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轴线端北:“工业大佬”在这个地方“加速”了

中轴线端北:“工业大佬”在这个地方“加速”了

原标题:中轴线端北:“工业大佬”在这个地方“加速”了

起跑之后,加速就是最关键的环节,甚至直接决定比赛结果。而今,就在西安的中轴线端北,一群“工业大佬”正在“加速”。我们更关心他们是怎样“加速跑”的?

加速:南创维北隆基

图片

▲图:智能电子产业园项目主体结构封顶

深圳的创维,本土的隆基,这一南一北两个“工业大佬”,是目前泾河新城最为耀眼的“双子星”。

先看创维,今年2月7日“起跑”,落地项目是总投资100亿元的智能电子产业园,这里也是陕西省2022年一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活动的主会场。

再看隆基,去年6月“起跑”,落地项目是总投资近200亿元的光伏产业园,这里则是西安市2021年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的主会场。

南北“双子星”,落地泾河项目分别是省市重点项目开工仪式举办地。仅这一点,就能看出泾河新城制造业这两年的“加速”,但更值得的关注是两家“工业大佬”在泾河正在进行的产业“加速”:

1、“彩电大王”加速“智能交互”:

作为曾经的彩电大王,创维近年来一直实施转型,很重要一点就是要实现“终端产品转向智能系统”,比如智能厨电、智能家居等。

为此,创维在泾河的目标是,年产100万台(套)厨电及智能电子(含热水器、灶具、智能烟机等)、年产50万台(套)智能家居,以及年产5亿支3C电池、1亿支特种锂电池。

在2021年度,创维的智能电器的营业收入达到43.75亿元,同比增长3.7%,已经占到整个创维营业收入的8.5%,而泾河项目显然将进一步推高这个占比。

“万物互联、智能交互”,是创维转型的理念,也是中国电器产业的方向,但是当大象起舞,尤其就在我们身边的时候,还是挺让人震撼的。

2、“光伏龙头”直指“第三次变革”

“光伏产业的技术革命从产业链上游逐渐下移”,这是《财经》杂志曾经的预测。在分别走过了“硅材料”、“硅片”两个阶段之后,目前将走向第三次变革——“电池技术”。

值得一提的是,隆基就是在第二阶段以单晶硅胜出,并且成为全球“光伏龙头”的。而这次隆基在泾河采用了“N型结构单晶光伏电池生产工艺技术”,这是全球范围内的“首次”。据称,此技术将使得产品光电转换效率达到24%,高出目前市场主流产品约1个百分点。

就隆基分产品的营收来看,太阳能组件及电池去年实现了584.5亿元,同比增长61.30%,占到其总收入809.32亿元的72%。隆基总裁李振国也曾说过:隆基已将电池确定为公司技术研发的重心,并表示“目前处于一流水平,未来两三年后达到领先地位”。

或许未来引领光伏产业发展方向的,就在泾河!光想一想,这样的“加速”就让人激动。

图片

▲图:黄宏生(左)、李振国(右)

无论是创维的转型,还是隆基的变革,都是企业走出舒适区直面全新挑战,都是对于自身的超越,其对于产业本身都是极具创新意义的,再次致敬他们的企业家精神。

上演“加速跑”的,还有正在推进的百亿级的茯茶产业链以及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如果把打造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茯茶镇”作为“起跑”,那么茯茶产业仍需“加速”,因为泾河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力争到2025年,年加工销售量过一万吨,总产值接近或达到50亿元,而此前泾河新城全域年产量只有2600吨,年产值也不到10亿元。

此外,总投资25.6亿元陕煤技术研究院项目,去年6月28日开工;陕西创普斯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一期年产两万吨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已于7月12日投产,同样都在“加速”路上。

产值:不只是增长60倍

图片

在2019年,泾河新城形成产能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仅有3户,2019年产值为10.7亿元。

而今,仅这四大产业的预估产值,就达到了671亿元。

其中,光伏产业一期投产后,在地年产值约230亿元,等到合作项目全部达产后,年产值约400亿元;

智能家居产业,项目全面达产后,预计年销售收入不低于100亿元;

茯茶产业,力争到2025年,全产业链总产值接近或达到50亿元,未来上下游全产业链整体产值或达到百亿;

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陕煤研究院项目满产后可实现年产值超过31亿元,陕西创普斯新项目全面投产后年产值约60亿元左右。

从10.7亿元到671亿元,简单计算产值的增长是60倍,但是增长的并不只是一个数字,更是“先进制造”的含金量,还在于为全省工业体系发展“探路”。

先看一下省、市、区对于“先进制造”的定位:

我省《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位置,到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提高到23%,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要降低对能源化工产业的依赖。

西安市《“十四五”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6+5+6+1”现代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先进制造业强市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规模以上先进制造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以上,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70%。

《西咸新区产业发展规划(2019-2025年)》当中,泾河新城领受的任务是:“积极承接制造业转移,组团式发展先进制造业。”

三级规划都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发展先进制造业!

