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110岁的陕西省图书馆:书香熏染岁月 文字滋养精神


来源:陕西传媒网-陕西日报

从1909年到2019年,走过110年风雨历程的陕西省图书馆,守护三秦文化根脉,点亮秦人前行的精神灯塔。

图书馆是人类文明记忆的宝库,传承着人类文明的基因密码;图书馆是丈量一个社会文明的尺度,也检测着一座城市精神的厚度。从1909年到2019年,走过110年风雨历程的陕西省图书馆,保存了民族记忆,弘扬了优秀传统文化,守护了三秦大地的文化根脉,点亮了三秦人前行的精神灯塔。

原标题:110岁的陕西省图书馆:书香熏染岁月 文字滋养精神

10月21日,陕西省图书馆全体员工排出“110”字样队列,庆祝建馆110周年。

本报记者 杨静文/图

从当时梁府街(今青年路)学务公所东侧楼房三重(50余间)到长安街馆区和西大街少儿分馆共5.08万平方米;从最初仅有的3位兼职人员到如今330人的馆员队伍;从兴建之初的“购藏略备,而览者寥寥”到2018年年底馆藏总量达525万册(件)、电子图书359万余册,日均接待读者7123人次……陕西省图书馆110年的岁月沧桑,承载着陕西的文化记忆与文明进程,点亮了三秦人前行中的精神灯塔;陕西省图书馆110年的变迁记忆,是一幅跌宕起伏而又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惊艳了时光。

风雨飘摇

坚守初心与使命

图书馆在清末是一件新生事物,而对于当时地处西北、经济落后的陕西来说,在全国率先兴建图书馆,这本身就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它的兴建,体现了一种精神,正如《财政说明书·卷三·序》中所说,秦民故强悍、好武胜,闻他省筹备新政者,有飘风骤雨之势,往往求所以应之,不肯自后。

1909 年9 月,陕西省图书馆建成,是我国成立较早的公共图书馆之一,也是西部地区最早成立的省级公共图书馆,在中国图书馆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10年来,几代图书馆人坚守这片公益文化事业的净土,在保存民族文化遗产、宣传科学知识、普及文化教育、促进社会文明建设等方面作出了贡献。”陕西省图书馆原馆长谢林深有感触地说。

最初的陕西省图书馆名为“陕西图书馆”,馆址在西安梁府街(今青年路)学务公所内。1915 年5 月迁至当时的繁华市区南院门,合并“劝工陈列所”,同时兼管“西安碑林”等文物单位,馆舍有所扩大。1927 年更名为“陕西省立中山图书馆”,同年又更名为“陕西省立第一图书馆”。在最初的40多年间,陕西省图书馆秉承“一曰收藏旧籍,二曰广征群籍,三曰列邦新书,四曰吉金乐石”的原则,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藏书规模。至今仍然作为镇馆之宝的宋元刻本《碛砂藏》、清代雍正铜活字印本《古今图书集成》等古籍珍本基本上多在那时成为馆藏。

据《教育公报》第三年第十期教育部所发的“民国二年教育部视学报告”及“(民国)三年十月教育部咨查各省图书馆情形”绘列出《各省图书馆一览表》中记载:陕西图书馆每年的阅览人数仅为500人,平均每天不到2人。尽管如此,陕西省图书馆的发展并没有止步。特别在战争年代,它为陕西存藏典籍、保护文化、提供群众阅览。同时,为陕西地方发展梳理脉络。

“社会的动荡、政局的变幻、战火的煎熬和经济的大萧条,虽然也使图书馆历经了停滞、困顿和颠沛流离,然而它始终跟随着时代前进的步伐,逐步发展为一个越来越专业化的图书馆。”在陕西省图书馆工作整整30年的新馆建设办公室主任陈宏宙如是说。

1949 年,陕西省图书馆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1949年更名为“陕甘宁边区西安图书馆”,1950年更名为“陕西省立西安人民图书馆”,1953年10月定名为“陕西省图书馆”。

据83岁的陕西省图书馆老馆员李乃良回忆,新中国成立初期的陕西省图书馆位于西安市西大街146号,毗邻钟楼,交通便利。“那时候我们整个馆有20多名工作人员,馆舍面积500平方米左右,藏书15万册左右。一到周末,图书馆门口就会排起长队,来自四面八方的读者来这里看书、借书。”李乃良说。

