袅袅炊烟 静读岁月

自从远古的文明之犁在这里开垦出第一片耕地之后,这块土地便再不肯荒芜:千百年来,一次次改朝换代的战争烽烟在这里改变着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一个个彪炳史册的圣贤英杰、名相名将、文人才俊像一颗颗璀璨的星辰镶嵌在中华辽阔的天幕上,众多的历史人文标志像一面面旌旗,摇曳着这个地域昔日的辉煌和骄傲……

一段关于古人旧事的过往,一段关于岁月的的悲壮丰歌。古城西安,六朝古都。历史的沉淀造就了这所城市的文化性。根深蒂固的,埋进了骨子里,任凭城市怎么发展也拔不出来了。闲言碎语,古都往事,有味!

闲言碎语 古都往事

图片名称
图片名称

咸得有盐 碎得有味

闲言碎语
古城往事
早慈巷

闲言早慈巷

今天的早慈巷位于西安市儿童公园东侧,南至西举院巷,北接香米园,长409米。早慈巷自古以来就是一条“单边巷”,因为巷子西侧曾有贡院,老百姓一直住在路东侧。贡院附近曾有许多书香门第,唯独早慈巷里“穷人多”。每到过年,东西举院巷的居民就相互串门拜年,这些人都要路过早慈巷南口,却从来没听说有人拐进早慈巷来拜年。早慈巷看似平凡实则历史悠久,它的前身“枣刺巷”很有渊源。武则天时期,为了严肃科举制度、防止舞弊,当时[详细]

碎语西安粉巷

碎语西安粉巷

据说以前粉巷是西安城的粮食一条街。据说街道上撒满厚厚的粉面,由此得名。有一个小故事,一个磨面老板雇用了一个短工,此人为了不被炒掉,每次赶驴之前给驴抽烟,后来老板将其解聘,问题是此人走后,不管用什么方法,驴也不走了,老板百思而不得其解,只好将其召回,估计老板到死也不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另一种说法是粉巷是以卖胭脂得名,也就是现在的化妆品一条街,离的很远就能闻到浓浓的胭脂味道。还有一种说法是当初皇上选妃子[详细]

长安

你所不知道的长安往事

1:盛唐人口达到100万,并且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达到百万的城市。2:看地图就会发现,有8条河组成一种很奇怪的图形环绕着这座伟大的城市。3:唐朝的时候,皇帝住在大明宫,因为这里是西安城区地势最高的地方,可以鸟瞰全城。4:西安有条龙脉,头向北,饮渭河之水,尾朝南,吸天地之灵气,从秦岭里冲出,龙头就是今天的龙首村附近。5:日本京都的规划完全照搬长安城,包括朱雀门和朱雀大街。6:朱雀大街宽超过150米,青石铺路。[详细]

皇帝

关中道上的“草头皇帝”

皇帝可能是历史上最为高风险的职业,看看下面这些驰骋在三秦大地上的草头皇帝,最短的登基只有一个月。其中有许多“旋灭”,恐怕连一丝皇帝的尊贵也未曾享受。塞(前206—前203)公元前二零六年,项羽封秦将司马欣为塞王,都栎阳(今陕西富平县东南),公元前二零三年为汉所灭。汉(309—309)公元三零九年七月,刘芒荡据马栏山(今陕西旬邑县境内)称帝,国号汉,同年九月败亡。秦(320-320)公元三二零年六月,氐酋句渠知据关中[详细]

老地方的情感迷恋

西安
城门

细说清朝那些年那些事

慈禧、光绪避难西安

1900年,八国联军向我国发动侵略战争,8月14日攻进北京。15日,慈禧挟光绪仓皇西逃,狼狈不堪。途经怀来县时,因知县吴永“接驾”有功,一夜之间竟连升三级(从七品升至四品),成为清王朝统治史上又一丑闻。同年10月19日,慈禧、光绪等人西逃入陕境,又给陕西人民带来了许多灾难。[详细]

康有为西安“盗经”

1月29日这天,康有为应卧龙寺佛教会之邀,到寺演说,饭后在僧人陪同下游览藏经楼,无意间发现一部明代御赐《碛砂藏经》。康有为乃版本鉴定大家, 自然知道其中价值。目睹经书被随意堆放,有些经卷已生书虫,有些经卷边角竟被僧人剪作鞋垫,痛心之余,他不免起了觊觎之心,当下就向该寺住持定慧提出[详细]

鬼市

老西安“鬼市”

早在明清时代,西安小东门城墙根底下就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古玩、旧货交易市场,距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俗称“鬼市”。老西安人一提到西安的“鬼市”大多还记忆犹新。为什么叫“鬼市”?[详细]

满城

西安城中城:满城

清代,西安府城东北隅有一座居住着清一色满族人的城中之城,史称“满城”。由于八旗驻防兵分屯其内,人们又称它八旗驻防城。顺治六年(1649年),清廷统治者为减少汉、满接触,缓和民族矛盾[详细]

“塬”来缘去 沧海桑田

白鹿
多据史料记载:“周平王东迁,有白鹿游于原上,人以为祥瑞,是以得名”。这正是白鹿原最确凿的历史命名来由。一部《白鹿原》浓缩了更多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
龙首
龙首塬位于西安北部。相传秦时,有一条黑龙从秦岭来到渭河饮水,其经过的地方形成一条土山,形状如龙,龙首原就是由这条龙所变,并由此得名。

古话今说 七夕民不俗

斗门镇

长安斗门镇

七夕传说的渊源

汉武帝在开凿昆明池时,模仿牛女二宿隔着天河遥遥相对的情景,在昆明池的两侧,各立一座牵牛、织女石雕,象征天上的星辰来到人间,从此,神话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第一次有了具体的形象。昆明池畔的牛郎、织女石雕,随着时间的推移,被传为两位神人,尊为“石爷”、“石婆”,公元798年修庙设案供奉,千百年来香火一直很盛。[详细]

古城往事之民不俗

石婆庙和石爷庙

石婆庙规模虽小,却有浓郁民俗文化的厚重积淀,在历经了两千年风雨的洗礼后,长安石婆庙浓缩了七夕传统文化的精髓,依然保留许多原生态的文化特征。据史书记载,向牛郎织女两星祈富、祈寿、祈子、守夜是古代七夕民俗活动的主要内容。[详细]

往期回顾