泾河其实已经“上路”,而作为国家级新区的一部分,找到自己更清晰的定位并将吸引力辐射出去,则是一个更持续的探索:

1、 “生产性研发”的“集散地”之一:

仅看这几个“工业大佬”,都是“研发狂人”。创维在2017研发投入达12亿元并一路保持到2020年的18亿元,再到2021年的21个亿,5年投入将近百亿元。2021年全年新增专利1457件,累计11065 件。

隆基的研发投入从自2012年上市以来至2021年,累计超100亿元!仅2021年,隆基全年研发投入就达43.94亿元,占营业收入5.43%,累计获得各类已授权专利1387项。

而陕煤集团其5年累计累计完成研发投入也超过300亿元,其落地泾河项目也是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重点项目。

持续高投入的“生产性研发”,对于提升制造业水平,保证未来的先发优势,意义深远。对于泾河而言,则有望成为全省先进制造业的一个“集散地”。一方面,吸引先进制造业的进一步聚集,另一方面为全省制造业发展提供一个产能输出的“窗口”。

2、 高附加值产出的一个样本:

在此次“加速”各大产业链当中,有个颇有意思的指标,亩均产值、亩均税收。比如光伏产业链,亩均产值2637万元,亩均税收104.46万元;智能家居产业链亩均年产值约1429万元,亩均年税收约72万元。

通过产业升级,实现高附加值,这对于全省工业高质量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样本的存在。

在这方面,茯茶产业链在获得品牌进一步提升之后,同样也会是高附加值的体现,比如2018年小罐茶卖出了20亿元,成为中国茶叶品牌零售额的第一名。

预期:工业载体或持续加重

图片

而今来看,“加速”之后,泾河新城的“先进制造之城”预期,或许将是工业承载的持续加重,泾河或将沿着既定路径——“做最优生态环境、引最多优秀人才、聚最强高端产业”一路前行。

1、先看过往招商引资成果:

2022年上半年:8个项目花落泾河新城,包括投资20亿元的西部超导泾河新城产业园项目和10个亿的秦通电力变压器生产基地项目。

2021年:总计引进包括世界500强企业在内的各类项目40个,总投资额达641.375亿元,包括总投资100亿元的创维智能电子产业园。

2020年:先后签约引进了隆基绿能高效单晶电池及光伏组件、陕煤研究院新能源产业基地及中车智轨生产基地等项目29个,总投资约744亿元,引进各类科研院所70余家。

2019年:当年招商项目达20余家,并且在新签约的项目中,高端产业项目占比达67%。

几年前,还在争取不是怎么先进的企业,到后来“工业大佬”纷至沓来,泾河新城已经用招引的成果,初步给自己打造了一张“先进制造”或者“智造”的名片,而这张名片的成色还将越来越足。

2、再看区域经济的发展:

一直致力于工业招商的泾河新城,也尝到了制造业的“甜头”。

在2021年,泾河新城主要经济指标持续领跑西咸新区4个季度,全年GDP同比增长9.9%,位列西咸新区第1,高于西安市5.8个百分点。2020全年GDP同比增长10.8%,位列西咸新区第2。

当然,这种增长和工业提升直接关联,比如2021年1—6月份,泾河新城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0.1%。

同时,“用脚投票”会不断上演。

仅从此次“工业大佬”对于就业的带动来看,创维项目预期带动就业约8000人,隆基项目预期带动就业约13000人,陕煤研究院项目预期带动就业1200人。

来自360百科的数据显示,目前泾河新城人口数是16.5万人,仅如上3个项目就能带动22200多人的就业。在金融棒棒糖看来,在稳经济大盘的背景下,带动就业无疑是更为重要的体现。

而对一座发展中的“新城”而言,“就业”才是留下年轻人最大的前提,相信充分的就业机会将吸引更多人“用脚投票”,这才是真正的“产业兴城”。

无论是“先进制造之城”对于外界企业的吸引,还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内生需求,工业载体的继续加重都是可以预期的了。

而且从空间条件来看,位于西安市中轴线正北端的泾河新城,本身就定位为大西安北跨战略核心聚集区,随着西安作为国家中心城市建设的推进,其主城区经济外扩势头继续加强,泾河新城作为西安这座国家中心城市的工业集中区,或许就更加“水到渠成”,而这一过程预计将释放更大的产业聚集效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