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换回家路 不变思乡情 鼓鼓的行囊匆匆踏上回陕西的列车

“家”对中国人有着更为深刻的含义,而“春节”更是中华文化极其重要的组成。每当农历新年将近,不管身在何处的中国人都惦记着同一件事情:回家!

尽管如此过年回家仍然不需要理由。就像所有的候鸟历经千辛万苦,就是为了找一片温暖的栖息地,在那里停顿、嬉戏、相互取暖、积蓄力量,然后,再一次起飞。在迁徙的本质上,无论你是领导、大老板还是小职员、农民工,大家的身份都是一样的,都是在外辛苦拼搏一年归心似箭的游子。

古风年俗,对天、地、人的敬意中表达秦人内心属于民族之魂的执著

图片名称

秦人的年,是关中媳妇蒸出的花馍馍,丰收的满足中发酵出无限的吉祥。
秦人的年,是陕北婆姨手中生动的窗花,灼热的红色温暖着浓浓的乡情。
秦人的年,是陕南女子磨出的嫩白豆腐,平淡的味道讲述悠悠岁月流长。

秦人对“年”有最深刻的理解。尧舜时称年曰载,夏代称年为岁,商代改岁为祀,周代才称之为年。 周人起家于陕西,后稷教民作稼,年的概念最初是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循环而逐步认识的。《说文》释年谷熟也!《谷梁传》记载,五谷皆熟为有年,五谷皆大熟为大有年。[详细]

易俗社旧照

故乡·他乡

豪情老陕谝过年

老陕心声:“年在老家”!
过年讲究:人日不远行
东西南北:陕西人过年必备“老四样”

陕西人过年一直遵守着传统,初七作为流传已久的“人日”,陕西人在“人日”之前,活动多集中在家庭、家族、村落之间;“人日”之后才大规模走向社会,初十之后陕西各地的庙会陆续登场,会举行大型的集体狂欢。

图片名称

陕西人的春节

过年“老四样”

记忆:已经消失的年俗
感慨:年味儿越来越淡
期望:重拾对春节的信仰

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在商洛,农村过年必然要做的四件事是全家一起祭祖、贴门神、写对联、给未成年孩子买新衣服。餐桌上必有的‘老四样’是,商芝肉盖碗、蒸甜饭、炒腊肉、炸红薯丸子,这四样吃的是很有商洛特色的。当年,穷家准备腊肉和甜饭的米都是用黄豆或者杂粮找富家换的。

陕西年俗讲究多 来自祖先的仪式章程体现北方农耕民族在与天地的沟通中对自然敬畏

长安旧事:纪录老西安人50年前有关回家过年的故事

    我所工作的西安高压电瓷厂上世纪50年代建厂后,从三原、富平、西安市郊县蓝田、户县和商县等地招收1200多名工人,多年后这些工人中除结婚成家的外,住在单身职工宿舍的就有700多人。每年春节,绝大多数人都要回家过年。每年春节因有“专车”接送,职工回家都要买很多年货,特别是80年代之后,工厂每年都给职工发米面油,他们也高兴地顺车带回家。为此,每年春节前车队都要把接送职工的车辆进行安全检查并派最好的司机。[详细]

古代的过年和春节都是指什么日子?

    “现在的春节是大年初一,但在中国古代,农历大年初一则被视为新年,古籍、古诗中提到的元旦或元日,都是指农历的正月初一。最著名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即是宋代王安石写的《元日》诗。[详细]

视频报道
正在加载中...
  • 各地拍客过大年 陕西家庭点燃煤堆迎新春
  • 西安:民俗闹新春 重现盛唐春节庙会

一起追忆20世纪40年代至90年代陕西人喜迎春节的难忘片断

毛泽东与易俗社的秦腔缘
吼声秦腔过大年,秦腔是陕西人的命根子,每逢春节,喜爱秦腔的人就渴望看几场秦腔戏一饱眼福。我在古城西安南城墙根儿土生土长70载春秋。解放初,我们小车家巷的居民,在著名秦腔艺术家李正敏的带领下成立了古城最早的秦腔自乐班。尽管当年群众生活十分贫乏、单调,从小耳濡目染的我竟然迷上了秦腔。
图片名称
从当年的战火纷飞到如今的和平昌明,丰富的人生阅历让卓奶奶对春节有着复杂的记忆。今年70多岁的她,聊起春节,勾起了她简单快乐的童年回忆。小时候,个人物资都是很匮乏,平时人们舍不得吃舍不得穿,都攒着等着过年的时候买点好吃的,买件新衣裳,所以人们对年的盼望是很深很深的,进了腊月门就一直盼望着。

