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陕建机施集团国际丝路中心大厦桩基施工纪实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在陕建机施集团就有这样一支劲旅,他们在“沙上建塔”,为“西北第一高”打桩筑基。一次次向困难冲锋,与时

俗话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在陕建机施集团就有这样一支劲旅,他们在“沙上建塔”,为“西北第一高”打桩筑基。一次次向困难冲锋,与时间赛跑,在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打响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役。

“虎口夺食”中标“西北第一高”

这项超级工程名为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大厦,位于西安沣东新城,主体高度达501米,为“西北第一高楼”。该工程桩基施工总工期为120个日历天,是陕西体量最大的单体钻孔灌注桩桩基工程。

2018年上海一家施工单位提前进场,4组试桩打了5个月,业主坐不住了。重新进行招标,公开竞争。陕建机施集团二公司迅速报名,从考察到投标,仅剩3天时间,为了设计施工方案,他们三天三夜没合眼,最终依靠桩基施工的“硬核”实力,成功中标。

今年春节,正值万家灯火团圆时,项目部吹响了“集结号”。大年初四,风雪交加,项目执行经理胡波从老家安徽驱车12个小时赶到工地。项目部所有人员也全部第一时间上阵。

冰天雪地,为了测量放线,许多人手都冻僵了,他们仅用了14天,紧张地进行施工准备,3月27日就成功打下了第一根桩。之后图纸却像“挤牙膏”,迟迟不能到位。为此他们超前谋划,倒排工期,来一点图纸干一点。所有图纸交付后,立即组织青年突击队,全力抢工。

“沙上建塔” 打牢474根“定海神针”

丝路中心大厦“身高”501米,“体重”超过60万吨,远看像一座巍峨的“宝塔”直插苍穹。要让这个“高个子”站得稳,必须有一个坚固的基础。该工程靠近沣河,地基95%都是砂层。要在“沙上建塔”,全靠打入地下的474根桩做支撑。每根桩就像一根“定海神针”,牢牢“扎根”沙底。

这些“定海神针”有“大、密、长”三大特点。直径1米,最大长度81米,相当于地下27层楼的高度。间距仅有3米,即直径大、桩超长、分布密。

“定海神针”要“扎根”沙底,“成孔”是关键。他们经过反复试验,钻孔时巧用化学泥浆,形成“护壁”,解决了“沙层易塌空、沉渣厚”这一难题。

为提高工效,他们首次引入BIM技术和新型设备,改进施工工艺,使施工效率提高了3倍,节约成本上百万元。他们利用自主创造的国家专利“刚性扶笼器”成功解决了钢筋笼吊放难题,将施工精度缩小到了2厘米以内。

桩基施工都在“地下”,隐蔽性高,发现问题难。他们视质量为生命,每根桩都有15道工序,道道严格把关。每根桩里预埋的三根声测管就像“听诊器”一样,利用超声波对每根桩进行“体检”。

施工面每天靠“抢”,每打一根桩靠“拼”

灌注桩施工必须“拖泥带水”,仅每天从沉淀池捞出的沙子就能堆成山。施工员每天都要见缝插针,指挥各类大小机械一点点“抢”出作业面。一时协调不到位就会“打乱仗”,导致窝工。项目执行经理胡波说:“在这里打桩如同‘螺蛳壳里做道场’,有劲使不上,每打一根桩都要费九牛二虎之力。”

入夏以来,他们像“铁人”一样24小时连轴转,所有工序无缝对接,没有一个人“掉链子”。烈日下,基坑温度逼近40℃,俨然一个大蒸笼,走进去,感觉人都要“化”了。团队成员一个个都成了“黑铁塔”,只有牙齿是白的。不少年轻人晒蜕了好几层皮,90后小伙索毅飞脸上还“挂了彩”。

白天烈日下钢筋被晒得发烫,晚上电焊弧光闪的“打眼”,值夜班的同事都被“打”过,红肿的眼睛像进了辣椒水,刷刷直“流泪”,疼得几天合不上眼。

公司经理王德胜坚持蹲守在一线,安排生产和管理。项目执行经理胡波每天忙得脚不着地,急得头发都白了,。生产经理赵玉聪天天泡在工地上,一个月瘦了十几斤。

工地如战场,一点都没有喘息的功夫。晴天连轴转,雨天更犯愁,碰到下雨天,工地上所有人都冒雨奋战,浑身被浇透了,该灌的桩一刻也不敢耽搁。

一个多月下来,他们克服种种困难,累计完成360根桩,绿地项目主管、监理纷纷竖起大拇指,赞扬他们以陕建铁军顽强作风,打了一场漂亮的突击战!(高攀飞 赵鹏飞)

稿件来源:陕西建工集团

[责任编辑:苏茂]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