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陕西韩城竹园村:工业村因“竹”再兴


来源:中国网

原标题:陕西韩城竹园村:工业村因“竹”再兴编者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

原标题:陕西韩城竹园村:工业村因“竹”再兴

编者按:乡村振兴战略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是关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局性、历史性任务,是新时代“三农”工作总抓手。为全面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农业农村发展所取得的历史性成就,生动讲述陕西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程中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的精彩故事,由中共陕西省委网信办、陕西省农业农村厅和中国互联网新闻中心(中国网)联合主办,中国网丝路中国频道承办,推出“春风又拂面乡村振兴正当时——让世界倾听陕西声音”主题宣传活动,向新中国成立70周年献礼。

黄河在晋陕峡谷下游有一条支流叫澽水河,在韩城汇入黄河。位于澽水河畔的竹园村,曾依赖韩城大型国营企业发展经济,曾是远近闻名的富裕村。伴随着工矿企业衰落,因矿而兴的竹园村经济一度陷落,但在短暂消沉之后,如今竟又探索出一条富民强村的新路径。

黄河流经晋陕峡谷下游的支流澽水河,流过竹园村境内600米河段,现已治理开发出水上游乐项目。贺冬鹏/摄

“八十年代左右,我们村有韩城第一发电厂,象山煤矿两个国有企业,村民借机经商收入可观,只是村里环境很差。”站在刚刚开发出水上游乐项目的澽水河边,竹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岁来感慨的说,“不改变不行,两大厂子停工以后,村民收入成了问题,现在要转变思路。”王岁来身后,成群的观赏鱼群在清水里游荡,把工业村变成旅游村,这位皮肤黝黑的村书记迎来了大挑战。

落后村栽植17.5万株竹

竹园村有农户356户,1270人,耕地面积不到800亩,人均土地少,难以发展经济作物种植。过去村子依靠厂矿,发展蔬菜种植、商贸运输等产业,集体经济年收入50余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高于同期全市平均水平。电厂关停、煤矿衰落以后,年轻人大多外出务工,年龄大的人靠种农作物维持生活,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1.3万元。

竹园村党支部书记王岁来在澽水河边接受中国网丝路中国记者采访。贺冬鹏/摄

作为韩城市依托工矿企业发展的村落之一,在后工业时代,竹园村如何破除思维定势、摆脱路径依赖,破解发展难题,推动工业村庄转型升级、再次腾飞,对全市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有着很强的示范带动意义。

2018年,韩城市委、市政府全面启动首批乡村振兴建设重点村,竹园村被确定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工程,围绕休闲观光农业、竹产品加工业和乡村旅游业“三大产业”产品开发,系统规划了村子的整体发展。

“有了乡村振兴政策,我们村要把环境打扫好,以发展休闲娱乐业解决剩余劳动力,壮大集体经济,带动村民共同致富。”乡村振兴政策的引领,为焦虑中的王岁来增添了信心和动力,竹园村有种植竹子的历史,“绿化”重回人们视野。

竹园村“竹海公园”内景观。贺冬鹏/摄

目前,全村栽植竹子17.5万株,各种绿化苗木4000多棵,新建起污水处理设施,亮化、气化、水厕全覆盖。在此基础上,村庄改造就地取材,河堤道路、竹林小径铺上卵石,以本地适生树种绿化,将特色旅游板块活态化植入地域民俗,既有乡土特色文化,也让人们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村里现在环境好了,好多人退休以后住在市里,现在又回到村上,政府想把竹园村打造成韩城市的‘后花园’。”王岁来自豪的说。

“乡村游”也能喝咖啡看电影

韩城人范胜军在外从事文化行业,自己经营2家文化传播公司,竹园村发展新型乡村旅游是个机遇,他从远方回到了故乡,成为项目策划者之一。

“我的整体理念不是做乡村旅游,而是乡村休闲,外观上保持乡村风貌,内里打造更高层次的享受”。在文化传播领域深耕多年,经过几轮调研,从一开始,范胜军的设计理念就与常规的“乡村旅游”不一样。

竹园村正在建设中的“文化小院”内部景观。贺冬鹏/摄

“游客来到村里,周围环境很好,可以喝咖啡、看书,几个朋友喝个小酒聊个天,生活很惬意也很有意义,我就是想把这种城市的生活品质引入到村里来。”范胜军站在正在打造的文化小院里,背后白墙上画着山水画,院子里一块屏风下面是山水盆景,在他说话间,喷泉潺潺地往外冒着水。

离乡奋斗多年,范胜军反复思考过乡愁的意义,他说:“乡村不仅仅只有乡愁、儿时的记忆与熟悉的味道,真正的乡愁横亘在日益繁华的现实生活和日渐荒芜的精神生活之间。”正因为如此,竹园村在建设肌理上更注重年轻人的精神享受。

竹园村里建起老电影院,让乡村旅游拥有城市生活品质。贺冬鹏/摄

多元化业态使工业村蜕变

竹园村距韩城5公里,开车只需20多分钟,离周边的县城也不到一小时车程。范胜军选择了从内在改造竹园村,改变乡村旅游的内涵,但吸引游客来的“外在”核心是什么呢?这又成了范胜军思考的问题。

“让村里一年四季有绿植,有鲜花,看起来像花园一样,和周边形成差异化发展,打造成汾渭平原最干净的村子。”范胜军已经找到了答案,文化小院所在的街道上,连绵壁画与竹子搭起的葡萄架,即将让村子改头换面。

壁画与竹子搭建的葡萄架(花架),构成竹园村未来街道景观。贺冬鹏/摄

内外兼修的竹园村,不再是千篇一律的乡村旅游地,它值得一看,也值得细细品味。“在此基础上进行文化传播,将全村打造成各有特色的文化业态,带动文化产业发展,营造更有品质的休闲氛围。”范胜军向记者描绘新型乡村旅游的蓝图。

如今的竹园村,以项目建设带动综合服务中心、澽水河道治理、竹海烧烤园、竹海采摘园、民俗体验区、游乐设施园区六大板块联合发展,生态环境治理、基础设施完善、产业业态布置等分步盘活沉睡的工业旅游资源。

以“竹”为媒,以“工矿”为介,从前又脏又乱的工业村,已逐步实现了“竹林围村、澽水绕园、居在园中、住在景中”的美丽蜕变。(刘彬)

[责任编辑:冉旭阳]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