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人易患颅内动脉瘤?如何拆除这颗“不定时炸弹”

哪些人易患颅内动脉瘤?如何拆除这颗“不定时炸弹”

颅内有一种凶险的疾病叫做脑动脉瘤,因为它常常趁人没有防备时突然“爆炸”并迅速致人于死地。曾联手打败法西斯的历史著名人物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对于他们而言,真正的敌人只有一个“颅内动脉瘤”!他们先后死于动脉瘤破裂后的脑出血。而我们熟悉的喜剧演员赵本山也是因动脉瘤破裂得到及时抢救后康复。

大多数时候,人们不知道自己有脑动脉瘤,直到它破裂。这种状况非常普遍,但正在得到改变。

颅内动脉瘤究竟是什么病?

颅内动脉瘤说是“瘤”,其实和平时听到的肿瘤完全两码事。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血管壁局部病理性扩张所造成的异常膨出。通俗地讲,就是颅内动脉血管壁上某个“薄弱点”在血流冲击下,因为动脉压力的增加,形成的小鼓包。鼓包的脑血管在一定诱因的作用下,像吹气球一样,在脑组织中越长越大,直到“啪”的一下爆掉......

颅内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因素?

一是与先天性的遗传有关,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多囊肾病、先天性血管发育结构异常;

二是后天形成。如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吸烟等都是其生长及破裂的触发因素。

所以,别以为它离我们很远,情绪激动、陪孩子写作业血压升高、便秘蹲个厕所、用力生个娃、搬重物使点劲,都可能造成人间悲剧。

患颅内动脉瘤的人有多少?

一项基于上海社区人群的横断面研究表明,在35~75岁人群中,MRA检出的未破裂颅内动脉瘤患病率高达7%。遗憾的是,我国颅内动脉瘤治疗率不到5%,主要因为对该病认识不足,能够发现未破裂动脉瘤的MRA及CTA两项检查在常规体检中常常被忽视。

哪些人易患颅内动脉瘤?

1、家族中有“动脉瘤”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史;

2、颅外其它部位发现有动脉瘤者;

3、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患者;

4、长期酗酒、大量吸烟者;

5、长期精神紧张、睡眠障碍、偏头痛患者;

6、女性人群中相对发病率较高,女性患病率是男性的1.6倍。

颅内动脉瘤患者平时有哪些临床表现?

脑动脉瘤在破裂前一般没有明显症状、可能会有“警示性头痛”,即一种程度相对较轻的头痛。

任何引起血压波动的因素均可能诱发动脉瘤破裂,比如情绪激动、体力劳动、用力大便,当然也有部分患者在安静状态下破裂。随着瘤体增大会出现视觉障碍,出现肢体无力、言语不清、走路不稳,甚至是癫痫等症状,有的患者会出现情绪方面的问题。一旦发生剧烈的头痛,要想到动脉瘤破裂出血的可能,常被描述为“一生当中最剧烈的头痛”,同时伴有恶心呕吐,甚至意识丧失,应及时就诊,但仅约三分之一的患者可获得满意的结果。

颅内动脉瘤的危害大吗?颅内动脉瘤的破裂率约为每年1-2%,而颅内动脉瘤第一次破裂后致残致死率大约为30-40%。更严重的是,出过血的动脉瘤再次破裂的机会及危险程度均大大增加,大约有40-60%的病人会在动脉瘤出血后的一个月内再次发生破裂,而第二次破裂后致残致死率约为60-80%。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具有高致死致残率!!!

所以,颅内动脉瘤就像是埋藏在人脑中的一颗“不定时”炸弹,随时都有爆炸的危险,一旦引爆,后果不堪设想。

如何诊断颅内动脉瘤?

MRA(磁共振血管成像)、CTA(CT血管成像)是最佳无创筛选手段。DSA既脑血管造影是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

由于颅内动脉瘤一旦破裂具有高致死致残率,所以,40岁以上健康人群应做一次磁共振血管成像,有高危因素及动脉粥样硬化的人群应每2年检查一次。颅内动脉瘤的常规筛查,势在必行!

体检查出颅内动脉瘤怎么办?

如果体检查出颅内动脉瘤,我们需要做的有两件事:

1、预测其破裂风险。准确评估其破裂风险,是重要的一步,最后形成最优治疗建议,确保健康安全,将撒旦幽灵限制在瓶子里,让这颗“不定时”炸弹变成一颗哑弹。

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可以预测吗?

目前一般认为颅内动脉瘤的破裂风险有这样几个方面:遗传(种族),有无高血压,既往有无蛛网膜下腔出血,年龄、动脉瘤大小、动脉瘤位置(侧壁/分叉,前循环/后循环),这几个参数可以有一个大致的框架;但后来人们发现动脉瘤的形态学特征与破裂风险密切相关,包括AR、SR、高宽比、不规则形态、不规则指数波动指数UI和非球形指数NSI等,形态学背后有其血流动力学机制。

目前比较公认的影响破裂风险的因素包括:临床特征、动脉瘤形态学参数、动脉瘤壁的强化特征和血流动力学特点,综合这些信息才能得到相对准确的判断。

2、通过手术阻止其破裂。可供选择的方法早期主要是开颅手术夹闭术,但因开颅手术创伤大, 并发症发生率高,目前越来越少应用于临床。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微创介入方法逐渐成为首选。介入栓塞术只需在患者大腿根部穿刺一针,通过微导管到达颅内动脉瘤腔内,用特殊弹簧圈将动脉瘤致密栓塞,从而达到治愈动脉瘤的目的。微创血管内介入治疗目前已成为颅内未破裂动脉瘤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

稿件来源: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