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影百年就是一部大片,无数悲欢离合的故事,无数跌宕起伏的声音,无数缤纷绚丽的画面,百年爱恨情仇尽融其中。西影的历史、西影的事业,是中国电影百年风云浩荡中壮阔的洪流。

西安电影制片厂是西部的一颗艺术明珠,它曾成就了中国电影的辉煌,并且培养出了一大批知名电影人。在厂里的荣誉室至今陈列着上百个奖杯,最显眼的要数那座1988年张艺谋执导的<红高粱>在柏林电影节荣获的金熊奖。我们愿意一起在胶片中见证它的光影年华。

西安电影制片厂于1958年8月23日正式成立,是中国西部最大的电影制片基地。

记忆中的光影和现在影视产业

西安电影制片厂旧照

西安电影制片厂的历史回顾

西安电影制片厂是以拍摄故事片为主,科教、纪录片为辅,并担负洗印和缩制影片拷贝的综合性电影制片厂。它创建于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开始全面社会主义建设的50年代后期。1956年4月开始筹建,1958年8月23日正式成立。截止1983年底,西影厂共生产故事片67部(其中戏曲和舞剧艺术片14部);科教片82部(一百96本);纪录片87部(120本);《新闻简报》88本;累计洗印和缩制影片拷贝100005655万米。 [详细]

老民光电影院

老西安回忆录之最早的电影院

阿房宫艺术电影院1932年6月由爱国进步人士武少文和电影表演艺术家周伯勋等人合作创建,旧称阿房宫大戏院,是西安最早的一家专业电影院。西安事变时期,杨虎城将军等知名人士在这里看过电影。但西安最早放映电影的是西安鸿升园茶园(1910年9月12日)在南关外观音堂。当时要求凭观票纸入园,通宵演出。1921年11月22日陕西省图书馆在易俗东社剧场放映无声电影(当时雇来军乐团现场演奏)。[详细]

从西影厂到西影集团

从西影厂到西影集团

现在到西影路70号,原来的西安电影制片厂已经不复存在,只能看到“西部电影集团”的金字招牌。电影制作上最大的变化是,2000年5月西影厂联合上海西城实业有限公司、西安天慧信息有限责任公司等8家企业组建的中国电影界首家股份制生产企业西影股份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西安电影制片厂”从一个单纯的国有企业成为资本多元化的集团,其中制作电影的业务全部转移到西影股份,而“西影集团”只履行出资人的职责。[详细]

盘点西安六大顶级影院

盘点西安六大顶级影院

西安奥斯卡国际影城位于西安市最繁华的商业中心和最新的时尚地标—骡马市民生购物中心的六楼。是目前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的一座五星级的融娱乐、休闲、视听等多方面为一体的国际化影城。由河南省电影公司投资兴建,隶属于河南奥斯卡院线。为西安的观众提供一个更佳的观影场所。总投资2000多万元,影城建筑面积近4000平方米,内设7个放映厅,1000余座,其中专设有一个30座的贵宾厅。[详细]

西影用胶片记录半个世纪的是是非非

  • 西影:一个电影厂和它的时代
  • 西影现象——80年代的电影厂长
  • 中国电影是从西安电影制片厂走向世界
  • 计划下的西安电影制片厂
  • 西影的后现代主义

有一类电影叫西影

西影梦想

西影50年命运 离一个电影集团的梦想有多远

50年,留给西影集团最珍贵的东西是两个字——“品牌”

1983年出任西影厂厂长的吴天明透露:上影厂的厂长吴贻弓搞了个8万人的民意调查,问及中国最好的电影厂是哪个,70%以上的人都选择了西影。那个时候,冒名“西影出品”的影片比比皆是,辉煌时期,西影输出影片数量占全国总数的25%,甚至有人形容“中国电影是从西安电影制片厂走向世界”。[详细]

眼下,西影的品牌还能发挥多大的价值?

