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12月以来,陕西全省降雨偏少,除渭北、陕南局部1-5毫米外,其余大部为0-1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全省大部偏少6-10成。
陕西省为应对干旱引流黄河水,“南水北调”工程也为陕西省内干旱做出贡献,很大程度上缓解了旱情。
类似中国西南地区的干旱现象,全球各国都有,并长期危及人类生产和农作物生产,如何解决干旱是全球性问题。
过去九年,全国农作物受灾面积累计高达23.6亿亩。也就是说,相当于一倍多的“18亿亩耕地”遭受旱灾。
2014年陕西夏季累计平均降水量与多年均值相比偏少43.6%,商洛、宝鸡、咸阳、西安部分县区降水量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少。主要江河径流量与多年均值比较偏枯,其中泾河偏枯7-9成,渭河偏枯7成以上,北洛河偏枯4-7成,嘉陵江偏枯6成,汉江偏枯8成。
陕西入冬以来,因为少雨,再加上持续“高温”,给多地的土壤带来了旱情。据最新的土壤墒情监测数据,目前我省作物段10cm土壤相对湿度,陕北、咸阳北部、渭南东部相对湿度在21%~38%,属于重度以上缺墒;宝鸡北部、咸阳南部在40%~53%,属于轻到中度缺墒。
截至目前,陕西省旱情还在持续,究竟何时才能缓解,我们将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