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

聚力五项工程培养卓越人才 渭南师范学院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纪实


来源:凤凰网陕西综合

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曹熙斌2008年,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在陕西省率先开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传媒学院开设有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形成了数字媒体专业群。学院聚力五

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学院曹熙斌

2008年,渭南师范学院传媒学院在陕西省率先开办数字媒体艺术专业。目前,传媒学院开设有动画、数字媒体艺术、广播电视编导、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专业,形成了数字媒体专业群。学院聚力五项工程建设,推进内涵式发展,正在培养出一批又一批数字媒体人才。

建设特色内涵工程

地方师范院校开办数字媒体类专业,首先要准确把握人才培养目标。传媒学院主动适应国家关于部分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的战略举措,聚焦应用型人才培养。根据学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确定了“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高素质应用型数字媒体人才”的目标。

地方高校要长足发展,一定要凝练自己的专业特色,明确办学指导思想和专业核心素养。数字媒体类专业具有技术和艺术交叉融合的学科专业特点。学院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专业特点,开展“技术艺术”思维的基本理论研究,通过研究,确定了“学术工程统一,技术艺术统一”的专业办学思想。学术工程统一,要求学生既有扎实的学术基础,又有过硬的工程实践本领;技术艺术统一,就是既要注重数字技术的学习应用,又要有良好的艺术素养和创意设计能力。

从构建“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技术艺术作品教学”“产学合作,服务地方文化建设”3个方面开展工作和研究,培养学生专业核心能力,形成了专业办学的特色内涵。技术艺术人才培养体系从宏观上进行规划,系统分析了人才培养的要素、功能和过程。技术艺术作品教学在中观层次上提出适合专业特点的课程教学方法和理论。开展产学合作,服务地方文化建设,能对接行业、产业发展与需求,发现和解决专业建设问题,不断提升专业服务能力。

通过特色内涵工程建设,专业的理论研究水平、师生的作品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不断提高。2017年,学校动画专业获批陕西省“一流专业”培育项目,2019年被确定为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点。

实施课程质量工程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核心要素,课程质量直接决定人才培养质量。首先是优化课程体系。把课程纵向分为基础课、专业主干课、专业方向课、选修课四类, 每门课程都横向划分到艺术类、技术类、技术艺术类3种类型中。分析课程之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 让不同的课程相互支持、互为依托。在每一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实现技术和艺术相结合, 让技术为艺术服务。不断调整完善课程体系,增加专业教育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比重,完善和优化课程作品设计创作、专业见习、项目实训、写生采风、毕业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探索校企合作开设课程、进行企业课程置换等模式,补充和优化课程内容。

通过完善课程评价和激励机制,优化课程建设团队,开展课程建设培训。在每个专业确定两门以上专业核心课程,开展“金课”建设,学院给予“金课”建设立项资助。学院同北京智启蓝墨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实施国家教育部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开展“智能化教学——云班课、云教材、云数据”的系统培训,提升教师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课堂创新的能力,推动“课堂革命”,一体推进线上、线下、线上线下混合式、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社会实践5类一流课程建设。坚持立德树人,落实“三全”育人。抓住课堂教学主阵地,深化课程思政,举办课程思政研讨会,挖掘各类课程和教学方式中蕴含的思政教育元素,收集推广课程思政案例,打造课程思政品牌。

学院建立和完善了内部与外部两方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常态化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反馈活动。内部教学质量监控评价,主要通过学院督导评价、学院领导干部看课听课、青年教师导师指导、同行评教、学生评教、课程与实践教学考核、专业质量评估等方式进行,重点评价教材、教学内容、教学过程、课程建设、教学管理等。

广泛开展调研回访,进行教学质量外部评价。定期发放调查问卷,了解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满意度,征求毕业生对所学专业与课程设置的意见建议,到实习基地单位座谈,调研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素质等方面与岗位需求存在的差距。通过外部评价,评估专业人才培养效果。

课程质量工程建设初见成效。学院有3门线上、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被评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其中一门课程被推荐参加国家一流本科课程遴选。获批两项校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教改项目“地方本科高校动画专业‘三维一体’实践教学新模式”获陕西省教学成果二等奖。3名教师获学校“课程思政教学标兵”“课程思政教学能手”称号。

落实素养提升工程

学院以党建及思想政治教育为引领,倾力打造“传媒师说”“悦读传媒·新生导学”“影动传媒·名作品鉴”等课外品牌活动,提升艺术类专业学生的思想素养与人文底蕴。通过读书会、新生班主任导读、读书笔记展览等方式,为新生推荐经典易读的书目,引导学生从大学生活开始就养成阅读经典的习惯。“影动传媒·名作品鉴”活动,由专业骨干教师引导学生观名片、赏名剧,提高学生的艺术品鉴能力。

