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智慧农业助上安村“脱壳”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智慧农业助上安村“脱壳”村民们正在采摘成熟的西红柿。本报记者 杨光摄本报记者 杨光 通讯员 刘卫锋 任敏7月3日清晨,在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上安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智慧农业温室大棚

村民们正在采摘成熟的西红柿。本报记者杨光摄

原标题:智慧农业助上安村“脱壳”

本报记者 杨光 通讯员 刘卫锋 任敏

7月3日清晨,在铜川市耀州区石柱镇上安村一排排错落有致的智慧农业温室大棚里,挂满了火红的西红柿、绿油油的黄瓜。村民们小心翼翼地将采摘下来的新鲜黄瓜、西红柿装箱,等待早市销售。

作为传统的农业村,上安村主要以种植苹果、樱桃和传统大田作物玉米、小麦为主。多年来,村里没有集体企业,村集体经济收入几乎为零。

据上安村党支部书记高忠孝介绍,为了摆脱村集体经济“空壳”现状,推动传统农业产业转型,村两委多方考察,利用集体经济试点资金和扶贫政策引导资金,兴建设施农业大棚20座,引进人才成立了陕西诚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大棚的运营,吸纳村民和贫困群众到大棚打工,一边学习蔬菜种植管理技术,一边挣钱。

“我们与村上沟通后,专门把一座大棚作为前期重点培训棚,把我们公司的技术嫁接过来,打消村民对承包大棚的担心。通过培训种植技术,目前已确定8名村民为大棚责任人。”陕西诚达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经理周江说。

53岁的赵粉丹家过去是上安村的贫困户。由于丈夫意外腿受伤,不能干体力活儿,儿子在外省上大学,家里的担子全压到她一个人身上。在脱贫政策的扶持下,赵粉丹家2018年年底脱贫,儿子也在西安找到了工作。今年村上为了巩固脱贫成果,把赵粉丹安排到大棚打工学技术。“以前在外边打工,没有固定收入,村上安排我负责两座大棚,不仅学到了技术,还把家里照看了,学习挣钱两不误。”赵粉丹高兴地说。

今年,上安村借力智慧农业普及机遇,联合铜川市农科所对村里的大棚进行智能化改造,采用智慧温室系统,自动控制大棚水肥、温湿、气象监测等,实现了自动化监测管理和手机信息的报警功能,提升了技术管理水平。

“我们这些大棚从4月1日定植苗下地,5月24日开始采摘,第一个周期每天采摘量基本在1000公斤到2000公斤,实现收入6万元左右,步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周江说。

目前,上安村由村两委牵头参与管理,公司负责运营的村集体经济已初步形成规模。“我们通过村集体经济合作社+经营主体+农户(贫困户)承包的模式,发展了设施蔬菜大棚产业,既壮大了集体经济,又带动了贫困户脱贫和农户增收。下一步,我们计划联合市农科所建立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智慧农业物联网示范点,走出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新路子,为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上安村第一书记岳登说。

[责任编辑:马倩]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