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五千年前,黄帝史官仓颉就临元扈洛汭之水,察阳虚龟文鸟迹,指掌以造文字,使洛南成为中国汉字故里,华夏文明摇篮。(详细)
非物质文化遗产体现着中华民族的生命力和创造力,被誉为历史文化的“活化石”。它是各族人民世代相传的,与人民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和空间。(详细)
商洛被中省有关部门誉为“文化绿洲,戏剧之乡”。商洛地处秦头楚尾的独特位置,又为商洛的文化注入了多元化的元素。(详细)
仓颉,姓侯刚,号史皇氏,黄帝时史官,曾把流传于先民中的文字加以搜集、整理和使用,在汉字创造的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详细)
元扈山,位于洛南县城西北22公里处的保安镇眉底南境,地傍洛水南岸,北与阳虚山对峙,巍峨秀丽。(详细)
“谷雨公祭仓颉典礼”这一民俗文化形式流传于秦岭山中洛河源头的洛南县境内。洛河,不仅为“洛南花石浪猿人”繁衍生息提供了基础,而且为中华文明文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源头。(详细)
五十年代的商洛花鼓戏《夫妻观灯》在西北五省一届戏剧观摩会上一举夺魁,参加全国音乐周演出。(详细)
商洛花鼓民间通称花鼓子、地蹦子,流行于陕西省商洛地区。清光绪三年遭受水灾,大批灾民进入商洛。(详细)
政府对于民族民间文化越来越重视。2006年国家公布了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商洛花鼓戏位列其中。(详细)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悄然兴起
商洛:戏剧之乡后继乏人 文化遗产
商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力度 让地方文化焕发新魅力
非遗后时代的传承守望与思考
漫川大调异域展风情 出国门在韩国受欢迎
洛南静板书是洛南县土生土长的民间曲艺,是采用乐器伴奏的韵文说唱形式。
“狗娃咪”是一种用红泥雕塑烧制而成的哨子,上世纪六十七年代在商洛地区风靡一时,是孩子们的最爱。
日前,在中国生态文化协会举办的全国生态文化村评比中,柞水县朱家湾村被命名为“全国生态文化村”。
丹凤刺绣工艺品普遍存在于丹凤民间,尤以竹林关、土门、龙驹寨等地最为集中。
镇安渔鼓是一种古老的汉族说唱艺术。属于道情的一个分支,流传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山东等地。
山阳的面花很有名。每逢春节,千家万户都做面花。花既是食品,又是工艺美术品。
试马寨因宋太祖赵匡胤在此失马而得名,试马社火也因商南仅此一处玩家而享有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