟笼罩。司机、副司机、司炉会被呛得喘不过气来。“一百多公里线路,有36个隧道,一趟下来要呛36回,整个人都变成黑人了。”

1993年,到了考蒸汽机车司机的规定年限。在准备考试期间,为了防止打瞌睡,孙西宁和同事大冬天穿着秋衣秋裤在室外将几本厚厚的规章制度背得滚瓜烂熟。就这样,经过层层关卡,孙西宁拿到了他人生的第一本火车驾照。

真正开上了火车,孙西宁才知道当司机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轻松。

蒸汽机车大部分是机械构造,操作起来特别费力,闸把有杯子口粗,要站起来用双手握住才能扳动。司机室前的锅炉,像是机车的“长鼻子”,让瞭望显得十分困难。司机瞭望必须打开左窗探出头去,另一侧瞭望的副司机必须打开右窗瞭望。长年累月下来,司机普遍左肩低,副司机右肩低。

内燃机车时代

噪声大交流基本靠“吼”

科技在发展,时代在进步。孙西宁开蒸汽机车没多久,线路便换成了内燃机车牵引。登上内燃机车,最大的喜悦是不用再烧火了,孙西宁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可随之而来的也有担心,怕自己适应不了新技术,开不好新车。

为了让司机尽快熟悉新车型的操作,单位专门组织了培训。开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新车的原理。所以,主电路、辅助电路、控制电路等理论知识成了孙西宁首要攻克的难点。他从零开始,遇到不懂的原件或复杂的电路就四处请教。

功夫不负有心人,孙西宁再次顺利通过考试。拿到了既可以驾驶内燃机车,又可以驾驶电力机车的“A照”。

内燃机车值乘环境有了很大改善,但也有自身的缺点,比如噪声大、柴油味重。“那时候值乘,说话声音稍微小一点根本听不见,司机和副司机之间的交流要靠吼,内燃机车司机普遍都是大嗓门。”孙西宁说。

在这样的环境中,他驾驶过DF7型、DF4型、DF11型内燃机车。在这条线路上,孙西宁整整干了6年。

电力机车时代

穿西服打领带还“享受”上了空调

1995年,随着铁路电气化普及,电力机车司机需求量加大。业务能力突出、拥有“A照”的孙西宁被转线到客车队,跑西安至三门峡的旅客列车。如果说,从拉货到拉人是一个巨大的变化,那么从内燃机车到电力机车,对于孙西宁来说更是一片新天地。

孙西宁驾驶的第一台电力机车是SS1型电力机车,这是我国第一代有级调压、交直传动电力机车,设计时速为每小时95公里。虽然和之前的内燃机车速度差不多,但值乘环境好了很多。车上没有油烟味,噪声也小了不少,驾驶舒适度进一步提升。但交路长、值乘时间长、驾驶技术要求高,孙西宁又迎来新的挑战。

为更快地适应新装备、新线路,孙西宁又参加了单位组织的为期三个月的封闭式培训。就是在这次培训中,孙西宁的女儿出生了。由于临近考试,学习任务紧张,他没能陪在妻女身边。

时代加速前行,铁路提速奔跑。2000年,全国铁路实施第三次大面积提速。这一年,陇海线第一个快速机车队——西郑队成立。作为第一个快速机车队,无论是在业务技能还是在形象素质方面,都要为所有车队打标立样。西郑队也成为西安机务段第一个规范化着装的车队。火车司机穿西装、打领带、穿皮鞋,俨然一副“白领”的样子。“穿上新工服,这感受大不一样啊,真的觉得自豪感更强了。”

2004年,中国铁路第五次大提速,实行单司机长交路,西京队组建成立。孙西宁有幸又成为该队的第一批司机。“这次特别高兴,从没去过北京,第一次去竟是开着火车去的。”孙西宁非常自豪地说。

也就在这一年,电力机车上有了空调。这对开了十几年火车的孙西宁来讲,备感激动。“用上了空调,就彻底告别夏天蒸热难耐的日子了。”

250公里动车组

年龄最大的“考生”请女儿为自己“补课”

2007年,中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当时的西安铁路局开通了西宝动车组,这是西北地区第一条动车组线路,从那时起,西部铁路进入动车组时代。一列列动车组像一条条银龙风驰电掣。接下来的10年间,以西安为中心的“米”字形高铁网初步形成。

