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馍的灵魂是那碗汤。头天下午把骨头下进锅里加上调料熬上,傍晚时分投进肉,肉煮熟以后不取出来,而是在大锅里焖上一个晚上,直到次日黎明。这么做事为了达到肉烂酥香、浓汁汤酽的效果。而做汤的调味材料更是多达好几十种,其中包括小香、花椒、桂皮、八角等。[详细]
馍,是一种白面烤饼,掌心大小。把手洗干净,拿起一个圆圆的馍一掰两半,取其中一半顺着边沿慢慢掰碎,用指尖掐成小粒,再把那金黄的皮撕成薄片撒在碗里抖落均匀。掰馍必须耐住性子精雕细刻,丝毫急躁不得,掰得如蚕豆般大小, 泡起来才越润味儿。掰馍的过程很像喝茶,若是几人同席,正好聊天解闷,若是一人独坐,则可以静静地参悟点什么了。[详细]
一种叫口汤,煮出来的馍酥软光滑,吃碗馍和肉后,碗底余一口汤,故名口汤;第二种叫单走,有的食客要一碗羊肉汤,不要煮馍进去,单拿饼就汤吃,这叫单走; 第三种叫干泡,通过煮制,汤汁完全收入馍内,此馍筋而韧,粘而滑,吃后碗内无汤、无馍、无肉;第四种叫水围城,宽汤大煮,把煮熟的馍、肉放在碗中心,四周围以汤汁,馍在汤中间冒一个尖尖,就像水围着城一样。[详细]
在中国,生活的意义就是现在、此时此地,羊肉泡馍的仪式就是体验感受人生的过程。当你掰着馍的时候,你就像一个农民在收获、劳动,意识到你的手和身体, 意识到面粉而不只是食物的名称,你重新意识到粮食,以及那些大地上的耕作者,因为吃到嘴是这么慢,这么费力,你会珍惜和敬畏。“慢生活”其实是我们自己的传统思想,是很多人曾经认为应该抛弃的文化。 [详细]
“三千万秦人齐吼秦腔,一碗羊肉泡喜气洋洋”,这是对陕西人豪迈性格的生动写照,也充分表明了陕西人对 “天下第一碗”——羊肉泡馍的依赖。牛羊肉泡馍是中国饮食文化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国饮食文化的骄傲。从某种意义上说,已超出了饮食文化,而形成了一种地域文化,风俗民俗文化,民族文化,宗教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