组织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提升师生专业素养。把学科大赛作为技术艺术培养体系和作品教学的重要内容,以赛促学,以赛促教,锻炼和提升师生的专业实践能力。提前计划,认真准备,规划参赛项目,重点参加“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等专业学科A类大赛,参赛作品质量不断提高。

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升学生科学素养。鼓励教师带领学生创新创业,让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项目,锻炼学生科学研究能力。克服闭门造车, 聘请企业导师指导大创项目,把项目与企业需求结合起来, 通过项目让学生了解行业发展状况、熟悉项目工程的流程,更好地适应社会和专业的发展。近年来,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获奖300多项,获批11项国家级别、43项省级、200多项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

推进协同育人工程

学院通过产学合作开展“双师”型教师培训,不断提升教师技术艺术教学能力。依托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同西安爱克斯未来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优逸客科技有限公司等多家数字媒体企业合作,请企业工程师开展“双师”培训,组织教师参加行业资格证考试。有70%的教师通过培训获得行业任职资格证书。制定教师赴企业挂职计划,教师通过挂职锻炼,不断更新专业知识,把握行业需求。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植入企业项目和课程。聘请行业企业一线工程师进课堂,同专业教师共同承担部分专业课的教学任务。在专业课程中引入实训项目,将专业教学与行业需求有效对接。聘请企业专家作为毕业设计指导教师,全程参与指导;为师生作行业发展专题讲座,帮助师生明确专业目标与能力要求,聚焦专业兴趣和方向。

产学合作探索人才的个性化培养内容和方式。学院建有创客工作室,定期开展创意设计沙龙,邀请行业企业精英参加,围绕行业发展、学科竞赛、大创项目等讨论交流,发现学生兴趣爱好和专业特长,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艺术创新能力,发现和培养了许多有特殊才能的学生,这些学生毕业后都成为行业翘楚。

建设“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项目,构建产学合作实习实训平台和项目合作平台。多家数字媒体企业在基地挂牌成立校企合作工作室,开展项目合作和实习实训。学院鼓励教师同企业联合,共享基地资源,在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数字技术研发和产品创作等方面,同企业开展横向项目合作。已争取横向项目经费200多万元,实现了企业与学校的共赢。

开展社会服务工程

数字媒体类专业依托学院的“高校数字媒体产教融合创新应用示范基地”“传媒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陕西省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学院”、陕西省动画“一流专业”等平台和项目,开发渭南“文化之源,四圣故里”丰富的特色文化资源,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承。创作了《民族瑰宝党家村》《渭南古城》《高山仰止——司马迁祠》《丰图义仓》《潼关古城》《桥陵》等数字艺术作品,服务地方文化建设和旅游宣传。文化资源的挖掘和数字化保护也构成了学院的特色实践教学内容。

渭南师范学院结对帮扶渭南市白水县。白水县是仓颉造字的发源地,相传文字始祖仓颉在此造字,仓颉造字传说是重要的文化资源。学院开展文化扶贫,组织创作了《仓颉景区旅游数字地图》《白水仓颉庙虚拟现实》《仓颉造字》等一批数字艺术作品,很好地宣传了白水地方文化和旅游资源。

传媒学院聚力五项工程建设,人才培养竞争力不断增强。各专业毕业生有1600多人活跃在数字媒体行业或从事数字媒体相关工作,其中200多人已经是行业骨干或企业部门负责人。培养出国家级别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周少平、安康高新文创动漫产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王珞澄、宝鸡炎帝卡通形象首席创作者康雄、全国三维数字化创新设计大赛特等奖获得者李世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张珂等一批数字媒体杰出人才。

传媒学院正在努力按照总书记关于教育和人才培养的重要论述,扎根西部办一流专业,继续开展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走出地方院校数字媒体人才培养的新路子。

稿件来源:渭南师范学院

[责任编辑:张瑚轩奇]

  • 好文
  • 钦佩
  • 喜欢
  • 泪奔
  • 可爱
  • 思考

免责声明

  • 除凤凰网注明之服务条款外,其它因使用凤凰网而引致之任何意外、疏忽、合约毁坏、诽谤、版权或知识 产权侵犯及其所造成的各种损失(包括因下载而感染电脑病毒),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 任何透过凤凰网网页而链接及得到之资讯、产品及服务,凤凰网概不负责,亦不负任何法律责任。
  • 凤凰网内所有内容并不反映任何凤凰网之意见及观点。
  • 凤凰网认为,一切网民在进入凤凰网主页及各层页面时已经仔细看过本条款并完全同意。 敬请谅解。
凤凰陕西官方微信
凤凰新闻 天天有料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