时光变幻 儿时的记忆 回家的路上 同行的我们并不孤单

“高端”秦腔到底能走多远
还记得在小时候的记忆里,从农历腊月初八到正月十五,甚至到二月二龙抬头,陕西人的春节就像一大串冰糖葫芦,每一口咬上去都拉出长长的琥珀色的甜丝。祭灶神、请财神、贴门神、迎喜神.....给长辈磕头拜年“小时候,寒假刚放,年似乎就开始了。” 过年要写对联“揭对儿来揭对儿(对联),买横批饶‘福’字儿……”
纪念易俗社百年华诞 发展和繁荣秦腔文化
回家过年,不惧行路难:西安火车站售票大厅外,21岁的大三学生冯建飞取完车票后在大屏幕前驻足观看,屏幕上显示大多数车票为0,能够顺利取到车票让他觉得非常庆幸。“正月朔,岁首立春,四时之始”。繁忙了一年的亿万国人,踏上千万条不同的路径,重返各自的精神家园。人的心灵有鼻子,哪里有年味,它奔向哪里。

2014,寻找传统追随年味更为梦想充电,陕西人心中的中国梦

图片名称
陕西省政府在春节前向有清真饮食习俗少数民族群众发放牛羊肉价格补贴。补贴涉及约14.14万人,其中城乡低保群众约1.14万人。陕西省牛羊肉价格近期上涨较快,加大了有清真饮食习俗少数民族群众的生活压力。此次享受补贴的少数民族群众,为户籍在我省且户口簿和身份证均认定为回族、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乌兹别克族、柯尔克孜族、塔塔尔族、东乡族、撒拉族、保安族等10个少数民族的常住人口。
我与易俗社
老陕西的马年愿望:年,像淡烟,又像远山的晴岚。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大的“非遗”,过年的这一天意味着故乡、热土、父母、家园、血缘、根脉。紧跟着年味的,是春天。春天是做梦的季节,万物即将复苏,人们会有新一年的梦想。我们过年,既寻找传统追随年味,更为梦想充电。胡建华的马年心愿是自己和老伴都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现在用的这个手风琴太旧了,音色不好,最好能换一个新的。

过年是每一个陕西人的精神家园,过年是一种文化信仰

        腊月里来庆新年,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子;二十五,磨豆腐;二十六,去割肉(炖炖肉);二十七,宰公鸡(杀灶鸡);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三十晚上熬一宿,大年初一扭一扭。
  • 记者西安火车站实拍:回家的眼神
  • 记者西安火车站实拍:回家的眼神
  • 记者西安火车站实拍:回家的眼神
  • 记者西安火车站实拍:回家的眼神
  • 记者西安火车站实拍:回家的眼神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我国农村贫困学生现状 让人心痛的生活
  • 我国农村贫困学生现状 让人心痛的生活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 易俗社 讲述故事背后的故事
“过年”的历史风波

        改朝换代,帝王易姓,不仅要对“年”的名称改,时间也改得不一样。古代帝王为了表示“受命于天”,要“改正朔,易服色”,把月份的次序改一次。古代都把每年的第一个月称“正月”,作为“岁首”,夏代的历法建寅......[详细]

2014年春节为何春来早?

        2014年的农历春节为1月31日,而2013年农历春节在阳历2月10日,2015年农历春节则在2月19日。同样是春节,2014年为何“春来早”呢?专家表示,这是由于公历和农历.....[详细]

凤凰网陕西向全球华人拜年啦

时间大巴,开到了农历2014年的站点。过去3年,在兔的欢快,龙的腾飞,蛇的蜿蜒中我们一直在路上。每当春节,我们都在这里为你祝福,也在这里向你剖白。剖白是为了沟通,沟通是为了理解,理解是为了共识,共识是为了同行。在刚刚过去的这一年,没有比雾霾更能让中国人体会到什么是“同呼吸,共命运”的了。但是我们依旧怀有期待:我们的2014。即使是在冬天,白雪皑皑,寒风刺骨,我们也要相信,这片土地并没有沉睡,只是在日复一日地积聚和孕育。

我们讲述一个关于“我们”的故事。2014了,我们还将在路上。不妨将阳光和理想装进行囊,且行且看。尼采说:“每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也只有积极过活,才不枉曾有的跋涉。由此,凤凰网陕西携手所有陕西人祝福我们的祖国,祝福我们的城市,祝福每一个人——新春快乐!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