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洛市丹凤县:“搬”出穷窝 “迁”来幸福
陕西
陕西 > 资讯 > 信息流 > 正文

商洛市丹凤县:“搬”出穷窝 “迁”来幸福

原标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百城千县万村”调研行

丹凤:“搬”出穷窝 “迁”来幸福

本报记者 郭诗梦

“没想到啊!我们家也能住进楼房!”9月14日,在丹凤县商镇龙驹寨街道凤冠新城安置点居住的贫困群众张石娃激动地对记者说。张石娃的老家在商镇黑沟河村2组,距离丹凤县城10公里。他家的旧宅为两间土木结构房屋,雨天常常“屋外下大雨、屋内下小雨”,全家6口人的出行和居住都成问题。

“我们按照群众申请、村组评议、镇办审核、县级审批公示等程序,将张石娃识别审定为易地搬迁对象。根据政策,2019年3月,为他们一家6口人分了一套125平方米的安置房。”丹凤县移民办干部任卫涛介绍。

丹凤有贫困村89个(深度贫困村26个),建档立卡贫困人口24218户83389人,其中需要通过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脱贫的有7077户28288人,占全县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的33.9%。

据了解,丹凤县通过层层责任捆绑从源头上拧干虚假水分,实现应搬尽搬,精准对接;根据“以人定搬、以户定建、以点定产”的思路,针对不同的家庭人口结构和脱贫计划量身定制帮扶措施。此外,全县严格遵循易地扶贫搬迁“住房不举债、脱贫有保障”的要求,严格执行人均建房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户均建房自筹资金不超过1万元等政策,合理确定安置房户型面积,多措并举控制建房成本,做到政府和搬迁户都不举债。

“这里不可以乱扔垃圾,前方就是垃圾桶,请扔到那里。这是咱们大家的社区,要一同爱护这里的环境。”9月15日,居住在竹林关镇江北新村6期安置点的党员白华社正在社区引导教育乱扔垃圾的群众。

搬迁到新社区后,社区工作人员看白华社主动作为、勇于担当,便将他发展为社区居民小组组长。当上小组长后,白华社更加履职尽责、以身作则,为居民作好榜样示范。

目前,丹凤县将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全部纳入社区管理,成立2个独立移民社区,建立党支部、居委会、监委会等机构,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把党的管理向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和移民户延伸。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真要搬迁群众脱贫致富,关键还是要“换穷业”,增加收入来源,实现真正脱贫。丹凤县以做强社区工厂、鼓励自主创业、做实技能培训、开发公益性专岗为抓手,提升搬迁群众的就业创业能力,促进易地扶贫搬迁户就业向商务、劳务、服务等二、三产业转移。

截至目前,丹凤县社区工厂和扶贫基地累计达到32个,6000余名搬迁群众就地就近转化为产业工人。全县累计培训贫困劳动力3.5万人,1.6万余贫困劳动力实现了转移就业,形成了“工业反哺农业、城镇带动农村”的良性循环,产生了“挖穷根、断穷路、能致富”的综合效应,推进了城乡、区域统筹协调发展。

据了解,近年来,丹凤县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坚持“挪穷窝”与“换穷业”并举,探索出了一条移民搬迁、产业园区建设、城乡统筹发展、精准扶贫、消费市场培育“五位一体”和循环工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精品旅游景区、新型城乡社区“四区同建”的易地扶贫搬迁新路径,计划搬迁的7077户群众全部搬迁入住,促进了新型城镇化、脱贫攻坚、民生保障等各项事业快速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