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川:印台区金锁关镇烈桥村发展生态养老服务初探

铜川:印台区金锁关镇烈桥村发展生态养老服务初探

从铜川北关沿342国道北上,穿金锁雄关,越千年石林,一个名叫“烈桥”的普通小山村让你眼前一亮——这里,蓝天如海,白云似棉。绵延的青山,简直像块翡翠。清澈的溪水,潺潺作响。迎面而来的阵阵轻风,让你周身感到一种异样的清爽。

上传失败

图一: 今日烈桥一角

徜徉于烈桥,你会发现:通往村子那宽阔的水泥路,还有那条条巷道,一尘不染;路和巷道边,挺立着一排排哨兵般的景观树;依山而建、梯级分布的四排二层小楼,飞檐翘角,古意浓郁。你还会发现,人家门前,生长着各色明艳、芬芳扑鼻的花卉,还停泊着三三两两的小轿车;从省城赶来度假的老人们,或坐在亭子里摇扇纳凉,或迈着悠闲的步子走在绿荫下的公园里,一派其乐融融的样子。

在村口,笔者同几位长者攀谈:“以前,我们烈桥很烂,也很穷。”有顺口溜云:吃的是粗粮,住的是瓦房。到处是土路,整天灰尘扬。挣钱无门路,常年受恓惶,姑娘要外嫁,嫌弃这鬼地方。小伙子娶不下媳妇,急死爹和娘!

那么,是什么魔力让这个小山村成功实现华丽转身的呢?

穷则思变,烈桥一直在艰难探索

见到村支书,笔者差点儿弄错了他的经历。

他叫段西仓,瘦瘦的,高高的,一脸兴奋的笑早早送过来。看到他那一副果敢的样子,笔者便问:“你是不是当过兵?”

“没,一天兵也没当过。”

交谈中,笔者了解到,这位段书记不抽烟,也不喝酒。眼下,尽管已五十出头,但看上去倒很阳光、青春。

走进村委会,见到了在此的干部们。座谈中,笔者得知,之前,烈桥地处原305省道一侧,50多户群众所住的土坯房散布在一片洼地。人多地少,填不饱肚子;几处煤场,弄得到处脏兮兮的;农业劳动力质量退化,很多“农二代”既融不进城市,又不愿意回到农村,成为游走在城市边缘的特殊群体。

上传失败

图二:遗存村民故居

“我曾在西安打工,1994年因结婚回村。一家五口人,挤在两间不足20平米的土坯房里。180块钱的婚床,都是赊来的……祖祖辈辈种庄稼,到头来挣不下钱;改行养鸡,防疫跟不上,赔了;后来在煤场边开了个门市部搞批发,赚的是养家糊口的钱。”回忆过去,段西仓苦不堪言。

20世纪八九十年代,金锁关镇好多村里都有小煤窑。因道路不畅,煤炭外运大都靠当地人经营的车辆盘运。为消除煤炭运输中出现的道路安全隐患,政府便给公路沿线的一些村子颁发了煤场经营许可证。当时,村一班人抓住了这个机遇,通过经营煤场,让村上的年轻人有事干。

后来,因污染整治,烈桥煤场被取缔。一度活跃的村子立即变得静寂下来。看没了指望,村班子也变得七零八落。因无人愿当干部,老支书退下来后,村支书一年居然换了三次。到了1999年,时任村会计的段西仓被村民推选为村主任,而村支书则由镇上派人兼任。

村民们没有看错人,新村主任段西仓敢于担当。他觉得,既然乡亲们信任自己,那自己就得干些实事来。于是,他四处奔波,通过跑到的项目,给村上通上了自来水,帮村民搞起了养殖业,还修通了好几段生产路。

2005年,段西仓被推选为村支书。

抢抓机遇,烈桥实现了第一次嬗变

烈桥之变,契机在于2012年10月西(安)延(安)高速公路建设。

当时,西延高速要从村子通过,须拆除28户村民住房,赔偿标准180元/㎡。为激励群众搬迁,建设方还出台了这么一条措施:率先搬迁的农户,可得到奖补资金300元/㎡。

这一措施,让段西仓火烧火燎。他连夜一一登门,向搬迁户宣传政策。次日,便组织人力,开始行动。果然,赶在年底前,28户农舍全部拆除,这让建设方大感神奇。

28户群众领到了赔偿款。按说,下一步自然是各选新址建房了。村里除了划拨新庄基外,似乎可以不必多问。但烈桥却没有草草了事,而是接二连三地开会,同大伙商讨如何用好这笔钱。

各种会议上,大伙各抒己见,说什么都有。对此,老支书王广乾站出来:“西仓啊,你一定要给大伙把房盖了,能盖的自己盖,盖不动的拉一把,拉不动的拽一把。除了拆迁范围内的28户,还要考虑把不在拆迁范围内的17户和看好搬迁新址的13户一并安置了,最好来个‘大踏步’,直接从土坯房到‘别墅’。”

老支书的一番话,鼓足了段西仓的信心。白天,他继续奔波;晚上,要么组织各类会议再商讨,要么他带领村“两委”班子入户走访,给村民做思想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一周后,58户村民有47户赞同盖二层小别墅。有了群众基础,段西仓开始四处奔走,区政府办、交通局、移民办、西延高速办等部门和单位,磨破了嘴皮,最终为17户村民争取到每户3万元的盖房补贴,还争取到移民搬迁、危房改造、以工代赈、灾后重建等项目。