与以往的车型相比,动车组对于从前的火车司机来讲,更是个全新的考验。考动车组司机,要求年龄不超过45岁,要有计算机和英语知识。孙西宁此前从未动过电脑,英语也仅限于上学时学过的26个字母。

“当时就想,这些从头学也不是一天两天的事。算了,还是继续开电力机车吧。”抱着遗憾,孙西宁放弃了第一批考动车组司机的机会。

由于路网扩充,动车组开行对数越来越多,动车组司机需求量越来越大。当第二批动车组司机招考时,孙西宁还是没有压抑住心中的渴望。

“动车代表着铁路上最先进的生产力,当火车司机是我最初的梦想。如果不努力争取一下,我怕会后悔一辈子。”就这样,作为当年那批考动车组司机中年龄最大的考生,39岁的孙西宁拿出了比年轻人更足的劲头,开始了全方位的备考。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家里装了台电脑,从最基础的开关机、拼音打字、办公软件使用开始学习。而教他的“老师”,不是别人,是他上初中的女儿。

英语同样也是女儿教的,从最基础的26个英文字母发音、到日常用语,孙西宁像小学生一样跟着女儿一遍遍地读。“学得慢,不停地问女儿,常常被她笑话说我怎么那么笨。”只攻克了英语和计算机还不够。动车组的技规和电力机车是不一样的。这就意味着像新华字典那么厚的《技规》,孙西宁也得重新学习。

之后,经过层层选拔、考试、心理测试、体检,孙西宁顺利拿到了时速250公里的动车组司机驾照。

动车组列车上的一些高科技设备,要求司机只需要知道用途和用法,途中如果出现故障,会有随车机械师处理。但孙西宁认为,要开好车,就要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所以,只要有空,他都会向随车机械师虚心请教。

动车组列车精细化程度非常高,一个信号输入错误,就会给列车安全运行埋下隐患。每次开车前,孙西宁都要耐心输入各类信号信息,一遍遍地核对,一遍遍地复述,以确保所有信息输入准确无误。

350公里动车组

国内最高等级的动车组驾照

2010年,随着郑西高铁开通运营,西安局正式跨入高铁时代。孙西宁顺应时代潮流,又考取了时速350公里等级的动车驾驶证,也是国内最高等级的动车组驾照。

驾驶时速250公里等级的动车组,行车信号类似于既有线,主要以地面信号为准。而时速350公里的动车组没有地面信号灯,所有行车信号都来自于ATP(列车自动保护系统)。同时,列车更高的时速,对人的适应性、反应能力要求更高,精力要求更集中。但是,所有这些问题都被爱开火车并勤奋的孙西宁一一克服了。

在西安机务段工作的30年,孙西宁经历过许多“第一次”和“第一批”,接触过各个类型的机车,了解几乎所有的高铁线路,也亲身经历了中国铁路改革发展的历史阶段。

自西成高铁开通后,西安北站高铁直达省会城市及直辖市已增加到24个。按照规划,陕西将会拥有郑西、大西、西宝、宝兰、西成、银西、西延、西武、西渝9条高铁,以一个显著的正楷“米”字形高铁网位于祖国的最中间,成为连通西北与东南、华北与西南、东部与西部、北部与南部不可替代的重要交通枢纽。

如今,孙西宁已经转岗成为一名地勤班长。凭着自己丰富的驾驶经验,每日在库内调车指挥多个型号的一百多趟动车组列车进行例行检修。

“动车组列车更需要年轻司机,他们精力更充沛,反应能力也更好。”孙西宁说,虽然现在不再开火车了,但是他每天仍然关注着每辆车的动态。“这一辈子,都离不开这个行当。”

“中国铁路的每一次变革都触动着我,影响着我的选择。铁路的路,就是我人生的路。我开着火车奔跑,火车也在牵引着我挑战一个又一个人生新高度。”孙西宁动情地说。  

文/首席记者 梁璠 图/记者 翟小雪

暖新闻官方微信
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暖新闻
欢迎投稿:city_sn@ifeng.com

栏目介绍

  • 《暖新闻》是凤凰资讯出品的温情社会新闻栏目,为生命倾注力量,为心灵点盏明灯。

联合共建合作伙伴

  • 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 陕西省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