作为一个市场主体,新成立的西影集团有限公司产业板块包括西影股份有限公司、陕西西影数码制作有限责任公司、陕西西影电视节目经营有限责任公司、中国西部影视城,还有一家西部电影频道,以及一所影视传媒学院。[详细]

移动的时间轴线 易逝的峥嵘岁月

“西部片”吹响西影成功的号角

一个1958年建厂的西部名不见经传的电影厂,在上世纪末凭借《人生》《老井》《红高粱》等农村题材影片跻身全国五大电影制片厂。[详细]

名家说西影 复兴西影任重道远

辉煌之后的落寞是必然的,中国所有的电影厂都遇到这个情况,这当时是一个世界趋势,好莱坞电影打垮了全世界的电影。[详细]

有关西影的那些故事那些人

西影——第五代导演的艺术摇篮
陈凯歌

西影——第五代导演的艺术摇篮

关键词:第五代导演,第五代,电影梦,西影

1980年代西影的“辖区”里,进进出出的是中国电影史上奇观迭出的“第五代”——陈凯歌、张艺谋、田壮壮、黄建新、何平、周晓文、顾长卫……那时候,他们尚不过是谈起电影眼神狂热的“小青年”,没资历、缺资金,想拍电影尚需“熬年头”。但是......[详细]

编剧芦苇的“西影”情结
芦苇

编剧芦苇的“西影”情结

关键词:《霸王别姬》《活着》《图雅的婚事》

芦苇如今已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电影编剧。 1975年进入西影之后,美工芦苇一直是个小人物,芦苇给西部片总结出了一个套路:外来的,具有超常本领的英雄,来到小镇;小镇上有邪恶势力,而人民无力反抗;英雄与邪恶发生冲突,较量,英雄受难,战胜,离开......[详细]

远去的光影——西影厂改革的双重叙事
西影厂长延艺云

远去的光影——西影厂改革的双重叙事

关键词:改革,低落的电影市场,西影人

西影厂的衰落从1989年开始。如果说一开始吴天明滞留美国、第五代导演进入沉寂期是特殊原因的话,随后而来的就是整个电影市场的低落。西部电影集团副总裁孙毅安说:“在最低潮的时候,可以说很多电影厂都到了拍一部赔一部的地步”......[详细]

张贤亮:我不是在“贩卖荒凉”
一个文人半世传奇

张贤亮:我不是在“贩卖荒凉”

关键词:黄土地,镇北堡西部影城,《牧马人》,谢晋

当一片荒凉走到这一个沙滩的时候,这样一个古堡,耸立在这样一片平原之上。好象是黄土地本身迸发出来的生命力,有着一种衰而不败的雄浑的气势,我当时就想,这个地方是最适合拍电影的,因为有很多电影美工师,都无法制作出来这种具有岁月感、沉重的历史感,这样的画面”....[详细]

西影厂、吴天明与“第五代”的“西区故事”
吴天明

西影厂、吴天明与“第五代”的“西区故事”

关键词:中国西部片,《双旗镇刀客》,《人生》,“中国新电影的摇篮”

吴天明有着浓厚的黄土地情结,“我喜欢农村的沟沟梁梁、窑洞、麦垛、石碾,我的作品也像是一个满身黄土的乡下汉子,风尘仆仆地走进了艺术殿堂。”当吴天明思索西影应该拍摄什么时,电影评论家钟惦棐提出的“中国西部片”的概念点拨了他......[详细]

高小龙,一个西安电影制片厂大院的孩子
高小龙

高小龙,一个西安电影制片厂大院的孩子

关键词:《良友》,民国纸质品,老太太徐曼,孙敬导演

在上世纪70年代,高小龙还是一个生活在西安电影制片厂大院的孩子,通过他的父母,他可以阅读到电影制片厂美术资料室的各种期刊,享受到外界无法接触到的文化资源。“西安电影制片厂里的成长环境让我与民国纸质品结下不解之缘,除了孙敬外,西影当时有许多民国时期过来的人,比如在洗印车间传达室的老太太徐曼,解放前在上海是个电影明星,经常来我家串门。[详细]

西部片与文化“寻根”

“中国西部片”的概念浇灌在“第五代”身上如同久旱遇甘霖。他们已经厌倦了历史夹缝中的委屈生存,因此,这片流露着独特的阳刚、粗犷、凝重和苍劲气质的黄土地为其作品输入内涵与养分,也为第五代提供了一处登临之地。

“我想表现天之广袤,想表现地之沉厚,想表现黄河之水一泻千里,想表现民族精神自强不息,想表现人们从原始的蒙昧中焕发而出的呐喊和力量,想表现人的命运,想表现从贫瘠的黄土地中生发而出的荡气回肠的歌声……”张艺谋(在《黄土地》中的摄影阐述)

“寻根”的“第五代”在西部找到了一处驰骋思想和艺术的空间

往期回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