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优育强” 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
陕西
陕西 > 资讯 > 正文

“引优育强” 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年全国两会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成为教育现代化的内涵要求。

面对更高水平的育人目标,孵化“新质学校”,实现系统性跃升和质变,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高标准要求,浐灞国际港教育系统以“引优育强”为切入点,探寻出一条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的可行路径。

引名校 育强校 联合发展 厚植“根本”

一直以来,西安浐灞国际港始终把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作为建设教育强区的战略先导,本着“优质、均衡、共享、发展”的理念,按照“更高水平、更加均衡、更高质量”的要求,在“引入名校、培育强校”方面下功夫。

引入西北大学共同打造陕西“首个课后服务实践共同体”,并将浐灞一小、浐灞一小创新小学、西大附中浐灞中学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小、初、高”完整教育链条。

与西安交通大学联合办校,打造灞河两岸“双子星”(浐灞欧亚中学、浐灞右岸学校)区域“名校”。同时,携手后宰门教育集团创办浐灞二小,打造成“名校+”教育联合体领航校,在落实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变革中创新实践。

与陕西师范大学共建教师发展培训中心,成立陕师大浐灞教育集团,成为全市教育改革典范,为高质量教学注入“实力”、增添“底气”。

“公”参民 草木葳蕤 枝叶关情

近年来,浐灞国际港教育始终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崇高使命,聚焦人民群众所急所需所盼,努力办群众家门口的好学校,让群众“有学上”到“上好学”的美好期盼得以实现。

陕师大浐灞教育集团成立,将御锦城小学民转公,并与浐灞七小、七小创新小学三校合并,统一管理,统一教学,形成“一校三址”的办学新格局。

“这三个学校离我们家很近,而且陕师大浐灞教育集团管理,教学质量信得过,‘民转公’以后,还不用交学费,我们是绝对的受益人,这真是给老百姓办了一件大好事。”御锦城居民刘先生说。

陕师大浐灞教育集团赋予师生特有的烙印,学校基于学生生理、心理特点,打造同根同源的“文化圈”,三个校区以“认识家乡”“热爱祖国”“放眼世界”为主题,将知识性、教育性、艺术性集于一体,层层递进、环环相扣、一脉相承。

2023年,引优质老牌名校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全面接管西安市第五十七中学,并更名为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浐灞分校,学校顶层设计、教师队伍建设、课堂教学改革均紧跟八十三中步伐,让原来的弱校“华丽蝶变”,得到了群众和社会的认可。

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浐灞分校校长刘忠建:“2023年6月,西安市第八十三中学浐灞分校正式揭牌,学校对硬件环境进行了提升,让周边群众看到了实实在在的变化;同时,学校严格加强管理,强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向群众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为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校以合作研讨、分享交流、考练检测为核心,紧抓“课堂教学、有效学习、有效点拨、有效练习”,引导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分校和校本部统一实施教师培训,统一开展教研活动,共同分享教育资源,同步举办师生赛事,教育教学成绩不断提升,赢得了学生、家长、社会的肯定。

创新发展 培育自主“造血”能力的“新质学校”

厚植教育“新质生产力”,离不开一批又一批本身就有自生能力的“新质学校”。“新质学校”的特质是什么?以学生为中心,发现每位学生的不同,唤醒每位学生的潜能;学习方式变得泛在、多元,所有空间环境都可用于学习或触发学习,学习随时随地发生;师生关系从管与被管、教与被教,走向共生共学关系,一起实现“换挡成长”。

近年来,浐灞国际港教育直面教育共同的时代愿景,厚植教育的“新质生产力”,培育和发挥学校自主发展能力,以学生为中心,校园环境为优势,改变教学设计、创新课程设置、发现学生个体差异,通过不断实践,不少学校已经成为“新质学校”的前沿样本。

浐灞欧亚中学以创育赋能学生未来,成立科技中心,将创育融入教学全过程,营造集课堂教学、课后服务和社会实践活动一体化设计的全方位科技育人环境,探索和研究GenAI(生成式人工智能)的融合应用,开设特色课程,开展融合编程、机器人、人工智能等科技创新类课程,完善科技人才培养体系,为学生未来赋能。

西大附中浐灞中学开发《校园绿色“三态”课程》,让学生通过对校园动植物调查,了解生命形态,改变生命状态,美化生命姿态,在学生心灵种下绿色、和谐、共生的种子,在实践体验中成长,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与他人和谐相处,与自己和谐相处。

西安交通大学附属中学浐灞右岸学校开发小初衔接课程,实施贯通培养,将“三个课堂”统筹推进,打造“个人定制”式的现代化学校课程体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道路上茁壮成长。

浐灞第一小学(创新小学)从学生发展素养出发,细化了“1+X”课程育人目标,积极探索与创建“真善美校本课程体系”,因地制宜开发出八大独具地域特色和传统文化特色的课程,满足了学生的多样性发展需要。

浐灞第二小学深耕“五育并举”,聚焦“三个课堂”,让每个小水滴都绽放自己的独特光芒。通过“走班制”综合性学习项目,量身定制个性化、差异化课程;以“研学+”多元实践课程为阵地,聚力校内外融合,广泛链接社会资源,不断促进学校育人方式全方位变革。

浐灞第三小学的跨学科项目式课程教学模式,打破了传统的40分钟课堂时间空间限制,重构学习场域、创新学习样态,从单学科知识教授转向多学科综合引导,把学习的主动权真正交还给孩子。

浐灞第四小学开发的《从“不一样”到“了不起”数智化课程体系》,以数智化为工具,跨学科为抓手,重塑校园根本动能,使数智化课程撬动“了不起”价值体系。

浐灞实验小学的问道未来课堂,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精准掌握学情和个体差异,重构教学模式与方法,解决个性化与“划一式”间的矛盾,持续推动信息化与教学环节深度融合,不断更新升级“智慧课堂”,初步形成线上线下融合的数字化场景,呈现个性化教学的“小生态”。

浐灞第六小学推行扁平化管理模式,使得管理层能够更贴近教师工作实际,有效提升管理的针对性和效率。扁平化管理的核心优势在于简化决策流程,减少层级障碍,让专业的人专注于做专业的事。有效激发教师的工作热情和创造力,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育服务。

除此之外,浐灞国际港教育系统定期开展学习交流活动,增强学校自主发展能力,实现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和提升。浐灞三小、浐灞四小、浐灞实验小学、浐灞六小、浐灞八小、浐灞十小、浐灞十一小、浐灞二中、浐灞三中、浐灞七中、浐灞第十学校等,逐渐成长为区内“强校”,浐灞一中和浐灞丝路学校,承担着民族教育使命,创出了民族特色,并荣获了“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单位”荣誉。

浐灞第一中学以“各美其美,合同一家”为理念,创设“家”文化,实行“爱”的教育,积极开展生生结对、班班结对、全员德育、“我在西安有个家”陕藏家庭结对等活动,深化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浐灞丝路学校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坚持民族教育理念和“六个心”,即政策学习用心、素质教育开心、特色课程精心、培优补差细心、生活传递爱心、营养搭配放心,为民族学生的成长成才尽职尽责,为国家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新质学校”是时代的呼唤,也是群众的呼唤,更是孩子的呼唤,浐灞国际港教育系统将持续加大优质资源引领,快速推进强基提质,全力推动区内每所学校办出特色、办出水平,让每个孩子都能成为“新质学校”的一员,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绽放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