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韩森寨法庭副庭长耿垒
访谈间不难发现,耿垒既有曾经年少的初心依旧,又有如今职责的坚守勇毅,还有对明日阴晴的淡定从容。
身着黑色法袍,在开庭时全体起立、审判时一“槌”定音……这些特定的仪式感可能是大多数人眼中的法官。
迈入新城区人民法院,庄严的气息扑面而来,办公楼道里人来人往,无不言说着这里的忙碌。徒步走上五楼,见到了访谈嘉宾的庐山真面目——身材高大、一脸正气,严肃又不乏平和,只不过作为一名法官,他又多了几分法律的严谨和职业的气蕴。
西安市新城区人民法院韩森寨法庭副庭长耿垒接受凤凰网陕西专访
他就是韩森寨法庭副庭长耿垒,在新城法院任职十年有余,伴随着青春的脚步,他从一名书记员成长为如今的副庭长。谈及职业的选择,他直言是因为中学时期受到影视剧的影响,“尤其是法官们做出维护正义的最终判决时,那个样子特别帅气!”自此,他毅然选择了法律,凭着一股韧劲,在实践中磨炼,在案件中摔打,一干就是十一年。
人们常说,法官是刀尖上的舞者。他要正确适用法律,在双方当事人之间追求公正的实现,稍有不慎,跌落下来的不仅仅是法官个人,还有国家的司法公信力。那么,如何才能做一名称职的法官呢?
从自身出发,耿垒觉得这四个条件缺一不可:首先是司法为民的情怀,在思想认知上有情怀才能坚定不移的走下去;其次是坚守正义的决心,法官的工作是维护老百姓权利的最后一道防线,坚守正义才能做出正确的判断;然后是对工作的平和敬畏,在法律的框架之内,要怀着平和敬畏的心态对待法官这份工作;最后是对生活的用心感知,感悟生活才能让判决紧贴生活实际,避免“形而上”。
从业十几年,经手过大大小小的案件,耿垒坦言,当事人的一个案件对他而言只是众多案件中的百分之一,却是每个当事人的百分之百。所以,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考验着每一个法官的司法能力。
耿垒无疑是一名表现优异的“舞者”,对待案件他都会认真分析、公正司法、不偏不倚。同时,也保持了司法的人文关怀和温度。他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印象深刻又暖心的案件,这是一个“阳光普照”的故事。
案件的原告是一个将近70岁的老太太,她继承的一套房子因种种原因登记在了她弟弟名下,后来,因其弟弟对外借款无法偿还被法院强制执行。老太太认为房子虽然在她弟弟名下,但不是她弟弟的财产。该案经审判后驳回老太太的诉讼请求。老太太对判决结果不满意,上诉至中级人民法院,中院审判后驳回其上诉,维持了一审的判决。
在强制执行期间,她经常在新城法院办公楼道里转悠,得空就找耿垒理论。“作为主办法官,我不能简单直接地将判决理由再叙述一遍,既得站在她的角度理解她,又得用她能听得懂的方式将法律规定慢慢渗透,让她感受到法官的真诚和公正。”耿垒说。几个月后的一个阴天,老太太又来了,耿垒顿时心里一紧。
“你别紧张,我今天来就想跟你说一下,这段时间我也想通了,虽然你判我输了,但我觉得你是一个好法官。”
“你要坚信,不管你在哪里,法官都会把公平正义送到你手里,司法的阳光也总会照进你心里。”说这句话时,一缕阳光恰巧透过落地窗照在耿垒身上,那时的他,形象是高大的,心里是温暖的。
刚开始办案时,耿垒也会被案件的负面情绪所影响,随着案件越办越多,他对社会百态的认知也就越来越趋于理性了。“心态是积极的,人就是阳光的。”
多年来,耿垒多次获得了“办案能手”“办案标兵”等称号,由他撰写的《谢某某诉姚某财产损害赔偿纠纷案》亦荣获全国法院系统2021年度优秀案例分析评选活动优秀奖。
十几年的法官生涯,这些荣誉背后又有什么秘诀呢?
“努力工作,用心生活!”耿垒脱口而出。他认为这些荣誉既是对他的肯定也是鞭策。他更是坦言,就王国维《人间词话》中提到的人生三重境界而言,他正处于第二向第三种境界的转变之中。“道阻且长,行则将至。行而不辍,未来可期”。他希望通过自己长时间的努力和积累,通过每一份裁判文书和每一个司法案例,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司法公信力的逐步提高,让依法治国的理念深入人心,将司法工作的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完美统一起来。
漫漫基层路,拳拳法官情。访谈间不难发现,耿垒既有曾经年少的初心依旧,又有如今职责的坚守勇毅,还有对明日阴晴的淡定从容。
“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凤凰网陕西频道特别策划法治栏目《奉法者说》,栏目聚焦全省公安、检察、法院、司法体系基层优秀人物,全力打造暖新闻。通过对系统内人物在职履职典型案例的树立,不断彰显其责任和担当,以榜样力量激励全省政法队伍高质量发展,展现法治陕西声音,弘扬法治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