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就业援助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就业援助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铜川市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众就业,以促进贫困劳动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为重点,以优化就业服务为手段,积极探索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促进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 

就业是民生之本,对城乡困难群众实施就业援助是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近年来,铜川市高度重视就业困难群众就业,以促进贫困劳动力、高校毕业生、返乡农民工等群体就业为重点,以优化就业服务为手段,积极探索建立就业援助长效机制,促进劳动者实现充分就业。 

一、多措并举,就业援助成效显著

——构建体系,完善网络。以建立健全就业网格化管理体系为基础,以提高就业创业服务质量和水平为目的,推进就业援助工作顺利开展。全市建立了一支1053人的就业援助队伍。其中,社区就业援助员544人,农村就业扶贫信息员509人,确保每个社区、每个村组均有就业工作者,实现基层就业援助全覆盖。3年来,累计提供就业援助5万余人次。

——强化培训,促进就业。以转变就业观念为突破口,以提高就业主动性和掌握劳动技能为重点,组织就业困难人员参加各类培训。探索出了“农民培训农民”的模式,依托农村专业合作社,聘请农村致富带头人和技术能手担任授课教师,打造半小时技能培训服务圈。开通了“贫困劳动力+就业扶贫信息员+就业实训基地+人力资源机构+就业”直通车,提供培训到就业的一站式服务。3年来,共计开展农作物植保、家政服务、烹饪、果树修剪及管理、手工工艺等30多个工种的技能培训4万余人次,创业培训近9000人次。

——广辟岗位,推荐就业。以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为目标,以加快人力资源产业化步伐为手段,以建设返乡就业创业孵化园为载体,促进劳动力转移就业。积极引进易通、天安、汇丰等知名人力资源机构,大力培育蓝盾、荣协等本土人力资源机构,将人力资源机构服务半径扩展至乡镇、村组。建设认定了周陵、金锁石林等返乡农民工就业创业孵化基地。3年来,累计举办127场次招聘会,3500余家企业参加招聘,提供各类有效就业岗位6万多个,印发各类宣传资料200余万份,发放创业担保贷款6.78亿元。

——落实政策,安置就业。以零就业家庭、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残疾人等特困群体为重点,以公益岗位安置就业为抓手,实现托底安置就业。对城镇难以通过劳动力市场实现就业的困难群体,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在保洁、绿化、看护等岗位,每月就业资金补助700元岗位补贴。对无法离乡、无业可扶、无力脱贫的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通过特设就业扶贫公益性岗位安置在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中,每月就业资金补助600元岗位补贴。3年来,公益性岗位累计安置就业困难人员3万余人次。

二、存在问题

(一)援助对象就业缺乏稳定性。

就业困难人员就业技能偏低、文化素质偏低、身体条件偏弱,很多情况只能暂时就业或短期就业,更多是靠利用国家就业扶持政策实现提升自己综合能力,实现就业。目前在困难群体就业援助上,大部分采用的是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托底安置是阶段性、过渡性的政策,一些就业困难人员实施援助后就业稳定性很差。从事灵活就业的就业困难人员总体收入较低,持续时间也不长久。

(二)就业援助机制不够完善。

目前铜川市对就业困难群体的援助工作主要表现为一年一度集中开展一次“就业援助月”帮扶活动,常态化、长效性的就业援助力度还不够。基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人员、服务能力、影响力有限,不能全部对援助对象提供优质服务。

三、几点建议

(一)加大就业培训力度。

对就业困难人员进行针对性的技能培训和创业培训,让他们在规定的就业援助期限内提高能力,找到自信,找到适合自己的就业岗位和创业项目。

(二)完善就业援助机制。

不断完善就业援助机制,依托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劳动保障工作平台,形成一套规范有序、行之有效的援助服务运作机制。一是建立完善就业困难人员申报登记、核查认定制度。通过组织申报、上门调查、张榜公示等方式,对辖区内就业困难对象由街道(乡镇),社区(村)全面登记核定,录入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实施分类管理,建立“随时申报、即时认定、限时援助”制度。二是建立完善援助岗位采集工作制度。由各街道(乡镇)和社区(村)主动上门落实辖区内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工勤岗位和辅助性服务岗位,广泛采集辖区内各类适合就业援助的企业岗位,多方挖掘社区物业管理、工程维护、绿化养护、保洁保安等社会公益性岗位。在此基础上,建立援助岗位信息库。三是建立完善体现个性化、人性化的援助服务对接制度。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要根据就业困难对象的个体差异和需求,采取适合就业困难人员的“差别化”服务方式,有针对性地组织供需对接活动,切实提高就业援助工作的实效性。四是建立完善跟踪服务、动态管理制度。对就业困难对象实施援助后,基层劳动保障工作平台要运用就业管理信息系统,对援助情况实行动态管理、跟踪服务,建立援助工作的常态化、长效性机制。

(三)加大保障措施落实。

为促进就业援助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各级财政部门必须在财力上予以保障。要根据就业援助规模,积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足额安排就业援助工作所需资金,确保就业困难人员稳定就业。

稿件来源: 铜川市就业促进中心 党凤梅

[责任编辑:满政达]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