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化赋能教育 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数字化赋能教育 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原标题:数字化赋能教育 让因材施教成为现实

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不断更新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也为教育领域打开了一扇全新的大门。利用大数据生成数字画像,一图了解学生综合素养;5G支撑的平板教学,让精准的教与学时时处处发生;师生共建网络学习空间,创意微课、个性作品走上“云端”……一幕幕生动鲜活的数字化教育应用场景,正在西安市多所中小学上演。数字化改革,正成为助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不再是“大水漫灌”式

AI助力实现精准教学

走进西安市雁塔区实验小学,在四年级的数学课堂上,孩子们面前少了厚厚的书本,取而代之的是一台台平板电脑,大家拿起触屏笔,通过写一写、练一练的方式,与老师和同学进行互动……去年秋季学期以来,雁塔区实验小学引入AI自主学习课课程,建了间AI数字化数学思维拓展训练室,很受师生们的欢迎。

“今天老师讲的是乘法分配律,通过这几道题我已经基本掌握了知识点。还有一道题一直不会,我要看看这个微课视频了解学习,再针对性地练习……”学生张怀蝶一边说着一边打开错题本继续练习。

“以往教学全靠经验,老师要反复翻看学生作业,才能凭印象把错误率高的题目圈出来。”自引入AI自主学习课课程后,让该校数学教师刘钰君体会较深的是,依托系统的可视化学情数据分析,能够直观看出个性和共性问题。

“学生在学习机上作答少量试题,系统就能自动生成本章节知识点个性化知识图谱。每个学生的作答正确率、答错人数都能准确显示,班级平均掌握率,掌握较好、部分掌握、掌握较差的知识点,一目了然。”刘钰君说,通过大数据精准分析后,老师在课堂上不再是“大水漫灌”式教学,而是基于班级共性问题做精准讲解。自主学习时,学生不是“题海战”,而是就薄弱知识点进行针对性学习,助力师生减负增效。

如今每周一次的AI自主学习课,也成了孩子们的期待。在刘钰君看来,“这不仅仅是老师和学生的互动,而是知识和知识的互动,极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每个人都收获感满满。”

数字教育 云端赋能

让教与学变得鲜活有趣

“同学们,我们今天一起来玩个游戏……”在西安高新区第十七小学的一堂英语课上,英语老师杨冰运用数字化手段,用学生们喜欢的方式传递知识。只见学生们拿起手中的终端,开始用英语“点餐”……

“看似是个闯关游戏,实际是将教学内容与智慧课堂相融合,使学生逐步学习本课词汇和句型。”杨冰告诉记者,英语课不再是听和读,课堂因为引入数字化手段后变得不同——师生之间互动更多了,学生对课堂充满兴趣,更加专注、用心。

而在另一边的信息课上,教室大屏上正播放着李思妍同学在键盘上的按键操作,信息技术教师臧元春子正利用手中的移动终端展台功能,对该同学的操作步骤进行动态立体展示。大屏上,李思妍手下的“一举一动”一目了然,全班都能清晰直观地看到其操作过程。“信息课变得更有趣了……”这样的演示吸引同学们跃跃欲试,都希望老师能把自己的操作过程也投放到教室大屏上。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发展,越来越多的老师也有了实用的“AI助手”。“教”与“学”的形态,无论是内容、形式还是场景上,都发生了很大转变。

为每位学生描摹“数字画像”

让因材施教成为可能

“智”导才能“慧”学。西安高新区第十七小学校长金梅说,学校自建校以来,以“教学手段科技化,教育传播信息化,教学方式现代化”为特色,将科学实验室、人工智能、创客教育等技术手段深入应用于教育教学中,引进了智慧教育平台,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激发学生的无限潜力。

据了解,该校为每位老师都配备了移动教学终端,数字化教学手段陆续走入课堂。“以前,学生的学和老师的教,相对枯燥一些,数字化以后,课堂上,以前想让学生看到的、感受到的场景,现在完全可以通过教学终端让学生如临其境,效果成倍提升,课堂上还可以实现实时动态评价。”金梅说。

“实际上我们对于教育数字化,最看重的一点是基于数据的大规模因材施教。”西安市雁塔区实验小学校长李宁表示,除了智能化课程的引入外,学校针对每个学生都建立了数字化模型,记录孩子在校全方位的成长数据,以此打通学生本身的反馈和家长的反馈,带动学校、家庭、孩子同步评价和成长。

在李宁看来,最好的教育是因材施教。“一个班几十个孩子,老师要掌握每一个孩子的成长情况有针对性地训练,时间和精力是远远不够的。如今学生有了‘数字画像’,每一个孩子每天的点滴成长都会汇总在‘数字个人’身上,老师们根据数据进行针对性地指导和作业布置,更靠近因材施教。这在以前是不可能实现的。”

“既能满足要求共性的必须达标的东西,又能根据学生个人的潜力和优点进行针对性补充和调动,我认为这是数字化带给教育最大的改变。”对于教育数字化,李宁有着自己的思考和设计,“随着VR、元宇宙等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来若应用于教育管理、教学和评价,就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人施教。在数字化建设上,该校一开始就做了比较系统的定位和设计,在具体应用层面也真正动起来了。”学校在数字化建设各方面都预留了成长空间,我们将来会把数字化的建设、教育信息化的整合做得更好、更到位,真正促进学生全面成长,促进教师成长,助力学校在教学质量上树立新标准、新生态。”李宁对数字化赋能教育的未来充满信心。

文/图:西安报业全媒体见习记者 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