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引领 改革驱动丨创新赋能“秦汉模式” 人文革新助力IP落位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创新引领 改革驱动丨创新赋能“秦汉模式” 人文革新助力IP落位

位于第七个国家级新区——陕西省西咸新区核心区域的秦汉新城,紧贴西咸新区创新城市发展的主脉络,坚持“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创新为动力、政策为保障、管理为支撑”的原则,大胆试、大胆创、自主改,以文化底蕴为支撑,创新驱动为区域跨越式发展注入动能。

由点到面 激发制度创新内生动力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自贸办副主任黄迪在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

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自贸办副主任黄迪在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

提及秦汉新城,其创新密码—特色案例培育为当地经济发展提供了底气。据了解,自贸区秦汉新城功能区自挂牌以来,累计培育创新案例22个,仅2020年,就有“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和“创新第三方医学检验检测实验室共享模式”2项创新案例,纳入国务院服务贸易创新发展部级联席会议办公室2020年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最佳实践案例”。三年来,秦汉新城功能区共有4项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5项全省复制推广,3项全省最佳实践案例,改革红利效应逐步显现。

其中全球云端零工创客共享服务平台开启了“云”端灵活就业的新模式。“平台主要发布登记企业的用工需求,并优先匹配与企业要求相适应的各类就业人员信息,最大程度实现供需双方的‘云端握手’。当双方达成用工意向后,企业和平台签订服务外包合同,平台再与个人签订服务众包合同,保障各方权益不受损害。”西咸新区秦汉新城自贸办副主任黄迪在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时说。

近年来,在创新驱动战略引领下,秦汉新城不断优化提升营商环境,通过建立常态化的政企合作联动机制、运用大数据对区域内中小微企业逐户分析“画像”,为企业量身定制融资解决方案、制定《秦汉新城政务服务十项行政规范》助推企业加速发展。据悉,自贸试验区秦汉新城功能区挂牌以来,累计新增市场主体3555家,新增注册资本金274.66亿元。

“秦汉新城功能区的创新发展围绕三个维度展开,以点到面的特色案例培育实现制度的集成创新,从而带动营商环境的优化加速企业赋能,最终实现产业的集聚。”黄迪补充到,除现有的陕西省“一带一路”语言能力标准化服务及大数据平台、文物数字化交流合作平台等相关产业服务体系外,持续深化和推进案例的培育,实现产业聚集也是优化营商环境的一大载体。

守正创新 人文革新助力IP落位

遗址、东方金字塔群……这是属于秦汉新城特有的文化底蕴关键词。作为西咸新区五大功能组团的核心区域,秦汉新城努力构建秦汉历史文化集中彰显区。“对于秦汉新城来说,文化保护全面贯彻落实“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工作方针。而从经济角度上来讲,我们的文物都是不可移动的,因此在核心保护区外,在有限的土地进行项目开发和经济发展建设。同时还要进行考古挖掘及文物保护,有一定的难度。”黄迪表示,基于此,历史文化与科技的融合是比较理想的发展方向。用科技手段创新文化发展方式,秦汉新城以文化+科技的破“次元壁”多业态融合方式,在城市产业发展和历史文化保护之间,找到了平衡。秦汉历史文化资源云平台是利用高清数字三维采集、大数据等技术形成历史文化资源云数据库,为数字博物馆、文化旅游等领域提供优质的文物数字资源;汉阳陵博物馆,通过数字化展示带给观众全新的“刷馆”体验。这一举措也与秦汉新城以打造文化高地、宜居之城的示范和样板为建设理念不谋而合。

在自贸区发展方面,紧扣“人文交流自贸区,一带一路新支点”这一核心定位,坚持在文化旅游、医疗健康和高端制造三个产业砥砺深耕,不断扩大对外经贸合作。“要把人文交流作为对外开放的手段,人文交流在前,才能实现经济的互贯联通”黄迪说。

探寻动能 创新模式驱动高质量发展

创新引领 改革驱动丨创新赋能“秦汉模式” 人文革新助力IP落位

“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很多既定的目标没有去实施,对此我们也做了积极的调整。通过积极探索“自贸+服贸”双试联动创新发展新模式,持续做好特色案例培育及核心产业发展,积极发挥开放前沿优势,释放制度创新红利,持续做好协同创新。”黄迪在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时表示。

秦汉新城功能区经济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得益于产业优质的营商环境、守正创新的文化发展底气、不断探寻创新的推动力。“2021年,秦汉新城功能区将继续做好创新探索,聚焦产业链的创新并完善其细枝末梢,同时要深耕自贸区这块“实验田”,在人文交流、产业聚集等方面重点发力,不断推陈出新。”黄迪说。

文化是创新的源泉,创新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有力驱动。提及创新,黄迪提到,大家对于自贸区的认识,是在不断改变的。从一无所知到如今广泛参与,创新不是一个人一个单位的事情,而是取决于大环境,秦汉新城如何将历史文化资源进行创造性转换,为城市发展方式提供“秦汉”样本,我们一直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