抢抓机遇

拥抱发展的春天

1978 年,陕西省图书馆各项工作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服务水平大幅度提高,馆藏总量超过200万册。不过,当时存在的突出问题就是藏书跟目录不配套,给读者借阅书籍带来不便。“我们馆组织精兵强将用了大约两年的时间对书籍资料进行了整理,终于让书架上的书籍和借阅目录统一、对应了起来。”陕西省图书馆原馆长武复兴回忆。

与此同时,陕西省图书馆开始举办图书周、图书宣传推介、文化沙龙等活动,进行文化传播。让李乃良记忆深刻的是著名作家路遥在图书馆举办讲座,“当时路遥的《平凡的世界》第二部还正在创作当中,我们会定期安排他来给读者作讲座。路遥一场讲座40块钱,从早上8点半到中午11点半。早上8点半读者都席地而坐了,通往讲台的路都过不去。路遥讲完就回家了。他很瘦,裹着衣服,没有车接送,自己走回省作协。后来我才知道他这时已经罹患肝癌,是抱病来作的讲座。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当时没有找辆车送他回去。”李乃良说。

20世纪80年代,陕西省图书馆举办的免费讲座吸引了广大青年参加,最多的时候省图书馆曾在55天内举办了77场讲座,有时一天之内就会举办3场讲座。那时陕西省图书馆是人民群众学习、交流的主要场所。

1996年,由于西大街馆舍已不能满足广大读者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陕西省人民政府决定在西安长安北路与南二环路交会处建设新馆。新馆建筑面积4.2万平方米,设计藏书容量400 万册,阅览座位2000个。2001 年9 月,新馆正式向社会开放,当时被誉为“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现代化程度最高的省级公共图书馆”。

创新不止

砥砺奋进新时代

谢林谈起陕西省图书馆的发展历程,认为服务理念的更新是一项重要内容。

2007年,陕西省图书馆新馆进行馆舍改造,将原先4楼的库房改造成阅览室,将房间之间的隔墙全部砸掉;2009年,取消读者借阅证的办理,允许读者免费自助借阅图书,同时延长闭馆时间。此外,扩大了自身的服务范围,在油田、社区、监狱等地方建立了15个分馆。同时,成立流动汽车图书馆,每周有5天在西安市内20个服务点为读者提供借阅服务;牵头建立陕西省公共图书馆服务联盟,让读者可以通过陕西省图书馆的系统查阅全省藏书。

陕西省图书馆上述措施受到了群众广泛赞誉,社会效益日趋明显,年接待读者已达270万人次,是免费开放前的2.5倍,年外借图书230万册次,是免费开放前的6倍,数字资源点击下载量421万篇次,网站首页年点击量338万次。

进入新时代,陕西省图书馆在传承中华文明、提高国民素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更加积极的作用。

陕西省阅读文化节、陕图讲坛、蒲公英绘本故事屋等活动品牌,已家喻户晓;研发建设“西安事变”“丝绸之路系列多媒体资源库”等20个地方特色专题资源库;建立陕图馆外分馆、服务点42个;启动新馆建设工程,将建成指标位居全国公共图书馆前列,达到国际一流图书馆标准的特大型省级公共图书馆……

据陕西省图书馆馆长周云岳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陕西省图书馆加大改革力度,一方面加强信息服务力度,报送舆情信息,定期推送资料,提供课题服务;一方面打造阅读品牌,开展讲座、展览等丰富多样的活动,推进全民阅读。

在110年的发展历程中,陕西省图书馆已逐步实现了以收藏纸质文献为主的传统型图书馆向纸质文献与数字资源相结合,本地服务与延伸服务、远程服务相结合的复合型图书馆转变,并在保存文献、传承文化、开启民智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奋进新时代,辉煌再出发。 “未来,我们将继续本着弘扬传统文化,创新服务方式,推动全民阅读的初衷,将新馆数字化高层次信息服务与老馆讲座展览培训服务有机结合起来,更好地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周云岳表示。

[责任编辑:冉旭阳]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