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研发机构乘风起势 助力丝路科学城创新策源地建设

新型研发机构乘风起势 助力丝路科学城创新策源地建设

“正值青春”的新型研发机构是攻克产业关键技术的新生力量,被寄予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时代重任。

与传统科研机构相比,新型研发机构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能够充分利用“有为政府+有效市场”优势机制创新整合“政产学研”资源,带领科研成果快速实现“走出实验室、跃上生产线”的“从1到10”高效转化。

近日,陕西省科技厅公示2024年度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拟认定名单,西安中科光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西安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等来自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的5家企业成功上榜,成为激荡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的“新型加速器”与“人才蓄水池”。

2024年度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名单公示图

2024年度陕西省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名单公示图

聚焦成果转化 “应需而生”备受瞩目

作为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融汇点,新型研发机构是推动我国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有力支撑。

回溯过去,新型研发机构在我国已有近30年的发展历程。早在1996年,深圳市政府就与清华大学共建了我国第一家以企业化方式运作的科研事业单位——深圳清华大学研究院,正式拉开我国科研组织创新发展的序幕。2015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方案》正式赋予这类机构一个规范名称——“新型研发机构”。

自此,新型研发机构在全国加速落地,规模效应显现,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新兴科技产业力量。

目前,我国备案新型研发机构已超2000家,企业性质机构占比68%,主要聚焦新能源、新材料、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充分发挥“头雁效应”为深化政产学研合作、体制机制创新、核心技术攻关及科技成果转化赋能增力。

机构加速涌现 “细分领域”各显身手

高新区是我国新型研发机构聚集和成长的重要空间。

在全国各地聚焦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相继出台支持政策的背景下,陕西同样积极部署。其中,作为“双中心”核心承载区,一大批新型研发机构在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扎堆汇聚,构建起高校院所、产业界、全球创新资源与西安链接的“科学桥梁”。

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实景图

西安高新区丝路科学城实景图

2022年,陕西首次开展新型研发机构认定工作。在首批认定的2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中有7家位于丝路科学城,占比超过31%。

今年上榜的5家企业也正在成为区域创新研发的先锋力量,拥有行业高水平研发团队,在细分领域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其中,稀有金属材料研究院致力打破国外垄断,全面助力新材料国产化道路;塔力科技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高校成立联合实验室,提供面向行业场景的数智融合解决方案;领充创享聚焦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储能微网、智能检测等前沿领域,累计申请专利300余项,造就“数智新能源领创者”;天润科技专注遥感应用、数实融合可视化等新质业态,已取得发明专利等各类知识产权百余项。

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项目效果图

国家先进稀有金属材料技术创新中心项目效果图

塔力科技

塔力科技

培植成长沃土 “先行先试”硕果累累

新型研发机构是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的重要载体,也是加快推进西安“双中心”建设在成形起势上实现新突破的创新主体。

为了让“创新”的种子源源不断落地生根,丝路科学城聚焦光子、航空航天、智能制造、氢能与储能等前沿领域,构建形成“新型研发机构—科学园—科学城”的多层次创新平台体系,推动实验室成果与应用场景的深度融合。同时,依托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打造覆盖“种子-天使-VC-PE”全生命周期基金体系,以“资本活水”精准浇灌科创土壤,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提供坚实助力。

近三年来,丝路科学城已引进高层次人才500余名,转化科技成果300余项,实现科学研究、实验开发、推广应用一体化布局,引领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发展。

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实景图

秦创原西安科创基金园实景图

在高能级创业形势下的今天,“人人创新”成为必然趋势,新型研发机构的“全面开花”也为“双中心”建设成形起势聚合全新的“科创生命线”。

供稿单位:丝路科学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