上传失败

铜川:印台区金锁关镇烈桥村发展生态养老服务初探

半年后,一排排靓丽的、富有时代气息的农舍建起来了。这一年年底,村民们就搬了进去,过了个开开心心的春节。

发挥优势,烈桥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

“退耕还林了,煤场关了,大伙靠什么吃饭?”这件事犹如一座大山,压得段西仓彻夜难眠。

2013年5月,退休前任西安某制糖厂厂长的舅舅给段西仓打电话说,党和政府越来越关注老龄工作,发展社会养老服务产业,烈桥有条件,也有前景。

这一通电话,让段西仓眼前一亮、心头一震。于是,他连夜上网,查资料。次日一大早,他牵头召开村两委会议。会上,他动情地说:“烈桥,是著名气象学家雷雨顺的故乡,可到现在还是个贫困村。我们人均耕地少,可森林覆盖率高,山清水秀、空气清新,很适合搞生态养老。再说,我们村离黄帝陵、照金、药王山、陈炉古镇景区不远,玉华宫、金锁石林就在家门口,我们何不利用这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发展生态养老服务产业?

当得知这几天武汉籍的叔伯姑父、老牌工程师正在村里走亲戚,段西仓立即前去看望并向其咨询:能不能把农户二楼房屋楼梯外置、建成民宿,吸引城里老年人来此度假、观光?之后,村上带着这一想法征求群众意见,没想到得到了村民们的热烈响应。

2016年7月,烈桥组建了“茶树源”开发公司,还同西安和爱集团签订合作协议,该集团长期为“茶树源”提供稳定客源;玉华宫、金锁关石林、照金等景区长期提供门票优惠。烈桥通过“绿色生态+康养服务+旅游+农业产业链”,吸引城市“银发族”消费,带动村民增收、脱贫、致富。

上传失败

图四: 烈桥雷雨顺公园

“茶树源”公司的组建,为实施产业扶贫找准了路子,为发展现代农业、乡村振兴建设奠定了基础。如今,公司租用25家农户房屋,提供床位125张,聘用中医保健医生1名,种植天然无公害果蔬600余亩,鸡、羊、鹅、猪养殖业发展势头稳定,带动村上房屋租赁、劳务用工、农家乐等5个项目,带动发展农户110户,其中贫困群众就有18人。数据显示,2012年,烈桥人均纯收入不足4000元。到了2019年,全村人均纯收入提升到14933元,全村48户166人人全部脱贫,过上了好日子。

“这个小山村植被好、空气好,每天早上,保健医生为我们搞体检,还搞饮食指导。我们出去锻炼,服务人员全程陪护。在田间,我们摘些果蔬,绕有兴趣地回来享受。在这里,大伙不光下棋、玩牌、聊天、读报看书,公司还提供了几条旅游线路组织我们外出观光,回来后还可参加一些篝火晚会之类的文艺活动,大伙过得非常充实、愉悦。”来自西安的退休老干部宋先生乐呵呵地说。而村民姜艳丽同样兴奋:“这些新房子,自家住当然够了,近几年,就把二楼腾出来,租出去给从西安来的客人住,一年下来,能挣4000元。”

倡导文明,烈桥村风、家风、民风大变样

烈桥探索发展“田园式”生态养老服务产业的实践,换来了村上的一派生机勃发。对此,段西仓并不满足:“光‘鼓钱袋’,不行;富脑袋,必须跟上!”

为遏制烈桥一度暴露出来的不良风气,村上及时组织村民大会,制定了倡导文明村风的系列制度措施,其中包括维护公共卫生、孝敬奉养父母、管教未成年子女以及和谐邻里关系等内容。

对个别违规者,村上坚持“两手抓”,即一手抓批评教育,一手抓柔性处置。段西仓是这样介绍“柔性处置”的:发挥村上若干摄像头的作用,将个别群众的不雅行为通过视频截图,再把其张贴至村上的公示栏里,让邻里乡亲人尽皆知,以狠狠“打脸”、根治顽疾。村民们对这一做法不但心悦诚服,还自觉搞起了相互监督。

上传失败

铜川:印台区金锁关镇烈桥村发展生态养老服务初探

据了解,烈桥连年举办“九九重阳·孝老爱老”活动,还坚持评选“一强四好”脱贫示范户,好媳妇、好公婆,通过典型引领,倡树文明新风。近年来,还同市、区文联联系,搞起了桃花诗会,让美丽烈桥散发出浓郁的文化气息。

在村委会,笔者得知,近年来,烈桥相继被评为市级“文明村、生态村、平安村、智慧村、先进村、示范村”,还被评为省级“最美宜居乡村”和“最美森林乡村”以及“第二批国家森林乡村”等殊荣。

烈桥之变有有形之变,更有无形之变,这主要体现在思想之变、思路之变、环境之变、素质之变、产业发展方式与经营格局之变,从而变富了农民,变美了村庄,变强了集体经济,变高了群众的幸福指数。省民政厅一领导在此调研时指出:“烈桥之变,关键在党,关键在人!烈桥是靠村支部引领改革发展,通过体制机制创新激发内生动力。今天的烈桥,虽不是最富裕的农村,但沿着绿色生态+康养服务+旅游+农业产业链这条路子走下去,它一定能成为成长性最好的村!”

稿件来源:爱印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