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曲唱罢千年远 不见当年胭脂痕

图片名称

半截巷,囊括世态烟云,沧海桑田,满篇心酸事;
大秦腔,唱尽人间浮沉,恩爱情仇,谁解其中味。

易俗社二十年代的汉口之行,特别是三十年代初赴北平演出,使易俗社声名远扬。上海百代公司曾两次来西安,邀请易俗社演员灌制唱片。这是最早灌制的一批秦腔唱片,不仅为秦腔保存了难得的音响资料,而且通过这些唱片的发行全国,让更多的人了解易俗社和它的演员,了解秦腔的唱腔艺术。[详细]

易俗社旧照

老剧场旧影

易俗社

剧社原名:原名“陕西伶学社”
创办时间:1912年 辛亥革命第二年
办社宗旨:移风易俗 辅助社会教育

西安易俗社是著名的秦腔科班,被公认为是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之一。创始人孙仁玉。易俗社与莫斯科大剧院、英国皇家剧院并称为世界艺坛三大古老剧社。

图片名称

修缮后新貌

易俗社

主要成就:秦腔“中国戏曲活化石”
资本后盾:曲江文化产业投资集团
发展现状:全国文物保护单位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唱不尽的戏曲人生,演不完的悲欢离合。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易俗社剧场曾经历了三度较大规模的整修才屹立至今。

难再回首 易俗往事

百年易俗见证历史变迁

    易俗社创建之初,就招收了第一批学生,当时并不在西一路现址办公,而是在租借的现土地庙十字的一所小学进行训练,小学开学后搬到了位于五味什字的中州会馆(即今西安市六中地址)。半年后,即1913年元旦,第一期学生在都城隍庙舞台正式开幕演出。后来又将社址迁移到盐店街的五省会馆。这个会馆在清末叫八旗奉直会馆....[详细]

创始人之一孙仁玉之孙谈易俗社辉煌往事

    “易俗剧社从1912年一直火到上世纪80年代,最近20年来冷清了。”孙永宽说,从小长在戏堆儿里的他,一辈子最大的爱好就是听秦腔,“过去易俗社常常是一天演三场戏还供不应求,早、中、晚三场,晚上最火爆,易俗社的剧目一般都很长,晚上七点开演,散场就到十点了。过去,人们的娱乐项目很少,晚上天一黑....[详细]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探索与发现:百年易俗社(上)
  • 探索与发现:百年易俗社(下)

易俗社经历的革命年代

毛泽东与易俗社的秦腔缘
2010年12月26日,毛泽东诞辰117周年。在古老的易俗社剧场之中,人们追忆着那段伟人与秦腔艺术之间的不解之缘,毛泽东主席曾说过“秦腔是对革命有功的戏”。1938年,毛泽东在陕甘宁边区工人代表大会组织的晚会上看了秦腔《升官图》等演出。
图片名称
8月13日,中国最古老的剧社——易俗社将迎来自己的百岁华诞。它如何将秦人文脉沿袭百年,令其长盛不衰;又是如何移风易俗,身体力行地与时代同步?当下我们应该如何认知这座百年老剧社的品牌价值?其当代传承情况又是如何?

老西安人视野里的易俗情结

图片名称
追寻秦腔的踪迹和观览西安的历史文物一样并非难事,因为不经意间就有着秦声秦韵飘到你耳边,所到之处,每个人都打开话匣子,有着说不完的感慨。秦地、秦人、秦腔,我感觉自己并不只是在找寻秦腔,而是在寻访那将忘却又不能忘的历史文化。
我与易俗社
陕西人有易俗社情结,从戏迷的奶奶到一心想让我圆他唱戏梦的戏痴父亲,人老几辈都是这样。 我从小就爱唱爱跳,五岁多时,我接触到第一段秦腔唱腔,那是父亲为我教的易俗社名剧、范紫东先生的《三滴血·虎口缘》中贾莲香的唱段“未开言来珠泪落……”

振兴秦腔 挑战和机遇并存

“高端”秦腔到底能走多远
已有百年历史的陕西西安易俗社剧场于4月1日再迎宾客,这也是这家古老剧场斥资1000万元装修一新后首度营业。“推出8000元‘豪华包间’的秦腔戏票,最低也设定在了380元”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引起一番热议。在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背后……
纪念易俗社百年华诞 发展和繁荣秦腔文化
百年来,坚持演出,持续经营,薪火承传,硕果累累,人才辈出的戏剧演出团体,只有陕西易俗社。环顾中华大地,戏剧百年老店惟此一家!因此易俗社是我们陕西的骄傲,是陕西的名片,也是中国戏剧的名片,是一张亮闪闪、响当当、独一无二的文化名片。

易俗和秦腔 正在现代人心中渐行渐远

        故事发生在中国陕西省,时间在1917年。死囚韩茂臣一声惊天地、泣鬼神的秦腔花脸绝唱,引出了三代人七十年纵横纠葛的人生故事。百年秦腔剧社易俗社的影子贯穿始终,一曲唱罢鬓已霜。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我国农村贫困学生现状 让人心痛的生活
  • 我国农村贫困学生现状 让人心痛的生活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在熟悉大都市里寻找小情调

        如今在西安,想听听秦腔却不是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推荐钟楼东侧的一个胡同里,有家电影院的二楼有一间小茶室,可以容纳30个人。相比于北京老舍茶馆,这里有点简陋,氛围也不够古朴。[详细]

保护支持百年剧社——西安易俗社

        “中国戏曲(秦腔)改革最早的剧社——西安易俗社是我国仅存的世界三大剧社之一,是我国戏曲鼻祖秦腔发展史上的活化石。我建议保护支持西安易俗社。”穆选生委员在省十一届政协...[详细]

秦人秦韵 陕西人离不开秦腔

有人说,如果要了解真正的陕西人,就必须要听秦腔。秦腔是三秦大地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唱秦腔成了这里人们最体面的事情。当地人个个都会唱几句,村村都有“自乐班”,逢年过节,便是村民过戏瘾的最好时光。 行走三秦大地,到处流溢着秦腔的旋律。秦人饭食少盐寡醋没辣子可以凑合,生活中没有秦腔却没法过。

秦腔:穿越秦砖汉瓦的百戏之祖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